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蘇生,要從PS3說起!他率隊挺過「黑暗8年」成關鍵:SONY憑什麼年賺1.1兆日圓?
索尼的蘇生,要從PS3說起!他率隊挺過「黑暗8年」成關鍵:SONY憑什麼年賺1.1兆日圓?

最近,日本的電器公司SONY(索尼)與Panasonic(松下)紛紛成為新聞話題。

一邊繳出亮眼的獲利,另一邊則面臨結構改革的挑戰。這樣鮮明的對比,回想起在2011至2012年前後,兩家公司的經營都曾一度陷入谷底,但多年後的今天,兩家企業已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

根據發表的財報, SONY集團不僅2024會計年度的合併營收連續四年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2兆957億日圓,當期純利潤更來到1兆1,416億日圓。

相較之下, Panasonic儘管在電動車電池等業務上,因美國政府補助(對營業利益的改善達到日幣1,800億的效果)使其當期純利潤達到3,200億日圓,但其社長卻坦言公司仍處於「危機的狀況」。 且在全球化佈局上,Panasonic日本市場的營收佔比仍高達40%,遠高於SONY的23% 。

從硬體巨人轉向IP生態:Sony獲封「復活象徵」

從SONY剛出爐的2024財年業績發表來看,這家昔日的電子巨頭,如今的樣貌可說是越來越多元。若從各事業群的貢獻度觀察,過去那個以「硬體製造」為主要印象的SONY,恐怕已不再是現在的SONY了。

遊戲&網路服務(G&NS)無疑是火車頭,營業利益從2023財年的2,902億日圓大漲至2024財年的4,148億日圓,PlayStation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24億,平台實力依然堅強。

影像&感測解決方案(I&SS)也創下新高,憑藉手機感測器的熱銷,營利從1,935億日圓躍升至2,611億日圓。音樂部門同樣表現亮眼,在串流服務的挹注下,營業利益達到3,573億日圓。這三大事業群可說是SONY當前的獲利金三角。

反觀祖業的消費電子(ET&S)部門,營業利益雖有1,909億日圓,但已非昔日的獨霸局面;再加上金融服務部門(2024財年營業利益1,305億日圓)也計劃在2025年10月進行部分分拆上市,這些都更凸顯了SONY已不再單純是個賣電視、相機的硬體製造商,其獲利重心已明顯從傳統硬體巨人,轉向由遊戲內容生態、音樂電影等龐大IP資產所驅動,展現了跳脫傳統框架的佈局。

特別是現在被許多人視為「復活象徵」的SONY,其成功並非平順,它也曾經歷過一段異常艱苦且充滿戲劇性的改革時期。

這段轉型之路,尤其是核心人物平井一夫先生的變革故事,引人深思。是什麼樣的契機讓SONY能夠浴火重生?而領導者在這樣的驚濤駭浪中,又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索尼社長兼CEO平井一夫與索尼商標。Kazuo_Hirai_and_Sony_logo_201204
SONY前社長兼CEO平井一夫。

延伸閱讀:陷入AI模型選擇障礙?AI大神曬「ChatGPT使用指南」:這4款模型最實用,哪些模型先不要?

啟示一〉員工一句話點醒產品定位,非本科出身更有底氣改革

談到SONY的改革,就不能不提其曾面臨的巨大困境。

2011年前後,關於SONY的新聞標題,似乎總與虧損、重整、裁員等負面字眼連結在一起。在平井一夫先生正式接任社長兼CEO的2012年初,SONY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公司已連續四年出現赤字。2011財年的當期純虧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566億日圓,創下了當時的歷史新高。

這對任何一家世界級企業來說,都是難以承受之重。 消費電子業務,特別是曾為SONY驕傲的電視業務,更是連續八年陷入營業赤字的泥沼。 當時外界的質疑聲浪此起彼伏,甚至有「SONY會不會放棄電視業務?」或是「平井能撐多久?」這類悲觀的論調出現。

然而,正是這位被後人譽為「SONY再生立役者」的平井,成功帶領SONY走出了陰霾。他個人的領導魅力與決策固然重要,但他也曾遭遇過不小的危機與挑戰。

例如,在平井剛到索尼電腦娛樂美國法人(SCEA)初期,他曾描述當時的組織「幾乎分崩離析」,指揮命令系統混亂不堪,員工們在巨大的壓力下無所適從,公司內部更是充斥著政治決策的氛圍。

而PS3推出初期的巨額虧損,更是雪上加霜;其核心Cell CPU雖然性能強大,但軟體開發的門檻也非常高,使得遊戲開發變得異常困難且耗時。這直接導致PS3的成本結構居高不下,嚴重壓迫著SCE的經營。

PS3s_and_controllers_at_E3_2006.jpg
SONY在2006年推出家用電子遊戲機PS3。

在一次會議上,一位年輕員工直接向他提出質疑: 「平井社長,您並沒有清楚地定義PS3究竟是什麼?它的使命是什麼?如果我們不知道PS3的核心為何,又要如何判斷該削減哪些成本呢?」

這個問題,讓他猶如當頭棒喝。他深刻體會到,必須先回歸根本,明確 「產品是什麼?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正是這個覺悟,讓他決定將PS3重新定義為一台「純粹為了享受PS3遊戲的遊戲機」。

有了這個清晰的核心定位後,成本削減才有了明確的方向和依歸: 一切與提升遊戲體驗無關的功能,都可以考慮削減或調整,而攸關遊戲核心性能的部分則必須保留甚至強化。 從結論來看,平井必須去否定過去的某些決策,從頭開始。但對一個新任的領導者而言,這些調整並不容易。

平井一夫先生的出身背景,並非來自SONY傳統強項的電子產品主流部門。他的職業生涯是從音樂產業(CBS/Sony Records,現為Sony Music Entertainment)開始 。這種所謂「旁門」或「傍流」的出身,與SONY內部那些一路從電子硬體部門晉升的「本流」形成了對比 。

然而,正是這種非主流的背景,反而可能成為他日後能夠大刀闊斧、成功改革SONY的關鍵因素之一。相較於那些可能更熟悉公司內部錯綜複雜的政治生態和人際關係脈絡的「保守本流」領導者,像平井這樣來自「傍流」、在不同領域打拼過的人,更容易察覺到習以為常事物中潛藏的變化契機,也更有決心與勇氣去推動那些困難重重但對公司長遠發展至關重要的變革。

延伸閱讀:6月新制上路!夏季電費均漲500元、台鐵票價均漲27%:出國買仿冒品回台可罰1.5萬元

啟示二〉重視工作EQ,與員工面對面建立信賴關係

那麼,當一位領導者,尤其是像平井這樣從「傍流」進入核心,或是「空降」到一個全新領域時,面對自己不熟悉的專業團隊,要如何調整姿態、贏得部下的信賴與安心呢?這恐怕是許多管理者都會遇到的難題。畢竟要領導一群可能比你更懂該領域的專家,難度是很高的。平井的邏輯,其核心基於對「人」的溝通與信賴建立:

如果部下不信任你這個「人」,你說的任何話、做的任何決策,都很難得到真正的理解與支持。透過大量的一對一面談,甚至親自與第二層級的員工進行深入交流,耐心傾聽他們對公司現狀的真實看法、點出他們認為存在的問題,以及他們期望作為社長應該注意和改善的事項,可以改善基層對公司願意傾聽其聲音的感受,並重視他們。

在他擔任SONY社長的六年期間,他極為頻繁地親自造訪全球各地的SONY業務據點,與員工進行「タウンホールミーティング」(Town Hall Meeting,員工大會),次數超過了70次之多。 這種深入現場、與員工直接溝通的領導風格,是他能夠凝聚內部共識、成功推動SONY這艘巨輪轉向的關鍵。

另外,平井在多次訪談中提到,領導者需要具備高EQ。員工對上司的期望,如「願意傾聽」、「能商量事情」、「對任何人都公平」,這些都與高EQ有關。

他指出,雖然業務能力(IQ)能讓人在專業上取得成績,但一旦晉升到管理職位,除了IQ外,更急需的是擁有能被尊重的EQ特性。如果缺乏EQ,無法冷靜地聆聽,僅僅依賴職位頭銜來管理,就很難真正獲得部屬的尊重與信賴。當員工感受到領導者是真心誠意地對待他們,並且具備這些值得信賴的人格特質時,才會發自內心為這位領導者及其組織付出最大的努力 。

信任一旦建立,推動後續的改革措施時,阻力自然會大大減小。透過這些具體行動,平井逐步化解了「外來者」可能帶來的隔閡與不信任感,將員工凝聚起來,為後續大刀闊斧的改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啟示三〉勇於承認自身局限,信任專業並打造靈活修錯機制

在越來越快速、複雜的商業環境中,領導者要樣樣精通,幾乎是不可能的。SONY的業務範圍極廣,從好萊塢的電影製作、全球的音樂發行,到尖端的遊戲開發和精密的半導體產品,外加複雜的金融服務,一個人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成為所有領域的專家中的專家 。平井認為, 領導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承認自身的局限性 。這也是SONY在平井時期,能夠有效運用專家智慧,讓集團成功轉型的起點 。

基於對自身局限的認知,平井奉行啟用專家的人事原則,果斷地信任並充分授權給在各個業務領域、各個地區市場擁有豐富實戰經驗和卓越成績的專業人士,這其中也包括了許多非日本籍的優秀管理者。

例如,SONY音樂娛樂集團(Sony Music Entertainment)在全球(日本市場以外)的龐大業務,長期以來都是由非日本籍的CEO,羅布·斯金格(Rob Stringer)來領導和管理;而位於好萊塢的SONY影視娛樂(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其營運也完全交由在好萊塢打滾多年、深諳行業規則的資深專家來負責。

這個理念也源於平井在SCEA社長任內,親身體驗過來自東京總部那些不符合北美當地市場實際情況的指令,例如,要求沃爾瑪配合某些日本式的促銷手法,或是對價格保護政策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等等。這些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總部的遙控指揮有時會水土不服,必須充分信任並依賴前線指揮官的專業判斷與市場洞察力 。

平井認為:「 做出錯誤的決定,遠比因為害怕犯錯而猶豫不決、不做任何決定要好。 」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即便倚重專家,決策仍有可能出錯,但關鍵在於建立一套快速反應和修正錯誤的敏捷機制與開放文化。

然而,充分授權並不等於完全放任自流。平井會與這些被任命的各地區或各事業部門的領導者,進行持續且深入的相互對話和討論,共同確立業務的戰略方向與核心目標。透過這種方式,確保在授權的同時,各個業務單元的大方向上仍能與集團的整體策略保持協同與一致,避免各自為政。

你也是一個即將要進入變革時代的業務執行人嗎?平井在SONY的改革故事,非常值得身處這個瞬息萬變市場、正在進行業務變革的產業人參考。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延伸閱讀:酷澎6大倉速配台灣,今年營收料超車PChome!拆解韓國「物流極客」的精算魔法
IG「雙重驗證」是什麼?備用驗證碼如何取得?2種IG防護方式:圖文教學一次看

關鍵字: #Sony #企業經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