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預測資料中心建設將加速,帶動電工、管線、木工等技術職出現大幅缺工,需求以倍數成長。
重點二:輝達表示擬投入最高1,000億美元,與OpenAI合作部署以NVIDIA系統為核心的資料中心(規模約10GW),並非對整體市場的通用資料中心投資承諾。
重點三:以單一25萬平方英呎的資料中心為例,施工期最多可雇用1,500名工人;完工後約有50個常設職缺,每一職缺可在在地經濟再衍生3.5個工作機會。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期表示,AI時代的就業核心並不僅限於「白領」與軟體工程;驅動實體基礎設施的技術職反將迎來需求暴增。
他在英國《Channel 4 News》受訪指出,為滿足全球資料中心與半導體工廠建設,電工、管線技師、木工等「skilled craft」人力將以倍數成長,「我們將需要數十萬名這樣的人才」。
他也坦言,若今日再讀大學,會優先選擇物理科學與工程等「動手做」的學門,反映他對次世代就業版圖的判斷。
一座資料中心,可約產生1,500人次工作機會
輝達近日表示,擬投入最高1,000億美元支援OpenAI的資料中心計畫,以其AI系統為核心;諮詢機構麥肯錫則預估,至2030年全球資料中心資本支出約為6.7兆美元(約新台幣204兆元),顯示基礎設施投資的長期動能強勁。
據《Fortune》報導,以一座在美國建造、單一面積約25萬平方英呎的資料中心為例(約7,000坪、約4個標準足球場),施工階段可創造最多1,500名建築工人的工作機會,許多職位年薪可超過10萬美元(約新台幣304萬元),且通常不需要大學學位;待資料中心完工後,涵蓋設備維運、機電與電力工程、網路與伺服器管理、冷卻與環境監控、安全與物業等職務的常設人力,約為50名。
值得注意的是,資料中心營運的在地乘數效應明顯,每一個中心內的職缺平均可在周邊社區再帶動3.5個工作機會,進一步擴散至物流、維護、餐飲與住宿等產業。
但要說明的是,上述皆為美國案例,若換成其他國家,實際人數會因工地規模、工會制度、承包模式、法規與自動化程度而有差異。
產業一致警訊:人力缺口恐影響AI建設時程
多位大型企業領袖對技術職人力缺口釋出警訊。BlackRock(貝萊德)執行長Larry Fink今年在能源會議表示,他已向美國政府反映,若移民勞動力收縮,加上本土青年對技職意願不足,AI資料中心建設恐因「電工不足」而放慢。他直言:「我們就是人不夠多。」
福特執行長Jim Farley近期亦指出,華府推動供應鏈回流與製造業重振的宏願,仍缺乏相應的技術勞動力支撐。
報導指出,美國目前約短少60萬名工廠工人與50萬名建築工人。教育端方面,美國教育部已將擴充技職課程作為政策重點,部分Z世代也開始轉向技職路線。
例如,北卡羅來納州的Jacob Palmer在學徒制度下成為水電工,21歲自立門戶,去年營收近9萬美元(約新台幣273萬元),今年則已突破六位數。他直言自己「零學貸壓力」,顯示技職管道在高需求產業鏈中的可行性。
資料來源:Fortune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