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創投的資金全面湧向AI的同時,「國防領域」悄悄蓄力,成為第2個重要的資金去處。
舉例來說,全球知名加速器Y Combinator和創投紅杉資本紛紛在近1年內,首次出手投資國防新創,Anduril、Helsing、Deepnight、Ares Industries等新秀則陸續成為國防獨角獸(指未上市,估值突破10億美元的公司)。而根據新創資料庫Crunchbase的資料, 2024年國防領域的募資總額達到30億美元(約新台幣900億元),比前1年成長11%。
這些國防新創還有個共通點,就是在川普的帶領下,美國與中國展開新一輪的科技、資金和政策大戰,供應鏈的去中化被放大檢視。「這就是我們台灣的機會。」AI無人機新創艾知科技共同創辦人李芷婷說。
艾知科技也是國防新創之一, 專注於「偵查無人機」解決方案,包含AI導航演算法和AI視覺辨識技術 ,讓無人機能在無GPS環境下自主飛行,幫助軍方在幾分鐘內完成廣泛的環境監控及即時分析任務。
近期, 艾知科技更完成和碩領投的600萬美元(約為新台幣1.95億元)Pre-A輪募資 ,產品將進入量產階段,並進軍美國和日本市場。
學賈伯斯神奇整合力,馬達、AI全包辦
李芷婷坦承,艾知科技成立6年來還沒有正式的大客戶,這並非團隊能力不足,反而是因為潛在客戶非常有興趣,反覆確認需求,艾知科技決定將所有資源都投入技術研發。
艾知科技的2名共同創辦人王宗源和李芷婷都畢業於芝加哥伊利諾大學,擁有電機碩士和工業設計背景,2人對硬體方面的研發能力極有自信,「過去幾年常見的民用無人機,無論是續航力還是飛航控制,都達不到軍用需求。」李芷婷表示,艾知科技才在2021年踏入軍用領域。
2023年,艾知科技就攜手神通資訊科技拿下國防部海軍的標案,該無人機具垂直起降和機翼(VTOL)機型,大幅提高飛行掌握度,同時又自主研發電力、動力、馬達系統, 將續航力從市面上常見的30分鐘延長到2小時 ,證明了艾知科技的技術能力。但最關鍵的,還是在AI與軟體。
「軟體才能定義硬體的極限,就像賈伯斯對軟硬整合的堅持,但是要把AI放到無人機上面,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李芷婷以國防偵查最需要的影像辨識舉例,無人機會快速移動,對影像即時處理的要求更高,加上無人機難以連網,勢必要以邊緣運算完成計算,都相當考驗軟硬整合與設計的難度。
為了強化AI軟體的護城河能力,艾知科技近幾年大幅招聘軟體人才加入團隊,現在陣容中80%都是軟體工程師,「早上寫程式放到飛機上、下午飛出去測試,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日常。」李芷婷笑著說。
目前艾知科技最新的AI無人機技術,就是「AI導航演算法」。李芷婷表示,GPS定位和導航是無人機的命脈,不過GPS容易被訊號干擾,擅長影像辨識和邊緣運算的艾知科技,便運用影像辨識對比衛星影像,藉此得出飛機定位,打中軍方的痛點。
集結硬體設計、軟體研發和軟硬整合3大能力,熬了6個年頭,艾知科技打造了第二代無人機產品Cyberdrone,定位將是軍民兩用的無人偵查機,無論是軍方、消防隊或警察,都可以用來探查、追蹤和情報蒐集。
相比第一代的eVTOL,Cyberdrone運用螺旋槳取代機翼,在維持續航力和飛行能力的情況下將飛機的體積縮得更小、更輕巧,也更具有隱蔽性,而下一步的計畫便是量產,並進軍國際市場,此時和碩的投資就成為關鍵資源。
「夠格」拉美軍生意,就差品牌故事
「和碩是全球數一數二的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廠商,將能幫我們提高硬體的生產速度。」李芷婷說,和碩的資源為艾知科技帶來進軍國際市場的底氣,而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李芷婷表示,在國際情勢升溫的情況下,現在冉冉升起的美國國防新創、無人機新創,都在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但是它們轉移供應鏈的壓力並不小。例如美國無人機製造商Skydio,就因為俄烏戰爭和川普政府的要求,必須轉向台灣尋求協助。
另一方面,台灣素來以強大的電子電機供應鏈聞名,因此無論是生產速度還是成本,在台灣的國防新創反倒有優勢。
有了堅實的技術、明確的痛點解決方式,甚至擁有地利之便,艾知科技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是:怎麼讓美國軍方相信台灣新創的能力?
「台灣比較弱的就是說故事和品牌的能力。」李芷婷說,艾知科技除了在美國找了3家代理商打開市場外,還積極參展,近期更認識了美國國防創新部門(Defense Innovation Unit)的創新長,為進軍北美帶來更多籌碼。
「現在無人機已經是剛需了,烏克蘭和美國甚至開始把無人機視為新的軍種,我們要把握這個機會。」李芷婷說。不過,她有另外一個小小的希望,就是期待無人機不要再被用於戰場上,而是在救災和視察也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艾知科技創辦人:王宗源(左)、李芷婷(右)
產品技術:偵查無人機解決方案,包含AI導航演算法和AI視覺辨識技術
募資:Pre-A輪,由和碩、SparkLabs Taiwan投資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95億元)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