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emini 2.5 Flash Image(代號Nano Banana)近日引發社群熱烈討論,最近暴紅的「一鍵公仔化」功能,只需上傳個人或寵物照片,搭配特定生成指令,即可在數秒內免費產出極度逼真的1/7比例公仔圖片!
Gemini 2.5 Flash Image的功能躍進在於人像辨識與還原能力,有效解決過去AI生成常見的走鐘問題,也因此Nano Banana能精準處理材質、光影與比例,生成作品質感更貼近實體玩具。
Nano Banana怎麼用?
若想要體驗一鍵生成公仔的樂趣,當然先得搞定工具!目前,一般用戶可依照以下三種方式使用Nano Banana(都可以生成公仔圖像):
方式一:Google Gemini 應用程式
◦ 開啟 Gemini,選擇「2.5 Flash」模型,進入圖像功能。
◦ 上傳照片,輸入自然語言指令(如「換背景為海邊」、「衣服改成黑色」),即可生成新圖像。
方式二:Google AI Studio
◦ 前往 Google AI Studio。
◦ 在模型選擇中選擇「Gemini 2.5 Flash Image Preview」(Nano Banana)。
◦ 上傳圖片,輸入提示詞(Prompt),如「將角色變成 1/7 比例的公仔,放在電腦桌上」等,即可生成目標圖片。
方式三:LMArena 網站
◦ 進入 LMArena。
◦ 在Direct Chat模式下點擊Generate Images,並選擇gemini-2.5-flash模型。
◦ 上傳照片並輸入指令,即可體驗 Nano Banana 生成效果。
AI提示怎麼下?
AI生成3D公仔的本質,其實就是「照片→模型→包裝」三步驟。因此只要提供一張照片,AI就能根據你的提示把人物變成Q版、寫實版或是動漫風格的公仔,連包裝盒、配件都能客製。
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說「做個可愛的公仔給我」。因為指令越細,生成結果才能越像你要的。以下是「公仔指令」中英文範本:
中文範本
請用我提供的原圖,把圖片內主體變成電腦桌前的立體公仔。
場景為一張電腦書桌,上面擺放著一個 1/7 比例的 PVC 公仔,角色以站立姿態呈現,並固定在透明圓形底座上,呈現出細緻逼真的動漫風格收藏品質感。
在公仔的背後是一台電腦螢幕,螢幕上顯示該角色的 3D 設計圖,就像有人正在進行設計過程。
桌面上另外放置了鍵盤、滑鼠、咖啡杯,以及其模型盒,設計為市售收藏品風格,正面印有該角色的彩色動漫插圖,呈現完整的周邊商品氛圍。
整體場景需營造出真實的書桌環境,具有自然光線與景深效果,就像用相機拍攝的實景照片。
英文範本
Create a hyper-realistic 1/7 scale commercialized figurine of the character, presented as a finished collectible product in a real-world setting. The figurine is displayed on a computer desk, standing on a clean, round transparent acrylic base with no labels or text. In the background, the computer screen shows the ZBrush modeling process of this same figurine, highlighting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ongoing "work in progress" digital sculpt and the completed physical product on the desk. Next to the figurine, include a professionally designed packaging box with rounded corners, a transparent front window, and realistic commercial details.
如何自己修改Prompt?
經過實際測試,由於目前AI的原生語言大部分仍是英文,因此英文的Prompt通常可以獲得更理想的效果。因此若想要測試更多風格的公仔,可以從自己修改Prompt下手。
首先,必須釐清上述Prompt的結構,以下以英文版提示詞來拆解,一共可分為以下項目:
1. 主體 (Subject):
- 核心內容: 一個 1/7 比例的商業化人形公仔 (a hyper-realistic 1/7 scale commercialized figurine of the character)。
- 狀態: 作為一個完成的收藏品 (presented as a finished collectible product)。
- "character" (角色): 這是一個變數,你可以替換成任何你想要的角色名稱,例如 "a hyper-realistic 1/7 scale commercialized figurine of Gawr Gura "。
2. 環境與場景 (Setting & Environment):
- 地點: 現實世界的場景 (in a real-world setting),具體來說是電腦桌 (on a computer desk)。
- 底座: 乾淨、圓形、透明的壓克力底座,且沒有任何標籤或文字 (standing on a clean, round transparent acrylic base with no labels or text)。這點增加了真實感。
3. 背景與對比 (Background & Contrast):
- 背景元素: 電腦螢幕 (the computer screen)。
- 螢幕內容: 顯示同一個公仔的 ZBrush 建模過程 (shows the ZBrush modeling process of this same figurine)。
- 核心概念: 強調"進行中的數位雕塑" (ongoing "work in progress" digital sculpt) 與 "已完成的實體產品" (completed physical product) 之間的對比。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設計,為圖像增添了故事性和深度。
4. 輔助物件 (Supporting Objects):
- 物件: 一個專業設計的包裝盒 (a professionally designed packaging box)。
- 包裝盒細節:
- 圓角 (rounded corners)。
- 透明的正面窗口 (a transparent front window)。
- 逼真的商業細節 (realistic commercial details),例如 logo、條碼、警告標語等。
簡單來說,這個 Prompt 的結構是: [風格] + [比例] + [主體] + [呈現方式] + [場景] + [底座細節] + [背景元素與對比概念] + [輔助物件與其細節]。
因此,有實驗精神的讀者,可以先想想自己想要改動的細節在上述哪一個項目之內,就可以自己敲鍵盤修改了。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