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旅遊電商平台Klook(客路)正評估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傳聞募資規模最高可能達到5億美元。
重點二:針對秘密赴美IPO傳言,Klook官方表示,「我們目前不對市場傳聞和臆測發表評論。」
重點三:Klook已於2023年實現獲利,並獲得軟銀、高盛等知名機構投資。公司用戶以年輕世代為主力,佔比約7成,這使得行動應用程式與社群媒體成為其拓展市場的關鍵策略。
據《彭博》知情人士透露,旅遊電商平台Klook正計畫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傳聞,此次募資規模將介於3億至5億美元之間(約為新台幣97.4億元至162.3億元)。
Klook目前得到了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與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等國際巨頭投資者的支持。據悉,Klook已開始與財務顧問合作,並可能在近期以保密方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上市申請。
針對秘密赴美IPO傳言,Klook官方向《數位時代》表示,「我們目前不對市場傳聞和臆測發表評論。」
Klook什麼來頭?
Klook成立於2014年出身於香港、業務主要瞄準泛亞太區,憑藉創新商業模式迅速崛起,在2018年即達到「獨角獸」企業的地位,目前估值超過1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Klook已經在2023年成功轉虧為盈,顯示其業務具備持續增長與獲利的能力。Klook也成功吸引眾多國際頂級投資者的青睞,其股東陣容星光熠熠,包括日本的SoftBank Group Corp.(軟銀集團)、美國的Goldman Sachs Group Inc.(高盛集團)。
同時,Klook在今年7月最近完成一輪由國際成長型投資公司Vitruvian Partners領投的新一輪融資,籌資1億美元,使其累計融資總額突破10億美元,投資者還包括印尼Golden Vision Capital等亞太大型跨國投資基金;以及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旗下大城銀行投資部門Krungsri Finnovate等多個東南亞企業創投部門。
不過,旅遊體驗預訂還是很新的產業,競爭對手也還很多,包括Booking.com、Expedia等其他全球旅遊預訂網站,以及中國的Trip.com和韓國的Yanolja。
旅遊「獨角獸」,鎖定千禧世代與Z世代客戶
Klook的市場策略精準鎖定年輕消費族群。根據公司共同創辦人暨總裁王志豪先前透露的資訊,千禧世代與Z世代的用戶合計佔據了平台用戶總數的70%。
這個世代的消費者高度依賴行動裝置,超過8成的訂單是透過Klook的行動應用程式完成。此一用戶特性,使得社群媒體平台成為Klook贏得客戶、提升品牌黏著度的關鍵管道。
儘管IPO的討論正在進行,據《彭博》知情人士強調,最終的上市時程、規模等細節仍可能視市況進行調整,Klook官方對此則表示「不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