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美進行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中國突然翻起舊帳,宣佈輝達在2020年以7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網路設備公司Mellanox Technologies,違反了中國的反壟斷法。
根據《彭博社》報導,中美官員如今就關稅問題進行協商的此刻,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佈輝達收購Mellanox違反反壟斷法規。上週末,中國也宣佈對德州儀器的類比晶片進行反傾銷調查。
當初放行收購,為什麼中國如今喊輝達壟斷?
這起事件的引爆點,要回溯到多年前的承諾。Mellanox Technologies主要生產高速資料中心網路設備,對於輝達完善其雲端運算產品線極為關鍵。當時這筆交易得到了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個監管機構的批准。
為了獲得中國的批准,輝達承諾將會繼續向中國企業穩定供應晶片,並一視同仁地對待中國客戶。
然而,2022年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逐步收緊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特別是針對最尖端的AI晶片。輝達因此被勒令停止向中國銷售其最頂級的H100等AI晶片。為了繼續深耕中國市場,輝達曾兩度重新設計晶片,推出了符合美國規定的H20等「特供版」晶片。
北京顧問公司胡同研究的創始合夥人馮楚成指出,此舉可能是在向美國發出信號,「北京可能是在表示,輝達不是美國的談判籌碼。」 換言之,中國正在利用其市場力量,試圖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取得更多優勢。
依照中國反壟斷法,輝達可能面臨最高10%年營收的罰款。而對於這起事件,輝達發言人僅表示,「我們將繼續與所有相關政府機構合作,評估出口管制對商業市場競爭的影響。」
貿易正處談判關鍵,中國為何現在出手?
這次裁決的時機點十分微妙。當美中官員正在西班牙馬德里進行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時,中國同時發布了這則消息。
北京顧問公司胡同研究的創始合夥人馮楚成指出,此舉可能是在向美國發出信號,「北京可能是在表示,輝達不是美國的談判籌碼。」 換言之,中國正在利用其市場力量,試圖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取得更多優勢。
而研究公司Plenum的合夥人薄正遠(Zhengyuan Bo,音譯)則認為,這是一次明確的警告,意在傳達,「如果美國的出口管制模式繼續下去,將會產生後果,而中國願意對美國公司造成損害。」 他補充說,這很可能是對美國上週將23家中國公司列入貿易黑名單的報復。
對於輝達而言,這場反壟斷調查無疑增加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營運不確定性。雖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曾多次造訪中國,以示對市場的重視,甚至不惜和美國政府分享15%銷售額,換取在中國銷售晶片的許可。
或許是中國正加速在半導體領域自給自足的腳步,華為、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國國內科技巨頭,正積極開發和使用本土晶片。 這場反壟斷調查,也許並非要將輝達完全逐出中國市場,而是作為一個催化劑,加速中國企業擺脫對輝達技術的依賴。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陳建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