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線上學習品牌PressPlay Academy在10月7日宣布,將整併另一家線上課程平台YOTTA,但一切的財務數字、整併方式並未對外揭露。
YOTTA成立於2015年,是台灣最早的線上課程平台之一。不過,最終的聲量並沒有御三家Hahow、知識衛星和PressPlay那麼高。
而PressPlay在與KKBOX母公司KKCompany宣布整併,共同邁向IPO之路後。在線上學習這條賽道上,納入更多第二梯隊的玩家充實營收數字,也更容易向資本市場講述更吸引人的願景。
PressPlay旗下有線上學習品牌PressPlay Academy,以及創作者經紀公司PressPlay Next。
YOTTA的創作者與課程,將轉移至PressPlay
自2016年成立至今,PressPlay Academy已累積超過140萬學員、2,100+堂課程,並於2022年宣布「內容艦隊」計劃,至今吸引超過150組策略聯盟夥伴加入。
PressPlay共同創辦人林鼎鈞表示:「此次整併不僅是平台規模的擴張,更是知識產業邁入新階段的起點。我們相信,知識的價值不應侷限於單一平台,而應在聚合與創新的過程中持續放大。透過YOTTA的加入,我們希望推動華語學習產業走向新格局,並讓創作者的價值不只停留於當下,而能在長期生態中持續發揮影響力。」
在整併完成後,YOTTA的創作者與課程將轉移至PressPlay。而在YOTTA最新的頁面中也顯示:未來所有課程內容、會員帳號與平台服務,將由PressPlay Academy團隊全權接手,且客服信箱也已經直接替換成PressPlay的聯繫信箱。
據了解,Yotta會成為PressPlay Academy旗下一個子品牌,品牌名將會持續存在。
御三家為什麼不直接合併?
另一個有趣的議題,就是PressPlay的選擇。
新創(和一般企業)的整併與否,是否能達成1+1>2的目標是外界最直觀能理解的動機。業內人士觀察,PressPlay和KKCompany的整併,關鍵在於「投資人願意放手」。PressPlay有揭露的投資人為中華開發資本和益鼎系的創投(誠鼎、益創二),意思是其中的投資人,或許會在此次整併後出場。
也有另外一個更簡單的故事,既然PressPlay和KKCompany都有意上市,且都經歷了一些掙扎,大家不如手牽手讓財報更好看,力拚通過上市這一關,也讓投資人們可以了結出場。
而既然提到了投資人,御三家之一的Hahow,其投資人之中也有益鼎。益鼎投資Hahow投得早,但是後續也加入了UMC、台達資本等投資人,益鼎不一定有足夠的股份完全主導PressPlay和Hahow整併,但也不是不可能開啟對話。
那問題就會單純回到,整併後有沒有1+1>2的效果,以及也許是更重要的——創辦人和創辦人之間是否互相認可。
至於知識衛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游弘宇表示,知識衛星並沒有投資人,資金皆為創辦人獨資。據了解,知識衛星2024年的營收為7億元、今年的營收應有望突破10億元大關,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涉入這場整併的遊戲中。
不管如何,整併都不會是結局。只是PressPlay近期這幾步棋,讓線上課程產業變得更加成熟,讓資本、IPO進度、投資人的意象,成為塑造產業版圖更關鍵的力量。台灣新創圈也確實需要這種力量。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