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Q1慘賠13.8億美元!新CEO揮刀裁員2萬、關7座工廠,擬出售橫濱總部救公司?
日產Q1慘賠13.8億美元!新CEO揮刀裁員2萬、關7座工廠,擬出售橫濱總部救公司?

重點一: Nissan(日產)預估本季虧損高達2000億日圓,去年淨損45億美元,且今年股東會上股東對公司績效不彰表達強烈不滿。

重點二: 為力挽狂瀾,新任執行長伊凡.艾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宣布大規模重組計畫,包括裁員約2萬人、關閉7座工廠,並考慮出售橫濱總部。

重點三: 公司正承受來自股東及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壓力,要求處理「母子公司上市」問題,以提升治理並保護少數股東權益。

日本第三大汽車製造商日產汽車(Nissan Motor)正深陷危機,2024財年淨虧損達45億美元,預估本會計年度第一季將出現約13.8億美元(約新台幣436億元)的巨額虧損,且去年淨損高達45億美元。

日產近年銷售業績低迷,根據5月財報公布, 2024財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全球銷售量約334.6萬輛,年減2.8%,合併淨營收為12.6兆日圓,但營業利潤暴跌87.7%至698億日圓,淨損額高達6,709億日圓,為4年來首度虧損。

業績下滑原因除了新車銷量萎縮,也與北美市場競爭力下降、中國電動車競爭加劇有關,加上美國關稅政策帶來成本壓力和市場不確定性,使得日產2025財年展望仍不樂觀,預計全球新車銷量將下滑3%,僅達325萬輛左右。

延伸閱讀:日產關廠潮來了!日本追濱、墨西哥、南非⋯4大廠傳將關閉:3年內將縮減7座廠
Nissan大瘦身!追加裁減1萬人:3月虧損1,538億元創紀錄,日產汽車怎麼了?

關工廠、裁員、賣總部大樓…日產復甦之路怎麼走?

新任執行長伊凡.艾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於今年四月上任後,面臨股價一年內下跌約36%、股息暫停發放等多重挑戰。為了挽救頹勢,艾斯皮諾薩已提出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5月時發布了一項名為「Re:Nissan」的復甦計劃,目標 包括計劃關閉全球7座生產工廠,並裁減約20,000名員工,佔日產全球總勞動力約15%,預計將在未來兩年內完成,目標是節省5,000億日圓。

此外,為籌措重組資金並減輕債務,據《日經亞洲》報導,日產正考慮出售其位於橫濱的全球總部大樓,該大樓估值超過1,000億日圓,並可能採取售後租回的方式維持營運。

另一方面, 日產也正在精簡車輛開發流程,將車輛設計的平台架構從13個縮減至7個,將零件複雜度降低70%,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 。與此同時,預期相關研發部門將面臨新一波裁員潮,《日經亞洲》指出,首當其衝的可能是位於日本國內的追濱工廠和湘南工廠。

艾斯皮諾薩目前將2025財年定調為「過渡年」,期望能在2026財政年度實現獲利。

不只虧損!日產還得面對「媽寶」子公司問題?

除了營運困境,來自股東和監管機構在公司治理上的壓力,也讓日產處境維艱。

策略資本(Strategic Capital)在股東會上提案,要求日產檢討旗下上市公司子公司日產車體(Nissan Shatai)的問題, 主因包括日產車體98%的銷售額高度仰賴日產,以及日產長期主導董事任命與經營決策,使得日產車體缺乏獨立性等。

策略資本提案有二: 第一,日產降低日產車體的持股比例至30%,並允許獨立管理;第二,由日產收購剩餘股份,將日產車體完全收購為全資子公司,並以公平價格收購少數股東股份。

儘管該提案最終被否決,但此議題凸顯出日本企業普遍存在的「母子公司雙重上市」現象,此類結構被認為對少數股東不公平,也可能影響公司治理透明度。

東京證券交易所和監管機構正加大施壓,要求企業清理這類情況。例如,豐田(Toyota)本月便宣布計劃將其上市公司子公司豐田工業(Toyota Industries)私有化,儘管交易規模高達330億美元,但有股東認為其低估了該公司的價值。

策略資本執行長丸木強表示,他希望日產管理層能認真考慮此問題。日產持有日產車體50%的股份,而策略資本則持有日產車體3.5%的股份,並已取得日產的少量股權,使其能向股東大會提交提案。報導指出,日產董事會反對修改公司章程以每年審查與上市子公司的關係,但面對外部壓力,未來在公司治理方面預計將有更多調整。

延伸閱讀:獨家專訪|Google台灣總經理揭「被AI選擇」秘訣:3個原則,決定你的能見度

資料來源:日經亞洲Entrepreneur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蘇柔瑋

關鍵字: #裁員 #Nissan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