重點一: 英國精品品牌Burberry宣布將裁員至多1,700人,佔全球人力18%,以因應銷售下滑並降低成本。
重點二:公司2025財年由盈轉虧,營運虧損300萬英鎊,營收年減17%,反映奢侈品市場挑戰。
重點三:裁員是廣泛重組計畫一部分,目標在2027年前節省1億英鎊;市場對此消息反應正面,股價一度大漲10%,更在過去5天內累積漲幅逾25%。
英國精品品牌 Burberry(博柏利)週三表示,由於銷售不佳且奢侈品市場日益波動,公司將裁減至多1,700個工作機會,約佔全球員工總數的18%,以削減成本並努力轉虧為盈。
Burberry 同時公布, 截至今年3月29日的2025財年,公司從前一年的獲利轉為年度營運虧損300萬英鎊(約為新台幣1,204萬元),營收也大幅下滑17%至25億英鎊(約為新台幣1,003億元) 。
此次裁員是 Burberry 更廣泛組織變革和成本節省計畫的一部分。公司預計, 這波裁員及相關措施初期可節省6,000萬英鎊(約為新台幣24億元),而與先前措施結合,目標是到2027財年實現高達1億英鎊(約為新台幣40億元)的年度總節省額。
Burberry 在聲明中表示,考量到地緣政治發展,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變得更加不確定。裁員主要影響公司辦公室的職位,但也可能波及零售門市和工廠。
去年從其美國競爭對手 Coach (蔻馳) 加入並擔任 Burberry 執行長的喬舒亞·舒爾曼(Joshua Shulman),負責領導公司的轉型工作。
他週三在聲明中表示,儘管上個財年充滿挑戰,但他對 Burberry 的未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樂觀」,並相信公司將隨著時間推移實現永續獲利成長。
在中國市場跌跤,Burberry將度過「可怕的一年」
Burberry 在2025財年的營運虧損為300萬英鎊,相較於前一年高達4.18億英鎊(約為新台幣142億元)的營運獲利,可謂巨大轉折。
總營收從去年的30.2億英鎊下滑至25億英鎊,跌幅達17%。近年來,Burberry 在經歷了管理層與設計師變動、提高價格未能獲得消費者青睞,以及全球奢侈品消費放緩(特別是在其最大海外市場中國)等多重挑戰後,一直步履維艱。
投資公司 Wealth Club 經理哈金斯(Charlie Huggins)指出,Burberry 第四季同店銷售下滑6%是「顯著改善」,這可能顯示重振品牌的策略計畫正「獲得初步動能」。然而,他評論稱,2025財年對 Burberry 而言仍是「可怕的一年」(annus horribilis),「幾乎所有可能出錯的事情都發生了。」
哈金斯表示,儘管全球奢侈品消費者普遍「勒緊腰帶」,衝擊整個奢侈品產業,但 Burberry 所受影響似乎比多數同業更大。儘管財報表現不佳,但受到裁員和成本節省計畫消息激勵,Burberry 股價在倫敦股市開盤後一度大漲10%。
Burberry營收衰退的5大原因
1.主要市場銷售下滑,尤其是中國與亞太地區
Burberry營收大幅衰退,首要原因來自中國及亞太市場銷售顯著下滑。 2024年亞太地區銷售同比下降高達23%,中國市場同店銷售也下跌8%,美洲市場則衰退21%。
簡單來說,中國消費者過去十年推動奢侈品市場成長,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中產階級消費力減弱,Burberry等大眾奢侈品牌首當其衝。
2.品牌定位模糊與產品策略失誤
Burberry原以經典英倫奢侈品形象著稱, 但近年為追求潮流與大眾市場,產品大量商業化,格紋元素泛濫,導致品牌高端形象受損,假貨氾濫,無法吸引新客群,反而流失原有高端消費者。 同時,進軍高端皮具市場未能與Louis Vuitton、Chanel等頂級品牌競爭,品牌定位變得不明確。
「Burberry格紋」是什麼?
Burberry Check誕生於1924年,最初是作為品牌防水風衣的內裡設計,採用紅、黑、白、駝色交織而成的經典圖案。到了1960年代,格紋逐漸成為Burberry的代表性標誌,並廣泛應用於圍巾、配件等商品上,象徵英倫經典與高雅風格。1970年代開始,格紋羊絨圍巾問世,進一步強化品牌形象。Burberry格紋也獲得商標註冊,成為全球辨識度極高的時尚符號。
3.全球奢侈品市場需求下滑
疫情後的報復性消費逐漸消退,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奢侈品市場需求普遍低迷。Hermès等頂奢品牌因稀缺性與忠誠度較高,受影響較小,Burberry等大眾奢侈品牌則面臨更大壓力。
4.過度依賴促銷與溢價能力下降
為刺激銷售,Burberry過度依賴折扣促銷,導致品牌溢價能力下降。2024年營業利潤率大幅下滑,EPS(每股盈餘)下降40%,顯示盈利能力不穩。
5.債務增加與財務壓力
Burberry債務從4.6億英鎊激增至11億英鎊,利息費用大增,對淨利潤造成額外壓力。過去一年市值大幅縮水,甚至一度被剔除出英國富時100指數。
延伸閱讀:Burberry傳裁員400人、員工被告知2條路可走,市值也大蒸發!英國百年品牌怎麼了?
觀點|台積電獨霸!年營收碾壓3大純晶圓代工廠:中芯、格羅方德⋯如何夾縫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