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Model A,叩關日本市場!鴻海加速電動車製造,結盟輝達與Uber直攻Level 4自駕
一台Model A,叩關日本市場!鴻海加速電動車製造,結盟輝達與Uber直攻Level 4自駕

鴻海科技日於11月21日盛大登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與創辦人郭台銘一同開幕成為焦點,同時,鴻海集團電動車策略長關潤乘坐著全新電動車Model A登台亮相,並揭曉Model A將以日本電動車市場為上市首發地,除此之外,宣布將與輝達、Uber等科技企業合作,攜手邁向Level 4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與量產。

「鴻海已經不是系統組裝廠,而是科技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垂直整合是我們的優勢。」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開幕上強調。鴻海以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3大智慧平台為核心,不僅可以製造電動車,針對電動車關鍵的電池、電控、電機等系統也能提供解決方案。

而「車」被視為鴻海未來3大支柱之一,在今年的科技日上,鴻海釋出哪些電動車新訊息,造車實力究竟如何?

鴻海科技日
鴻海科技日現場展示區展示6款不同配色的Model B,以及3款適用獨特應用場域的Model A,此外Model T電動巴士、Model U中型巴士、Model D也在現場展出,Model C北美版也首次現場開放試乘體驗。
圖/ 郭采樺攝影

Model A亮相!鎖定日本、東南亞等亞洲大眾市場

繼去年鴻海科技日發表的「7人座電動MPV」Model D,以及中型電動巴士MODEL U,今年端出的電動車新菜正是去年僅是概念車的Model A。

此款Model A是一款採B級距的MPV(Multi-Purpose Vehicle)車型,多功能車(Purpose Vehicle)具有多元化的座位設定,從2人座到7人座適合小家庭到三代同堂出遊,車內空間的靈活性高,加上同時側滑門、側開門的兼容設定提供出租計程車、商務保母車,及通路物流車最後一哩路的需求。

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表示,Model A以高度彈性的平台為基礎,可以衍生出計程車、物流車與私人乘用車3種車身設定,目前鎖定日本、東南亞與印度等成長快速的電動化市場。

鴻海也指出,MODEL A搭載著最先進的AI技術,加入智慧電池管理系統提供延長電池壽命、智慧熱管理兼顧舒適性與電池消耗的最佳平衡,因為整合鴻海的資通訊(ICT)技術方案,其中車子的電池體積薄,充電時間可壓縮至20分鐘,加上配備智慧翻譯功能,支援多語言溝通。

關潤表示,之所以會發展計程車車身,原因為日本過去計程車空間狹窄、進出高度不便,Model A是為了改善當地的接駁環境而生,透過挑高的車室空間,以及最大化的軸距表現,為旅客帶來寬敞的乘車需求,甚至要行李箱、嬰兒車進入後座空間都不是問題。

鴻海、輝達合作電動車,朝Level 4自動駕駛邁進!

鴻海於科技日展現在智慧移動領域的全球佈局,宣布與包括輝達、Uber、IBM、ABB、FUSO 等國際指標企業建立Level 4自動駕駛合作夥伴關係。

劉揚偉指出,透過結合這些夥伴在AI、雲端、感測技術和機器人領域的頂尖能力,鴻海能利用其電動車平台和系統整合優勢,迅速將Level 4全自動駕駛,在特定區域內實現無人駕駛推向市場,讓技術得以快速商業化。

鴻海科技日
鴻海科技日公開合作夥伴陣容包括Alphabet(Google子公司)、NVIDIA、IBM、OpenAI、Uber、ABB、FUSO 等國際領導品牌
圖/ 郭采樺攝影

電動車新車開發期縮短,CDMS商業模式成為趨勢

除此之外,近期因為電動車製造進入門檻越來越低,電動車的外包市場也即將接近突破點。過去推出新車型的週期大約需要4到5年,但現在已縮短到大約2年,中國公司甚至可以在1年半左右完成。

「當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時,就需要出現新的業務模式。」劉揚偉表示,鴻海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委託設計製造服務(CDMS)」的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簡單來說,主攻「平台提供者」、「整車製造與設計」,把80%造車的工作都做好,車廠客戶僅規劃剩餘的20%作業,與過去傳統車廠採「一條龍」運作,涵蓋行銷、服務、設計、生產有很大的不同,效率也能夠有所提升。

#2 鴻海科技日_董事長劉揚偉
劉揚偉表示,針對製造趨勢堅信在地製造「local for local production」將是未來電動車生產的主流。
圖/ 隋昱嬋攝影

劉揚偉表示,預期汽車製造商最終將不得不採用鴻海推動的CDMS模式,來滿足對上市時間、成本時間和技術時間的嚴苛要求。舉例來說,像是這次鴻海宣布與Mitsubishi(三菱集團)合作,也是其中的範例透過CDMS模式,Mitsubishi不必投入資金和時間,可能在大約1年內就能推出電動車(EV)。鴻海指出,希望一旦這個模式被證明可行,其他日本公司也會跟進。

此外,針對製造趨勢,劉揚偉堅信在地製造「local for local production」將是未來EV電動車生產的主流。這不僅能減少供應鏈風險,更能快速回應區域市場的特定需求,與鴻海全球佈局策略高度一致。這個合作模式有望將過去需要4到5年的新車型開發週期大幅縮短,讓擁有在地優勢的傳統車廠,能迅速進入電動化時代。

鴻海科技日相關報導|

鴻海與OpenAI一個月火速結親幕後:劉揚偉曝奧特曼最大痛點、為何「暫無採購承諾」仍點頭合作?

鴻海一口氣拿下兩項AI合作:OpenAI、機器人公司Intrinsic,未來工廠要來了?

關鍵字: #鴻海 #電動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