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5月15日於新竹召開2025年技術論壇台灣場,聚焦於最新技術進展、市場展望與擴產計畫等議題。
台積電全球業務資深副總經理暨副共同營運長張曉強談及 最新的A14製程節點,計畫於2028年量產,並預期2025年半導體市場「動盪但健康」,全年產值成長將超過10%。
在今天的活動中,作為來賓的聯發科技總經理暨營運長陳冠州,亦針對AI趨勢發表觀察。
《數位時代》以下盤點本次技術論壇重點精華:
重點1:A14計畫2028量產,增強智慧型手機AI功能
在4月底率先於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舉行的北美技術論壇上,台積電揭露了最新的A14製程(1.4奈米)節點。
張曉強今日指出,A14製程節點是「振奮人心的技術」,和N2製程技術相比, A14的速度提升15%、功率降低30%、邏輯密度增加超過20% ,有助增強智慧型手機的內建AI功能;並將採用新的「NanoFlex Pro」技術,以實現更高的效能、能源效率和設計靈活性。
A14計畫將於2028年開始生產,搭載「晶背供電」超級電軌技術(Super Power Rail, SPR)的版本則計畫於2029年推出。
A16(1.6奈米)則主要針對訊號路由、供電要求嚴苛的資料中心AI高效能運算(HPC)產品,採用晶背供電技術,計畫於2026年下半年量產。
N2(2奈米)將在今年下半年大規模量產,張曉強提到,2奈米製程受到AI客戶青睞,第一年的新產品流片(New Tape Out, NTO)數量是N5(5奈米)第一年的2倍、第二年的4倍。
至於今年量產邁入第3年的N3(3奈米)製程,在推出後繼續改進形成許多衍生工藝,包括N3E、N3P、N3X等,提供客戶不同選擇,滿足高效能運算、自駕車晶片等需求。台積電先進技術暨光罩工程副總經理張宗生透露, 2025年3奈米產能預期將成長60% 。
重點2:台灣11座廠興建中,台中25廠年底興建、計畫2028量產
近年台積電展開海內外大擴廠,張宗生回顧建廠歷程,從2017年到2020年每年建3座廠,2021年7座、2022年3座、2023年4座、2024年6座,到 2025年則預計興建9座新廠,共涵蓋8座晶圓廠、1座封測廠 ,相較前幾年建廠計畫顯著成長。
針對國內擴廠進度,張宗生指出,台灣目前正有11座廠在興建中: 新竹4座、台南1座、台中1座、高雄5座 ,其中新竹及高雄為2奈米量產的基地,台中晶圓25廠則將在今年底開始興建,目標2028年開始量產,將採比2奈米更先進的技術,滿足AI及HPC客戶業務成長。
而在海外建廠方面,張宗生提到,為維持全球生產一致性,台積電打造全球製造管理平台,將所有製造知識整合到平台中,包括物料品質、管線配置、設備參數等,確保海外對齊國內標準,不同地點也能即時分享經驗,讓海外晶圓廠良率得以和台灣母廠不相上下。
重點3:2025半導體市場動盪但健康,看好全年成長10%
張曉強在演說中指出,近期雖然市場動盪,不過半導體產業長期走勢,仍由底層的技術工藝發展驅動,他指出2025年半導體市況是健康的,預期今年產值成長將超過10%。他也提及,近期在沙烏地阿拉伯建資料中心,即是因為能源考量,驅動AI成長的就是節能,可觀察到 AI所需的能源效率,每2年能耗約改善3倍 。
近一步從各類別應用來看,張曉強分析,手機、電腦、物聯網等市場成長平緩(mild),並可看到車用領域的自駕功能持續往先進製程推進,例如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目前大部分採用12奈米及8奈米,未來會更多推進至5奈米、3奈米等製程。而在新興應用領域方面,諸如人形機器人、智慧眼鏡的XR等技術,都需要更多高效能、低能耗的先進半導體技術支持。
對於更長期的展望,外界預估2030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達1兆美元,張曉強表示有相當大的信心達到,並預期到 2030年半導體業的應用佔比,分別為AI HPC(高效能運算)45%,手機25%,汽車15%,物聯網占10%。
重點4:「AI議題絕對是真的!」聯發科陳冠州:大語言模型能力每3.3個月翻倍
聯發科技總經理暨營運長陳冠州以「AI加速」為主題,在技術論壇發表演說,他高呼:「AI議題絕對是真的」,未來幾年將對人類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資料中心投資也持續在加大,預計2029年將達1兆美元 ,比台灣GDP還要多,其中一半會在矽晶片,很大部分產值來自AI驅動。
陳冠州細數近期AI發展趨勢,其一是 大語言模型能力進展非常快速,每3.3個月能力翻倍 ,語言模型能力從原先對話為主,發展至推理及服務,成為AI代理體驗的基礎,滿足使用者資訊收集、協助訂票等多元需求。
另一個趨勢是,智慧型手機的AI算力持續提升,陳冠州指出, 旗艦手機算力可說是每2年翻倍一次,並預期AI手機至2029年滲透率將達50% 。他也指出,AI代理和各App服務之間需有共通介面,這便是MCP,產業開始在標準化。
對於聯發科優勢,陳冠州認為,聯發科特別的是擁有非常廣泛的產品組合,從邊緣到雲端都有涉足,涵蓋手機、Chromebook、Modem/Wifi、IoT、Gateway、自動化、ASIC資料中心等多元領域。
而在關稅等經濟問題不確定的時代下,陳冠州說,確定的是聯發科會持續投資技術,與合作夥伴的合作也不會停歇,「台積電是最大最深厚的合作夥伴,合作將持續加深,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會不斷合作。」
延伸閱讀:Z世代新工作模式!「微輪班」是什麼?為何寧願打三份工,也不做一份正職?
電商買氣回不來了?momo上市來營收首衰退:為何即使砸錢補貼,仍難克服3大隱憂?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