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考慮調整晶圓代工策略,擬將重心轉向「14A」製程,可能放棄對外推廣「18A」製程,並因此需承擔巨額減損。
重點二:若英特爾停止對外銷售18A製程,預估將面臨數億至數十億美元減損損失,董事會預計7月討論相關決策。
重點三:英特爾過去一年虧損嚴重,2024年淨損達188億美元(約新台幣5,455億元),陳立武正積極精簡組織、重建競爭力。
英特爾(Intel)新任執行長陳立武自今年3月上任以來,積極推動公司轉型,近期更考慮對旗下晶圓代工(foundry)業務進行重大調整。 據《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陳立武正評估是否終止對外推廣原本投注鉅資開發的「18A」製程,將資源轉向下一代「14A」先進製程。
這項策略調整,旨在吸引如蘋果、輝達等大型客戶,與目前主導晶圓代工市場的台積電一較高下。 據悉,若英特爾決定不再將18A製程外銷,將需認列高額減損數億至數十億美元(若以10億美元為計,至少新台幣290億元起跳)。
根據業界分析,終止18A製程對外銷售之所以要認列巨額虧損,主因在於18A及其變體18A-P的開發已耗費公司數十億美元資本支出。
18A跟14A製程差在哪?對應台積電哪些製程?
英特爾的18A和14A是其晶圓代工藍圖中兩個連續世代的製程技術,其中14A是18A的後繼者,旨在提供更高的效能與能源效率。在字面上,18A標誌的是「1.8奈米等級」的技術節點,因此14A即為標誌「1.4奈米等級」的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的18A製程,其主要競爭對手是台積電的 N2(2奈米)製程;14A製程被視為直接挑戰台積電的 A14(1.4奈米)製程。 **但截至目前,台積電已在技術論壇中釋出A14製程技術,預計在2028年投入生產。英特爾則在今年4月29日宣14A製程將於2027年進行風險試產。
因此白話來說,英特爾若不惜砍掉18A製程,圖的是把研發資源堵在下一代的14A製程,在未來幾年與台積電一較長短。
砍掉18A直攻14A?最快7月份董事會才能拍板
針對市場傳出「終止18A製程」說法,英特爾指出「不對假設情境評論」。僅強調18A製程的主要客戶一直是自家產品,預計今年下半年將以該技術量產新一代Panther Lake筆電處理器。
雖然英特爾並未證實「終止18A製程」說法,但據產業內觀察,外部大客戶對18A興趣減弱,已反映出市場對於該製程競爭力的質疑。而英特爾董事會預計於7月討論相關決策,若因議題複雜而懸而未決,最終拍板可能延至秋季。
但《路透社》報導也指出,「重押14A晶片以贏得客戶大單」的勝率還不慎明朗,因此英特爾還是有可能會堅持現有的18A晶片計劃。
陳立武不惜豪賭,拚讓英特爾重返榮光
面對連年虧損與技術落後,英特爾2024年淨損高達188億美元(約新台幣5,455億元),創下自1986年以來首度全年虧損。
陳立武上任後,已著手裁減中層管理、引進新工程團隊,並強調以工程技術為核心,重建與客戶的信任。而若這次「終止銷售18A」的計畫成真,將是他上任以來最雷厲風行的措舉。
雖然18A製程仍將持續供應既有訂單如亞馬遜、微軟等客戶,但未來將聚焦14A製程,並針對重要客戶需求量身打造,期望藉此重振英特爾於先進製程與代工市場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英特爾裁員!第一波裁減總部107個職位,汽車部門首當其衝
英特爾大裁員來了!7月先砍晶圓廠20%員工:陳立武首波「大瘦身」,至少1.5萬人丟飯碗
資料來源:路透社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