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是什麼?阿里巴巴新戰略:合併外送和旅遊變超級App,背後在想什麼?
即時零售是什麼?阿里巴巴新戰略:合併外送和旅遊變超級App,背後在想什麼?
2025.06.24 | 新零售

中國電商巨擘阿里巴巴集團6月23日宣布,將旗下餐飲外送平台餓了麼、線上旅遊服務平台飛豬,併入其中國電商事業群,淘寶將從單純的網路電商,轉型成為大消費平台的「超級App」,並強化投入「即時零售」新興戰場。

在中國線上零售市場競爭白熱化,以及消費者支出趨緩的背景下,被視為零售業「下一個黃金賽道」的即時零售究竟是什麼?為何阿里巴巴、美團、京東都在角逐這塊兵家必爭之地?

阿里巴巴、美團、京東都在搶!「即時零售」是什麼?

即時零售,是一種追求高效率、極速到貨的新消費模式,從下單到商品送達,通常能在一小時內,甚至短短30分鐘內完成。

過去,傳統電商像是淘寶、京東,比拚焦點在於商品種類多寡和價格高低,然而,面對新一代特別是年輕族群,對「馬上到貨」的需求日漸高漲,相較比價,更重視商品送達的速度。而即時零售抓住了這股趨勢,滿足消費者對「即時性」的渴望。

除了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轉變, 傳統電商面臨的成長瓶頸和紅利消退,以及拼多多、抖音電商等新興平台的市場瓜分,都讓強調「30分鐘送達」的即時零售,成為突破困境的關鍵出路。

延伸閱讀:好市多推外送服務,直攻「即時零售」新戰場!momo、酷澎將是下波衝擊?

根據中國商務部研究院預測,至2030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突破人民幣2兆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超過25%,驚人成長幅度也讓電商三巨頭紛紛爭奪這塊兆元市場大餅。

今年5月,淘寶旗下即時零售業務「淘寶閃購」正式上線,並與餓了麼在超市便利、藥局、蔬果等品類達成深度合作,短短不到兩個月,日訂單量已突破6000萬,訂單準時率達97%。

美團早已透過廣泛的外送網絡,業務拓展至零售電商,旗下的「美團閃購」已與超過3萬家商店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利用演算法壓縮配送時間,對阿里巴巴和京東等傳統電商模式構成威脅。

為此,阿里巴巴將淘寶即時零售定位為下一個成長引擎,例如與Uniqlo合作,提供中國境內所有門市的快速配送服務。

京東則強調龐大的供應鏈管理,同步加碼投資即時零售,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開設自營倉庫,並利用其外送基礎設施支援新業務。

收斂旗下平台,阿里巴巴打造「超級App」

阿里巴巴此次將餓了麼與飛豬整合至核心電商業務,是繼2023年3月「1+6+N」大規模重組計畫後,又一次的策略轉變。阿里巴巴曾宣布將集團拆分為6大業務板塊,並推動其中5個板塊上市,但目前皆未成功上市。

自吳泳銘於2023年9月接任執行長以來,阿里巴巴進行了一系列反向操作:取消物流子公司菜鳥和食品雜貨連鎖店盒馬鮮生的IPO計畫,並停止雲端業務分拆,顯示阿里巴巴正將重心從分拆上市轉向強化內部業務整合,把過去分散的流量和資源匯聚起來,打破各事業群之間的壁壘。

中國《證券日報》分析,這項合併策略的本質為「電商+本地生活」布局,將用戶、數據與業務場景的深度聯動,構建更具競爭力的消費生態系。

具體而言, 透過整合餓了麼的即時配送優勢、飛豬的旅遊服務生態,以及淘寶天貓的電商零售實力,為消費者提供從線上購物到線下即時收貨的完整體驗,打通日常採買、外賣、旅遊出行等多方面需求,達到「遠場電商」(傳統網購)+「近場零售」(即時配送)的模式。

對阿里巴巴來說, 把餓了麼和飛豬服務納入淘寶體系,目的就是要把外送和旅遊的高頻流量導回淘寶,強化淘寶的地位和用戶黏著度,藉此應對外部的流量爭奪戰,最終讓淘寶變成一個包山包海的「超級App」,讓用戶所有消費需求都能在一個App裡搞定。

延伸閱讀:寶僑撐不住!擬裁員7000人緩解關稅衝擊:汰漬、幫寶適、SK-II⋯旗下明星商品危險了?
影片|7-11開手搖店了!首間「不可思議茶Bar」旗艦店6/20開幕:超商雙雄為何打起手搖之戰?

資料來源:日經亞洲WSJ證券日報大河財立方新浪財經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