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銀行因打詐出現鎖帳災情,引發民眾抱怨。有網友稱扣款帳戶被鎖、連親友轉帳都受牽連。金管會回應,銀行鎖帳前應先通知客戶,並提醒須遵循比例原則,避免過度管制。
台新銀行帳戶無預警凍結?民眾抱怨鎖帳很擾民
最近 Threads 上有大量關於台新銀行帳戶無預警被鎖的抱怨文,儘管銀行強調此舉是為防堵詐騙,但過於嚴格的措施引發擾民的批評。
有網友分享,自己用來扣款的交割戶因太久沒用就被鎖定,擔心自己是否會違約交割;另一位用戶則稱自己只是轉入一筆 5 萬的資金再轉給公司,隔日就收到台新簡訊通知停卡。
從網友分享的對話截圖可見,他不僅要親赴分行逐筆解釋金流,像是自動存入的款項、朋友委託代買東西的存款紀錄都需向行員說明來源,繁瑣的流程令人不堪其擾。
對此,自稱為台新行員的網友坦言,現行措施確實「矯枉過正」,但也有公股銀行行員出面緩頰,表示當局要求銀行負起防詐責任,若帳戶出現頻繁且密集地存入後馬上領空等類似車手的行為,第一線行員為求自保,只能要求用戶提供證明。
部分網友也持不同看法,認為台灣詐騙猖獗,銀行若不採取強硬手段,只會讓更多人受害,金管會也會拿銀行開刀,目前的陣痛期是必要之惡。
台新AI戰神攔阻近七千萬,多家銀行加強帳戶管制
台新銀行在今年 3 月的新聞稿中曾提及,為打擊詐騙,已與台北地檢署合作,透過 AI 模型「台新戰神」預警高風險帳戶。
台新銀行表示,此模型上線一年多,準確率高達五成以上,光是 2024 年就成功攔阻 612 個警示戶,攔阻金額將近七千萬元。
其實,加強帳戶管制已是業界趨勢。為防堵人頭戶洗錢,包含台灣銀行、合作金庫、凱基銀行及郵局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早已針對久未往來且低餘額的帳戶啟動管制,限制其自動化交易功能。
合作金庫與兆豐銀行甚至規定,若帳戶存款長期低於 1,000 元,銀行將有權直接結清銷戶。
銀行打詐過當惹民怨,金管會呼籲:鎖帳前應先通知
多家銀行為了打詐而採取的激烈手段,雖立意良善,卻已引發巨大民怨。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金管會已要求銀行業,在執行風險控管時應提高精準度,避免錯殺無辜。
金管會官員明確指出,除非是執法機關要求,或是銀行完全聯繫不上客戶,否則在凍結帳戶前,應先設法通知當事人,給予說明機會,而非直接鎖定。
金管會先前也曾提醒各家銀行,打詐手段需遵循比例原則,應在金融服務的便利性與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聯合新聞網》也援引有關人士透露金管會官員意見,稱銀行應利用臨櫃服務的經驗,回頭校準 AI 系統的判斷參數,而非將所有看似異常的交易都「一刀切」,進而損害普通民眾的金融權益。
本文授權轉載自加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