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開課時代來臨,PressPlay想用「線上課程界Costco」突圍!他們怎麼做?
人人都能開課時代來臨,PressPlay想用「線上課程界Costco」突圍!他們怎麼做?

時序拉回2023年,當時PressPlay正在緊鑼密鼓地為遞交上市申請做準備,如果真的成功,將成為「台灣線上學習第一股」。然而,當時一位PressPlay創辦人林鼎鈞極為敬重的產業前輩、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的一個提問,讓他按下了暫停鍵。

「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假設PressPlay在台灣的市占率達到70%,你的下一步是什麼?」林鼎鈞深吸一口氣,這個問題揭示了線上課程產業看似光鮮亮麗,但背後潛藏的成長焦慮,「假設我線上課程一個月做到1億元,全年營收大約15億元,獲利可能有7~8千萬元。但未來會怎樣?當我沒辦法給出一個強而有力的未來成長故事時,投資人不一定會買單、股價自然也不會好。」

儘管台灣市場的養分,滋養著PressPlay從早期付費訂閱專欄,走到今日累計總交易金額逾新台幣百億元、累積超過1,600堂線上課程的學習集團。但在「人人可開課」的戰國時代,這塊看似商機無限的市場,悄然步入成長高原期。

林鼎鈞意識到,PressPlay勢必開啟一場戰略性的反定位革命,「我們該如何定義學習這件事?」現在他所要的不再僅僅是銷售課程,而是讓課程成為載體,讓PressPlay轉型成一個多角化佈局的學習生態系統,以此打破當前的發展天花板。

內容形式的革命:PressPlay如何打破內容與平台的傳統藩籬?

回溯起PressPlay最初的動念,是為了解放內容創作者不被廣告商或所屬媒體綁架,讓他們能夠專心撰寫或分享真正有深度的議題。

「老實說,廣編稿是個很奇特的現象,文字工作者為了收入,要替品牌寫出他們想要的內容。」林鼎鈞半開玩笑地說,這也說明了為何PressPlay會從看似小眾的「付費訂閱專欄」起家,鼓勵讀者直接購買、訂閱創作者的內容。

然而,這類帶狀內容如同私人俱樂部,有深度卻有其天生缺陷。「當內容寫得夠深,新讀者進入時可能會有理解門檻,甚至可能因新鮮感過後而流失,這正是初期營收難以迅速擴大的關鍵。」林鼎鈞進一步解釋,儘管這些具備自有流量的創作者,經營著忠誠度高的私域流量社群,但平台需要一個更廣泛、更具大眾市場吸引力的產品線,來持續擴大用戶規模。

林鼎鈞_PressPlay Academy執行長_2025_06_04_蔡仁譯攝-2.jpg
PressPlay Academy執行長 林鼎鈞
圖/ 蔡仁譯攝

這正是當初他們開始做線上課程的原因。PressPlay在2021年正式切入線上影音課程市場,此舉讓內容形式從靜態文字跨足動態影音,打開了更廣闊的學習群體。

與其他從網路論壇或傳統媒體轉型的知識型平台不同,林鼎鈞說,PressPlay從一開始就懷抱著「學習需求」的核心使命,無論是付費訂閱專欄,抑或是今日多元的線上課程,最終都為了滿足學習的需求。

PressPlay如何藉AI數據,將平台打造成「知識型百貨」?

不過,在「人人皆可開課」的時代,僅憑知識需求本身,已難以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平台忠誠度。消費者往往追逐所需的特定技能或青睞的老師,至於在哪個平台,沒有太多人在意。

面對這種現象,PressPlay又該如何脫穎而出?

林鼎鈞提出了解答:「當課程數量多到可以讓讀者有『逛』的樂趣,我們才算是真正達到了關鍵多數。」他進一步解釋,PressPlay並不追求成為一個單純銷售自家產品的「品牌」,而是戰略性地定位為一個如同美式賣場Costco般的「複合型知識百貨」。

這個大型知識百貨,它不僅銷售團隊精心策劃的獨家內容,更作為廣闊的知識入口,讓學習者即便沒有明確的購物清單,也能如同走入一個商品琳瑯滿目的商場,自然產生探索與「逛」的樂趣。

這個「逛」的概念,有兩個重點,一是有東西可以買、二是找得到東西可以買。

前者很單純,就是擴大產品數;後者仰賴演算法推薦和個人化首頁,而這也帶出了PressPlay從單純匯集內容的供應平台,轉向主動滿足並引導學習者探索的需求側平台的關鍵里程碑。

為進一步提升內容策略的效率與精準度,PressPlay打造了一套獨特的AI爬蟲數據系統。這套系統不僅爬取台灣與海外各大線上課程平台的銷售數據、書籍暢銷排行榜,甚至匯聚社群聲量與第一線業務回饋,生成最能吸引學習者的課程切題建議與潛在合作的KOL清單。

PressPlay
PressPlay
圖/ PressPlay

在平台的供給端,PressPlay則成功挖掘並吸引了一系列指標性的創作者。例如,在2023年推出Spotify資料分析師Lilian Chiu的線上課程,短期內創造銷量超過新台幣2,500萬元;由百萬YouTuber、Google產品行銷經理Jeff Su開設的Notion課程,更在上半年開課後,累積5,000多人購課。

林鼎鈞指出,像是Jeff Su這樣受歡迎的講師,其課程不僅教導方法,更呈現一套個人化、可複製的工作流程範本,「為什麼我願意花這3,000塊、4,000塊,因為我想知道,他怎麼organized(有組織地)做完這些事情?」對學習者而言,這是一種時間效率與信任度的價值體現。

目前,平台已上架超過1,600堂線上課程,預計在不久的將來,總課程數將上看3,000堂,屆時將有能力滿足絕大多數學習者的潛在需求。根據去年營收占比,原來的內容產品貢獻達55%,而新興的線上課程業務則佔45%,兩者已逐漸趨於平衡。

這樣的產品組合,讓PressPlay不僅保留了內容的深度與創作者的自由,也藉由課程的廣度觸及更多元的學習者,成為內容產業從工具到解決方案的重要轉折點。

佈局日本與北美兩大市場:PressPlay劍指「亞洲知識樞紐」

然而,真正能實現爆發性成長的,是水平市場擴張——亦即邁向海外市場。

PressPlay採用先國內、後國外的市場策略,先在海外鎖定潛力創作者,透過台灣市場進行測試,一旦課程在台灣銷售達到成本平衡,才考慮推回當地市場。這樣做的好處是,在台灣市場的行銷掌握度較高,達成成本平衡後就都是淨賺,更有餘裕回到創作者的市場進行下一波操作。

現階段,PressPlay將眼光瞄準東北亞知識市場,特別是日本和韓國。「一旦我們能夠在日本、韓國成功立足,加上台灣,就有機會成為亞洲最大的線上課程銷售網絡。」林鼎鈞充滿信心地說,目前PressPlay在日本市場深耕近一年,已簽下超過10位日本老師。

至於北美市場,PressPlay則傾向「代理輕量化」路線,選擇與知名KOL合作,引進高製作水準的既有課程,降低自行產製的高昂成本,期望讓北美創作者看見PressPlay作為其進入亞洲市場的「第一站」巨大潛力。

「這才是我們資本故事想像的藍圖,所有歐美創作者要進入東亞,最後都會選擇PressPlay作為第一站。」林鼎鈞如此描繪最終願景。PressPlay也正積極洽談策略聯盟計畫,旨在快速拓展海外市場的基礎設施與用戶基礎,將台灣成功經驗複製到亞洲,乃至全球市場。

跳脫框架,PressPlay要成為邁向學習大航海時代的知識經理人

回顧PressPlay一路走來的旅程,從為了解放內容創作者而生的付費專欄,到勇敢按下上市「暫停鍵」,並毅然走向國際。從林鼎鈞的語氣中,依然能感受到當初創業時的那股衝勁。

或許,當視角從台灣拉向全球,線上課程真正的挑戰已不再是內部的激烈競爭,而是如何跳脫傳統框架,進行跨國合作、打破既有天花板,引領產業從過去的零和遊戲,進攻更大的市場。這方面,PressPlay不排除透過併購,武裝地更強悍。

林鼎鈞預期,線上學習產業將朝「知識解決方案化」的方向演進,學習不再只是單純看影音內容,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甚至無縫融入學習者的工作流程。平台的角色也將從單純的「內容商店」,轉變為智慧型的「學習經理人」,透過AI深度理解用戶需求,客製化學習路徑。

PressPlay的破圈之戰,不僅是達到下個里程碑的必經之路,同時也象徵著線上課程產業,正邁向一個全新的知識大航海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