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讓機器人翻跟斗能解決什麼?」工研院張禎元:台灣若主導「AI分身」規格,將帶來無限商機
專訪|「讓機器人翻跟斗能解決什麼?」工研院張禎元:台灣若主導「AI分身」規格,將帶來無限商機

AI 正推動機器人進入新時代,台灣的戰略機會在於:掌握機器人領域的核心溝通「語言」—— 「物理 AI 數位分身」 (Physical AI Digital Twin)。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禎元在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指出,「物理 AI 數位分身」可使全球供應鏈的思維從「降低成本」轉向「提升價值」。

張禎元認為,雖然全球談論 AI 多聚焦於軟體與模型,但真正的戰場在硬體。因為 AI 再聰明,也需要硬體才能在物理世界中發揮效能。而台灣長期深耕硬體,因此擁有成為規格制定者的良機。

張禎元強調: 「製造業一定要跳出舒適圈,進入成長區。我們有大好的製造業實力,現在還佔據民主供應鏈優勢,這是台灣的大好機會!」

「物理AI數位分身」是什麼?與「數位孿生」差在哪?

「物理 AI 數位分身」指的是:將現實世界中的物理實體(例如設備、系統或流程)在數位平台上建立一個虛擬的「雙生」模型,並結合 AI 技術,把即時數據(如溫度、速度、壓力)傳送到這個虛擬分身,使其成為現實設備最精確的倒影,並能理解、模擬與 「操作」 真實世界的行為。

假設現實中的關鍵設備有一個「虛擬分身」,它能提前預測機器即將過熱,或分析更省電的運作方式。讓管理者可先在虛擬世界中測試或修正錯誤,再將最佳方案應用到現實世界,讓實體設備變得更聰明、更可靠,且能持續自我改善。

它與「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的差別在於:數位孿生主要是虛擬模擬物理實體; 而「物理 AI 數位分身」更進一步,結合 AI,使其不僅反映現實,還能進行感知與自主決策。

若以應用場景比喻:

  • 數位孿生 :像是「汽車儀表板+模擬器」。它把真實機器的狀態同步到電腦裡,讓你看數據、做模擬、預測故障、排維修。它主要「告訴你現況、幫你試算」,但不直接下命令控制機器。

  • 物理 AI 數位分身 :更像「有駕照的自動駕駛助理」。除了看數據、做模擬,還能自行「感知環境、判斷、下指令」,去驅動機器人手臂、AGV、產線控制器,形成「看→想→做」的閉環;遇到狀況會自我調整、避險,並持續完成任務。

因此,在機器人領域,「物理 AI 數位分身」能把「看→想→做」的閉環直接落地到實體機器,不只「模擬機器人會怎麼做」,還能讓機器人「立即照著做」,而且持續變聰明。

台灣應積極主導 Physical AI 的規格制定

張禎元認為,一旦台灣主導了規格制定權,就等同於創造一個全新的全球生態系:「這將為台灣所有的關鍵零組件與系統整合商帶來無限商機,讓我們從供應鏈躍升為高附加價值的『規格輸出者』。」

他指出,目前政府與業界已透過「AI 機器人聯盟」積極推動這項「打群架」的國家級戰略,目標是加速技術成熟,並打造國際共通介面。

他也強調,台灣產業轉型的成敗,最終取決於能否把技術優勢轉化為解決社會真實需求的能力。例如,在嚴重缺工的背景下,搬運、送餐、簡單清潔等機器人,都是填補人力缺口的方案,這就是機器人在餐飲與服務業落地的價值。

再者,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醫療人力不足是長期難題。醫療照護機器人(如精密內視鏡、手術輔助)具有實質社會性需求,最具潛力。特別是在微創手術等需要精細硬體控制的領域,台灣的精密製造能力將成為人機協作的高價值領地。

張禎元也提到,許多偏「展示肌肉」性質的機器人或機器狗表演,讓機器人能翻跟斗,但這樣的技術能解決什麼實質需求嗎?「甚至表演短短幾分鐘就沒電了。」

他認為,實用基礎更重要,這牽涉到能耗設計與邊緣運算。而工研院的研發方向正是讓機器在最靠近數據源頭的地方作出智慧判斷,降低延遲與功耗,讓機器人真正創造商業價值。

「AI+機器人」正為台灣機械產業提供走出舒適圈、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產業」的絕佳契機。張禎元認為,我們應放下「高科技」與「傳統產業」的二分法;透過掌握 Physical AI 規格制定的戰略方向,台灣有望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歷史時刻,成為機器人產業的創新者。

延伸閱讀:AI變現資優生!Anthropic年營收上看700億美元,為何奧特曼一談收入就變臉?
達明機器人測試產線曝光!人形機器人為何「不做腿」?營運長親揭背後考量

責任編輯:李先泰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