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只漲不跌的標的?頂級富豪都投資些什麼?在此之前,你問我這兩個問題,我都會回答「沒有」、「不知道」,但今天開始,我會說「可能有」——農地。
農地,不是台灣的,美國農地。
前幾天出版的美國農地價值報告(Land Values 2025 Summary)透露了相當多價格變化:農地(crop land,專指耕種用的田地)價格連年上漲,農業不動產(farm real estate,也就是包含農舍、倉庫、棚架等等,除了田地以外的農業區域)價格漲勢也不遑多讓。
為了了解這種漲價現象是否長期趨勢,我特別延伸找資料、把時間拉長至最近20年,結果看到一組頗有意思的趨勢:
自2007年以來,美國農地每英畝從2,530美元漲到5,830美元,農業不動產從2,010美元漲到4,350美元、正式創新高;這相當於農地價格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到每年4.82%,農業不動產較為遜色,其年複合成長率只有約4.18%左右。
更值得玩味的是,網路世界兩大巨頭: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Meta創辦人祖克柏竟然都加入戰局,正在這場「大富翁」遊戲裡默默參一腳。
比爾蓋茲、祖克柏為何都喜歡買農地?
祖克柏在夏威夷買了上百英畝土地,還興建「末日避難碉堡」,一度成為媒體焦點。比爾蓋茲更厲害,他以持有超過275,000英畝農地,成為全美國規模最大的地主之一。從公開資料可見,比爾蓋茲持有的農地主要集中在美國中西部。兩人的選擇暗示一個重要訊息: 農地對頂級富豪來說,絕不只是投資標的,更是對抗通膨與市場波動的避風港 。
富豪們為何鍾情農地?答案其實並不複雜。
首先是 稀少 ,全球優質農地數量有限,如同比特幣總量設有上限,隨著都市化發展,美國農地數量也會持續減少,土質、地點越好,這樣的農地當然越有價值。而且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時代,通膨仍然是一道陰影;農地既然是實體資產,可以拿來融資,也可以耕種,自然成為多元資產的保值首選。
其次,川普重返白宮後的能源政策大轉彎,我認為無形中也印證了美國農地的投資價值。 當川普在社群媒體上痛批風電和太陽能是「世紀騙局」,表示依賴這些再生能源的州電價創歷史新高,政府未來不會批准新的風電或農地光電計畫。他認為這些綠能方案成本高、效率低且損害農田農民利益,將阻止美國農地被再生能源項目占用。
對照農地價格節節上漲,我認為,兩個新聞合併起來看,應該可以理解成,農地若轉為綠能使用,則大多無法從事原來的種植生產,這顯示農地光電項目推升部分區域農地價格,同時,綠能政策與農地市場存在交互影響,政策支持或限制再生能源發展,會改變農地用途結構並影響價格走勢。
此外,川普政府不再支持農地上的綠能建設,力圖保護農業用地不受損害,反映了農地作為長期穩定資產,這個獨特的價值已經被本屆共和黨政府高度重視。
為什麼重視?說到底,我意外發現兩組數據顯示,全美國電價最高的新英格蘭地區以及加州,也幾乎就是農地價格最高的地區,說來很巧,這裡更是2024年選舉賀錦麗僅有的大票倉;如果共和黨政府能趁這幾年「苦民所苦」,展現魄力把對手票倉的電價一舉打下來,降低民眾的生活成本,你說下次有沒有機會爭取更多選票?選民利之所在,即政黨票之所在,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本文出自周岐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