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值之王!58歲薩莉亞年賺77億日圓:一場大火燒出「最適美味」哲學,為何便宜從非它的缺點?
CP值之王!58歲薩莉亞年賺77億日圓:一場大火燒出「最適美味」哲學,為何便宜從非它的缺點?
2025.10.03 | 新零售

在全球餐飲業普遍面臨成本上漲壓力的今日,日本家庭餐廳巨頭薩莉亞(サイゼリヤ)的財務表現卻呈現逆勢成長的強勁態勢。

根據其最新發布的財報, 公司在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期間的合併淨利達到77億日圓,較前一年同期大幅增長50%。 營收同樣表現亮眼,同比增長15%,達到1,883億日圓。

即便面對米價、蔬菜等主要食材成本持續高漲的挑戰,薩莉亞依然憑藉堅實的低價策略成功吸引並維持客流,國內既有店鋪的營收已連續超過27個月實現同比增長。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利多消息也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的積極反應上,股價隨之上揚。市場分析師指出,日本事業的利潤率改善尤其顯著。

亮麗的財報背後,除了歸功於海外市場的顯著貢獻,更關鍵的是其內部透過數位轉型(DX)達成的成本結構優化與營運效率提升,成功抑制了販管費的增長。

這一連串的成功操作,再次證明薩莉亞在嚴峻市場環境下的經營韌性與獨特的商業智慧。

從灰燼中誕生的低價哲學

薩莉亞的商業帝國並非始於坦途。其根源可追溯至1967年,當時仍在東京理科大學就讀的創辦人正垣泰彥,憑藉在餐廳打工的經驗,於千葉縣市川市開設了一家個人西餐廳。

然而,初期經營極為慘淡。餐廳位於商店街後巷二樓,地點不佳,加上深夜營業的特性,吸引了不少素行不良的顧客,店內鬥毆事件幾乎成為日常,來客數始終在每日個位數徘徊。

薩莉亞創始店
薩莉亞的歷史始於1967年,起源於千葉縣本八幡。
圖/ 薩莉亞官網

更具戲劇性的是,開業不到兩年,店內因顧客之間的激烈糾紛,一方將暖爐擲出,引燃窗簾,最終導致整間店舖付之一炬。面對化為灰燼的心血,正垣泰彥的第一反應竟是一種解脫:「啊,這下終於可以收手了。」

身無分文的他徒步走回東京的家中,向母親坦承想放棄的念頭。然而,母親卻給出出乎意料的回應:「難得都遇上火災了,就再做一次吧。」她進一步解釋,苦難是為了讓人成長,所有看似不利的條件——無論是糟糕的店址,還是素行不良的顧客——都是為了磨練他而存在的「最佳安排」,因此,店被燒掉自然也是「最好的事」。

這番話點醒了他,讓他重新審視這場災難的意義,意識到所有逆境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轉機。他帶著這份覺悟,三度懇求原本因愧疚而勸他另覓他處的房東,最終才獲准在原址二樓重新開業。

即便重新開張,生意也未見起色。他因而深刻反省: 過去的失敗不僅是運氣問題,根本原因在於當時的義大利菜對日本大眾而言是遙遠且昂貴的存在。 為了徹底打破這道心理門檻,他展開了一連串價格實驗。

起初嘗試三折優惠,但來客數並無變化;隨後加大力道至半價促銷,市場反應依然冷淡。最終,他做出極為大膽的決定:將菜單上所有品項的價格,一口氣調降七成。這個看似不合常理的舉動,效果卻立竿見影。

消息傳開後,顧客蜂擁而至,從原本每日僅有5到10位客人的窘境,一躍成為日均來客數超過500人的排隊名店。

這次從灰燼中浴火重生的經歷,不僅拯救了瀕臨倒閉的小店,更將「提供兼具品質與壓倒性低價的餐飲體驗」這一核心理念,深深烙印在薩莉亞的企業基因之中,成為其後數十年發展壯大、屹立不搖的根本哲學。

海外市場的逆襲與擴張

意識到日本國內市場因人口結構變化而面臨中長期萎縮風險,薩莉亞很早就將目光投向海外。自2003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海外分店以來,其國際化腳步便從未停歇。然而,海外之路初期並非一帆風順。

不同市場的飲食文化、消費習慣、成本結構都帶來新的挑戰。經過多年的摸索與調整,薩莉亞逐漸找到各地市場的成功方程式,特別在亞洲地區取得巨大成功。如今,海外事業不僅站穩腳跟,更成為集團整體獲利的主要貢獻者。

根據財報顯示,在某些時期,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亞洲事業所貢獻的營業利益,甚至占到集團整體的8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成長引擎。

目前,薩莉亞在海外的總店數已超過600家,遍佈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地。中國市場依然是其海外布局的核心,僅在上海和廣州的店鋪總數就接近400家。為了進一步加速在中國的發展並優化經營效率,薩莉亞更於廣州設立統籌中國餐廳事業的管理子公司,並投資超過40億日圓興建新工廠,深化從生產到管理的垂直整合。

薩莉亞店鋪總數
截至2024年8月,薩莉亞全球總店數來到1,569家。
圖/ 薩莉亞官網

除了鞏固在東亞的優勢地位,薩莉亞也積極將其成功的商業模式複製到東南亞。繼新加坡之後,2024年,越南首家門店於胡志明市的購物中心開幕;同時,公司也宣布將進軍馬來西亞市場。不僅如此,薩莉亞更計畫於2026年進軍澳洲,並已在墨爾本選定一號店店址。

這一系列擴張計畫,清晰展現薩莉亞從日本本土品牌向世界級義大利連鎖餐廳邁進的決心與戰略布局。

低價路線的堅持與科學化管理

對薩莉亞而言,「低價」並非短期促銷戰術,而是其整個商業模式得以成立的基石。創辦人正垣泰彥的核心理念是「每日皆可享用的豐盛」,旨在將過去被視為奢侈的義大利菜,轉化為如同家常便飯般的存在。

這一理念貫穿至今。即便在通膨時代、當競爭對手紛紛調漲價格時,薩莉亞依然不輕易漲價。這種堅持的底氣,源自其數十年來所建構的獨特成本結構與對效率的極致追求。薩莉亞的低價並非犧牲品質,而是透過徹底排除供應鏈中的非必要環節來實現。

例如,他們是日本最大的義大利葡萄酒進口商,透過直輸模式大幅降低成本;同時在澳洲擁有自家工廠,從源頭掌控漢堡排與醬料等核心食材的品質與價格。這種垂直整合能力,使其能在維持價格穩定的同時,確保食材品質,進而鞏固顧客的長期信賴。

然而,這套成功的低價策略近年也帶來新的挑戰。由於價格在同業中極具競爭力,甚至接近速食業,薩莉亞吸納了大量來自其他家庭餐廳與速食連鎖店的客流。急遽增加的來客數使前線店鋪營運不堪負荷,料理提供延遲、顧客等待時間過長等問題頻繁發生。

社長對此抱有強烈危機感,他直言:「現在客人會來,只是因為我們便宜。但我們的料理品質和服務水準都還不夠好。」這份清醒的自我認知,成為薩莉亞新一輪營運改革的起點。

為了解決問題,薩莉亞並非頭痛醫頭,而是從根本的組織與流程著手。首先,於2022年10月導入由約20名直屬社長的資深人員巡視各店鋪,直接從現場發掘問題,打破總部與前線的隔閡。正是透過這個機制,總部才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於過於繁雜的菜單。

於是,一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應運而生: 2023年,將菜單品項從140項大砍三成至約100項,其中甚至包含取消銷量頗佳的「義大利麵大份量」選項。 此舉目的明確——減輕廚房員工作業負擔,提升出餐速度與整體服務品質。

薩莉亞的盤算是,與其讓顧客點一份大份量主食,不如引導多點一道配菜,這不僅優化營運效率,也間接提升客單價。從食材源頭把控,到營運流程精簡,再到組織結構調整,薩莉亞的低價策略背後,是一整套環環相扣、持續進化的科學化管理體系支撐。

混合式點餐系統:一場克制的數位革命

在餐飲業普遍陷入「全數位化」軍備競賽時,薩莉亞再次展現其獨特經營哲學,推出一套被視為「戰略性實用主義傑作」的混合式手機點餐系統。這套系統並非技術上的妥協,而是一場經過精密計算的「減法創新」,深刻洞察當前主流全數位點餐系統的普遍缺陷。

主流點餐模式,無論透過平板或手機掃碼,往往完全捨棄紙本菜單。這種模式看似先進,卻衍生諸多使用者體驗問題:狹小的手機螢幕導致圖片不清晰、字體過小;顧客需要反覆滑動與點擊才能瀏覽完整品項,一覽性極差。更重要的是,它破壞餐飲的社交本質——當同桌的家人朋友都各自低頭滑手機點餐時,那種共享一份菜單、互相討論推薦的交流體驗便蕩然無存。

薩莉亞的系統,則是對點餐流程進行精準的外科手術式拆解。它將流程分為「發現(Discovery)」與「交易(Transaction)」兩個階段。在「發現」階段,薩莉亞刻意保留傳統的大尺寸實體紙本菜單。這份經過精心排版的菜單,不僅讓同桌顧客共享視覺焦點、便於討論與點餐,更能透過圖片大小、版面配置等設計,策略性地引導顧客點購招牌或高利潤商品。

相較之下,數位菜單扁平化的呈現方式,很難達到同等引導效果。根據日本餐飲業者的經驗,一套設計優良的紙本菜單,搭配高效下單方式,其客單價甚至能比純數位點餐高出約10%。

而在「交易」階段,系統則導入極度輕量化的數位工具。顧客在紙本菜單上決定餐點後,僅需用自己的手機掃描桌上QR code,進入一個無需下載App的網頁介面,手動輸入菜單上對應的代碼(例如:101)即可完成下單。這個設計巧妙移除了傳統點餐流程中效率最低的瓶頸——等待並呼叫店員。

它不僅根絕因人工聽錯或手寫字跡潦草導致的點餐錯誤,更將店員從重複性的低價值勞動中解放出來。此外,系統還具備多人使用同一QR code共同點餐、最終合併於一張帳單的功能;代碼並可指定甜點「餐後上」,精準解決顧客的隱性需求。

桌上的電子紙顯示牌在點餐後會從「歡迎光臨」切換為「用餐中」,給予暫時離席的顧客極大的安心感。這套系統完美兼顧紙本的瀏覽樂趣與數位的交易效率,以最低的科技侵入感,实现顧客體驗與營運效率的最大化,是薩莉亞「理系經營」哲學的極致體現。

創辦人的三大經營邏輯

薩莉亞之所以能長期維持其獨特市場地位,根源在於創辦人正垣泰彥所奠定的「理系經營」哲學。這套以科學思維為基礎的經營邏輯,貫穿企業所有決策;它並非單一策略,而是一個由多個核心邏輯緊密相扣、相互增強的系統工程,使其商業模式難以被輕易複製。

邏輯一:將行銷成本還原為食材價值

在連鎖餐飲業中,投入營收的5%至8%作為行銷廣告費用,被視為維持品牌知名度與來客數的常規操作。然而,薩莉亞幾乎完全摒棄這種傳統行銷模式。公司的基本方針是:與其花費鉅資進行廣告宣傳,不如將這筆潛在費用直接投入到提升食材的品質與份量上。

他們深信,對顧客而言,最直接且最有說服力的溝通方式,並非華麗的廣告詞,而是餐盤上食物的實際價值。這種策略的目標是將每一次用餐體驗都轉化為最有效的「行銷活動」。當顧客能以300日圓的價格,享用到品質超乎預期的米蘭風多利亞時,這種由「價格與商品力」帶來的直接衝擊,其口碑傳播效益遠勝於任何媒體廣告。

這種作法本質上是將顧客的信任視為最重要的資產。薩莉亞選擇不透過行銷「說服」顧客,而是透過產品來「證明」自己。300日圓的米蘭風多利亞、400日圓的瑪格麗特披薩——這些數十年來幾乎未曾變動的價格,不僅是菜單上的品項,更成為薩莉亞與顧客之間的一種無形契約,以及衡量市場價值的社會性指標,甚至被稱為「米蘭風多利亞指數」。

將省下的行銷費用百分之百回饋到顧客餐盤上的邏輯,形成強大的正向循環:極高性價比帶來穩定客流;穩定客流確保規模經濟;規模經濟又進一步鞏固其低價採購能力,使其得以在不犧牲品質的前提下,持續提供極具競爭力的價格。

邏輯二:從源頭掌控的供應鏈執念

薩莉亞對食材的追求,不止於採購,而是展現近乎偏執、向上游整合的垂直化思維。這份執念的根源來自創辦人正垣泰彥在義大利考察時的啟發——「義大利料理是為了健康而存在」。他認為,要實現「每日皆可享用的豐盛」,前提是必須能穩定供應安全、優質且價格合理的食材。為此,薩莉亞選擇了一條最困難、也最能構築競爭壁壘的道路——自己動手。

這套邏輯最極致的體現,是在福島縣建立自有農場的決策。此計畫的起點,並非出於商業算計,而是源於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的社會責任感。當時,正垣泰彥為協助災區復興,決定在福島白河市一片佈滿巨石的荒山上開墾農田,過程極為艱辛,甚至需要動用大型碎石機才能整地。

然而,他堅持下來,最終成功建立佔地廣闊的農場,不僅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薩莉亞得以從土壤開始,親自掌控蔬菜生產流程。如今,這個農場已成為部分地區店鋪蔬菜供應的核心基地。這種從零開始建立農場的作法,遠遠超出餐飲業的常規範疇,卻完美詮釋薩莉亞為確保食材品質與供應穩定性不計代價的決心。

這份對源頭的掌控同樣體現在其他品類。他們是日本最大的義大利葡萄酒直輸進口商,在澳洲設有自家工廠生產漢堡排與關鍵醬料。這種深入產業鏈上游的布局,使其能有效隔絕市場價格波動的衝擊,並確保遍布全球的1,500家門市都能提供品質一致的產品。

邏輯三:基於顧客用途的「最適美味」定位

薩莉亞對於「美味」的定義極為獨特。他們認為,料理的美味與否並非絕對標準,而是取決於顧客的「用途(TPO:Time, Place, Occasion)」。用於特殊紀念日的豪華晚餐,其所追求的美味必然與日常簡餐不同。薩莉亞明確將自身定位為後者——提供「每日皆可享用」的日常食之所。

基於此定位,他們的烹飪哲學並非追求複雜調味或華麗技巧,而是以「活用食材本身風味」為最高原則。因此,其菜品調味普遍偏向簡潔,目的是讓顧客連續食用後也不會感到膩。這種對「最適美味」的追求,也體現在對顧客用餐情境的細膩觀察上。例如,他們發現許多顧客會將不同菜品自由組合,創造屬於自己的吃法,因此在菜單設計上也鼓勵這種「個人化搭配」的樂趣。

支撐這套定位能精準執行的關鍵,在於徹底的市場調查機制。創辦人正垣泰彥要求公司的區域經理,必須養成「每週至少一次,調查自身商圈」的習慣。這意味著,管理者不能只待在辦公室,而是必須親自走訪商圈內所有競爭對手,無論是同業態的家庭餐廳,還是速食店、便利商店,實際去消費、去比較,從顧客視角深刻理解:「在這個區域,顧客還有哪些其他選擇?我們的價值主張是否依然成立?」

這個看似樸實的習慣,卻是薩莉亞能持續保持競爭優勢的根本。透過高頻率實地調查,他們能敏銳感知市場的細微變化,並即時調整策略,確保自身的「價值」定位永遠走在競爭對手前面。這套從還原成本、掌控源頭到精準定位的經營邏輯,共同構築薩莉亞難以撼動的商業護城河。

終極目標,羅馬?

隨著薩莉亞的全球版圖從亞洲延伸至大洋洲,並將澳洲視為進軍西方的橋頭堡,一個終極的商業叩問也隨之浮現:這個由日本人所創造的義大利餐廳,最終是否會踏上義大利的土地?將這套以效率與極致性價比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帶回料理的原鄉,無疑是其全球化戰略的最終試煉。

這個日式詮釋的「La Buona Tavola」(美好的餐桌),或許有機會在義大利本土,為當地餐飲市場帶來前所未見的可能性,掀起一場有趣的文化與商業對話。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延伸閱讀:賣香水賣到上櫃!光速火箭靠電商腦打造爆款香氛:年銷44萬瓶進帳7億元,直男搭檔如何辦到?
吃過日高屋嗎?靠一碗86元拉麵登頂「CP值之王」:5坪小店面,如何變身450家中華食堂霸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