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感是故意的!Uniqlo一號店「倉庫美學」叛逆誕生,如何挑戰傳統服飾業?
老舊感是故意的!Uniqlo一號店「倉庫美學」叛逆誕生,如何挑戰傳統服飾業?

從煤礦小城的男士西服家族小店發跡,一開始,是掙扎蟄伏的十年。儘管全新的概念店帶來可觀的營收,製造零售業模式使得貨源不再受制於人,年輕人才的加入有助於公司改革,刷毛外套更成為打響名號的大功臣,但UNIQLO的發展並未因此一帆風順。海外展店屢遭挫折、品牌定位不清、「黑心企業」的指控,都讓「世界第一」的目標變得更加遙遠。

包括柳井正在內,許多人賭上自己的能力、人生、驕傲,即使飽嘗失敗、挫折、衝突、不甘,仍不斷朝目標前進。如此周而復始地層層累積,才讓UNIQLO一路挺過日本30年低迷經濟,成為全球性品牌,並持續邁向「世界第一」。

「還有這種業態?」

據說柳井正第一次將「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這種新型店鋪的概念告訴大總管浦利治時,他還半信半疑的。事實上,柳井正興致勃勃描述的新店鋪形象,在當時的確是很新鮮的想法。

柳井正以他「在美國看到、類似大學生協商店的店鋪」為例。那裡就像書店或唱片行一樣,只陳列商品;店員不會上前攀談,只專注在整理貨架或收銀結帳這些事情上;顧客一手提著購物籃,自己挑選想要的商品購買。

雖然今天看來是再自然不過的景象,但對於中學畢業就到男裝店過著學徒生活的浦利治來說,服裝店要無微不至才是待客之道。「我們在店裡向來是以『請問您想看什麼衣服』為開場白來招呼客人。」對專程來到店裡的客人不聞不問,未免太荒謬了。如果這樣也能賣得出去,大家就不用那麼辛苦了。這就是他心中真正的想法。

隨著店面開始裝修,他的疑慮更深。

店內用來陳列服裝的,是閃著銀色光芒的不鏽鋼貨架。只用鋼條框架組裝的這種東西,就像餐飲店裡用來放碗盤的架子,顯得很廉價;而且這些都是自己組裝的。上面擺放著從岐阜縣及國外採購來的牛仔褲、襯衫等休閒服,塞得滿滿的。

這麼說來,確實很像擺滿了書籍或唱片的那種店。天花板的水泥就這樣裸露出來、盡可能挑高,整個表現出開闊感。由於走道也很寬敞,因此比起書店來說,更像倉庫。將店裡設計得像倉庫一樣,固然是為了營造出即使沒人招呼,顧客也能輕鬆挑選衣服的氛圍,不過柳井正其實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打從一開始就設計成不需要再重新裝潢的店面」。

Uniqlo_jeans.jpg
Uniqlo東京店,不鏽鋼貨架上陳列牛仔褲。
圖/ wikipedia

延伸閱讀:Uniqlo在店裡賣二手衣,而且還原價!旁邊就有新衣,靠什麼吸引顧客?

過去Men's Shop小郡商事曾舉辦無數次清倉大拍賣,同時也常用「重新開幕」這一招。儘管只是當成藉口、稍微整修一下內部裝潢,但終究還是得花錢。於是柳井正才想到,是否有可能將店面設計成日後不必重新裝潢的樣子。

答案很簡單。「 因為店面會老舊,所以必須改裝。既然如此,一開始便設計成老舊的模樣就行了。 」這也是柳井正的點子。

將某些懷舊電影或老照片剪報裝入相框做為裝飾,也曾在店內擺放一部投幣式點唱機。總之,只要布置出復古的氣氛,日後顧客就不會覺得「店面變得老舊」了。早期的優衣庫,柳井正將自己所喜愛「古老而美好的美國」風格融入店面設計之中,這不只是表現出設計感,更是為了節省裝修費用的迫切需要。

「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就這樣誕生了。這家店位於廣島的鬧區袋町,不過是在當地人稱為「裏袋」的次要街道上,距離有拱廊的大型商店街稍微有點距離。如今這條商店街依舊人潮鼎沸,只是當時的小郡商事還沒本事把店開在那裡。

即便如此,這對柳井正來說仍是孤注一擲的大賭注。在開幕前幾週,柳井正便派了許多員工從宇部前來廣島,在附近的學校等地發廣告傳單,打算用人海戰術為這家概念新穎的店鋪廣為宣傳。

柳井正稱廣告傳單為「給顧客的情書」,這次的傳單上也寫出了他對新概念的想法。

「像書店,又像唱片行,庫存滿滿的服飾店。為什麼之前都沒有呢?」

主打店內即有三萬件商品,價格幾乎都是一千或一千九百圓;即使是高價商品,也不超過兩千九百圓,是十分便宜的價格區間—不只商品豐富齊全,更以便宜做為這家店的賣點。

雖然是只在當地播放的電視節目,但他還是在《笑一笑又何妨!》(笑っていいとも!)這個節目時段推出了廣告。廣告中起用的是來自廣島的DJ小林克也,當時他因為《Best Hit USA》這個音樂節目大受歡迎。除了傳統正規的廣告投放外,還增加了一個算得上奇特的策略,就是柳井正構思的「早上六點開門」。早上六點就開門營業的服飾店,應該連聽都沒聽過吧?但那麼早,到底有誰會來買衣服?據說連那些資深幹部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延伸閱讀:不怕川普關稅!UNIQLO獲利只下調3%:3次大翻車,如何形塑柳井正LifeWear理念?

1984年,優衣庫一號店的早晨

「雖然我覺得這是一家有特色的店,這個想法也很有意思,可是真的會有顧客上門嗎?當時的我是半信半疑。老實說,我認為這應該行不通吧。」

被任命為優衣庫一號店店長的森田生夫如此回憶。他於1970年代進入小郡商事,在男裝賣場的他,一直跟在浦利治那些總管級人物後頭,學習如何為顧客服務。到職後不久,他便對浦利治為何能擁有許多固定客源,而且很快就能博得顧客好感與信賴感到好奇。他從旁觀察浦利治的待客之道,注意該在什麼時間點說些什麼話,試圖偷師。也正因為如此,他心裡對這種不需要招呼客人,而且像倉庫一樣的服飾賣場抱持懷疑的態度。

就算再便宜,衣服怎麼可能這麼簡單就能賣出去?即使在街上發傳單,路過的行人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很強烈的反應。

儘管森田生夫心中滿是疑問,但對小郡商事來說,仍是一場關乎公司命運的大賭注。身為掌管現場的店長,壓力更是沉重。

1984年6月2日,星期六,進入梅雨季前的一個晴朗早晨。該說「不出所料」嗎?直到開門前三十分鐘左右,門口還是連個人影也沒有。因為是一大早,所以還特地準備牛奶和紅豆麵包,要是有人排隊的話,就發給大家,看來好像用不到了。

「果然還是行不通嗎?」

森田生夫前一晚便為了準備開幕而忙得團團轉,這時的他,望著清晨的街道,心裡有種既像是沮喪,也可說是預想成真的複雜感受。另一位當天從山口縣趕來支援的老員工岩村清美則邊嘆氣邊對他說:

「六點,果然不會有人來吧。」

早晨的天空清新爽朗,唯獨今天顯得格外惹人厭。

然而隨著開幕的時間逼近,情況卻突然有了變化。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來的,路邊開始湧現人潮。急忙將準備好的牛奶和麵包發放出去後,兩人這才意識到:

「狀況也許會變得非同小可。」

接著,早上六點。

一打開巨大的玻璃門、迎接客人進店,人潮便由正前方一波波迎面而來。顧客蜂擁至賣場裡的貨架前,簡直就在搶奪似的將衣服拿在手中。商品瞬間一掃而空,店員們急忙補貨。「老實說,那之後的事已經記不清楚了。」森田生夫回憶道。

波濤洶湧的一天,就這樣展開序幕。

不過多久,收銀機前出現排隊人潮。買完東西的客人正打算從入口的大門走出去,卻因為不斷有人湧入而無法離開。森田生夫連忙引導顧客前往二樓,從暫時做為倉庫的房間後門離開。

「喂!誰去買條繩子來!」

有人對員工下了指令。店員試圖在入口前方的馬路用繩索整理隊伍、維持秩序,但事情早就一發不可收拾。剛開幕的一家店,卻讓小郡商事的所有人陷入不曾體驗過的混亂場面。

柳井正眼見這般景象,被迫做出痛苦的決定。儘管是重要的開幕日,但他認為,再不管控人數,整間店都會癱瘓。剛好當地廣播電臺的人也在場,於是就在一樓通往二樓的階梯平臺處對聽眾呼籲:

「即使各位到現場排隊,可能也進不來。因此……實在非常抱歉,請不要再過來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聲明反而引發聽眾好奇心,反倒變成火上加油,柳井正的死命呼籲完全達不到效果,人潮不但沒有消退,反而越來越多。

延伸閱讀:麥當勞漲價太兇?解密美式餐廳Chili’s如何靠「通膨憤怒」大賺消費者,股價一年飆3倍

書封_世界的UNIQLO.jpg
圖/ 究竟出版

本文授權轉載自 《世界的UNIQLO:優衣庫的崛起、挫折與成功》,杉本貴司著,究竟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

關鍵字: #UNIQLO #企業經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