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AMD(超微)預估未來 3 至 5 年年營收平均成長逾 35%,AI 資料中心營收平均成長 80%。
重點二:AMD 稱調整後每股盈餘將超過 20 美元、營業利益率逾 35%,並看好 AI 晶片市場 2030 年達 1 兆美元。
重點三:與 OpenAI、Oracle(甲骨文)、美國能源部合作推進 MI 系列加速器,帶動投資加速。
超微在紐約投資人活動上提出未來 3 至 5 年的成長藍圖:公司年營收增速可望平均超過 35%,其中 AI 資料中心業務年均增幅達 80%。執行長蘇姿丰強調,雲端與大型資料中心客戶對 AI 算力的需求不但未見放緩,反而在近一年明顯加速,顯示導入 AI 服務帶來的商業價值正在落地。
AMD 並設定中期獲利與體質目標:調整後每股盈餘(Adjusted EPS)將超過 20 美元,營業利益率(Operating Margin)亦將提高至逾 35%。受此激勵,該公司股價在盤後上漲約 4%,反映市場對其 AI 與資料中心成長曲線的信心。
市場趨勢:AI 資本支出加速與「1 兆美元」目標
蘇姿丰指出,過去曾有意見認為 AI 基礎設施建置恐步入放緩,但現況顯示大型資料中心業者正在加碼投資,且「不會趨於持平」。她並預估,到 2030 年,涵蓋 AI 加速器、處理器與網通產品在內的整體 AI 晶片市場,將達到 1 兆美元。
儘管市場龍頭輝達(NVIDIA)在 AI 加速器領域已取得「數百億美元」的銷售規模優勢,AMD 近年同樣在 MI 系列加速器推進下,為自身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新營收來源;蘇姿丰上週在電話會議中預期, 到 2027 年,人工智慧業務每年將創造「數百億美元」的收入。她也表示,屆時 AMD 個人電腦晶片業務的成長速度應會超過整體市場。
蘇姿丰:我不會看衰 OpenAI
在商業佈局方面,AMD 已與 OpenAI、Oracle 以及美國能源部簽訂合作,聚焦於 MI 系列 AI 加速器的部署,用於資料中心內的模型訓練與推論。
針對外界關切 OpenAI 資金承擔能力的提問,蘇姿丰回應:雙方合約設計「紀律嚴謹」,若其用戶與營收成長如預期,資金面「不宜低估」,並強調「我不會看衰他們」。
同時,AMD 在傳統 PC 與伺服器處理器領域持續對抗 Intel(英特爾),並於AI加速器的核心基礎GPU領域中,維持全球第二供應商地位。
儘管先前市場對 AMD 單季展望中、由 PC 與伺服器驅動的逾 20% 成長反應平淡,但在長期路徑上,分析師整體預測顯示 2025 至 2027 年仍維持約三成上下的年增速,而後期或趨於放緩;AMD 的中期目標,意在以資料中心與 AI 加速器的高成長,抵消傳統業務波動,提升整體獲利品質。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