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奔太空!5歲起無可救藥愛上宇宙,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02

貝佐斯奔太空!5歲起無可救藥愛上宇宙,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全球首富、創辦了亞馬遜的貝佐斯,即將搭乘火箭奔赴宇宙,他對太空旅行的執著與投入,不僅是出於探索宇宙的憧憬,更是對地球厚愛的體現。

「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在月球著陸,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成為登月的第一人,並說出這句流傳後世的名言。全球超過6億人在電視前同步觀賞著這場登月直播,當時年僅5歲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也是其中一人,阿姆斯壯踏上月球的身姿,使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宇宙。

儘管提到貝佐斯,眾人都會立刻聯想至他所建立的龐大電商帝國,但探索太空是他多年來從未忘記過的夢想。時隔半個世紀,成為全球首富、創辦了亞馬遜的他,即將在同樣的日期搭上火箭奔赴宇宙,為兒時的太空夢踏出第一步。

不是你選擇熱情,而是熱情選擇了你

有時候,貝佐斯被批評是萬惡的資本家,冷酷無情地剝削著亞馬遜勞工,但有時候,他又被形容像個10歲的大男孩,興奮地談著對太空的熱忱與渴望。「我從5歲時就愛上了太空探索及太空旅行,我看著阿姆斯壯登上月球。」貝佐斯說,「不是你選擇熱情,而是熱情選擇了你,從那時起我就忍不住嚮往太空,它一直令我魂牽夢縈。」

貝佐斯對太空的癡迷,也反應在他對科幻作品的喜愛上。他從小便閱讀艾西莫夫、海萊恩等科幻名家的作品,更是《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的重度粉絲,飼養的狗便是取名自其中一名角色卡瑪拉(Kamala),旗下一間控股公司Zefram則是取名自劇中曲速引擎的開發者季弗蘭.寇克瑞恩(Zefram Cochrane)。

藍色起源的創立,也與貝佐斯對科幻的喜愛有著匪淺緣份,1999年他和科幻小說家尼爾.史蒂文森(Neal Stephenson)一起觀看關於NASA工程師荷默.希坎姆(Homer Hickam)的傳記電影《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情不自禁地吐露想要創辦太空公司的願望,「我一直想要成立一間火箭公司,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blue origin bezos.jpg
成立20餘年,藍色起源終於將進行載人飛行測試,為太空旅行拉開序幕。
圖/ Blue Origin

在史蒂文森「擇日不如撞日」的鼓勵下,貝佐斯邁出了腳步,於隔年建立藍色起源(Blue Origin),真正投入到太空領域之中。每次貝佐斯出售亞馬遜的股票,便是為了藍色起源籌措資金,今年7月更正式卸下亞馬遜執行長職務,為的就是將心力與時間奉獻給藍色起源等私人事業上。

2000年成立至今,藍色起源在太空技術的投資也即將開花結果。以太空載具為目標開發的新雪帕德(New Shepard)火箭在經歷15次試飛後,計畫在7月20日進行首次載人測試,貝佐斯也會親自上陣;而運輸用的新葛倫火箭,則預計在2022年首次試飛。

對地球的熱愛,是貝佐斯太空夢原動力

但對太空探索、宇宙旅行的熱情與憧憬,卻不是貝佐斯毅然決然投身太空產業的唯一原因。貝佐斯願意為追逐星辰、置身宇宙獻上無數金錢與人生,很大一部分是源自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

在貝佐斯看來,地球已經難以再負荷人類的污染與索求。英國氣象局推估,截至2021年為止,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較工業革命前上升50%;身為半導體重鎮的台灣,前陣子才因為缺水問題不得不實施限水。當人口日漸增加、工業發展更加成熟,向宇宙進發是人類文明存續無可避免的道路。

「如果我們要維持文明繁榮,人類就必須前往太空。」貝佐斯直言,「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已經太過龐大,地球難以繼續容納我們,從氣候變遷、各種污染、重工業發展可以看出這一點──我們正在摧毀這顆星球。」

貝佐斯描繪的未來中,包含晶片等複雜、高污染工業產品都可以遷移至宇宙製造,將乾淨的大自然歸還給地球,「我們可以在太空中製造微處理器等複雜的產物,再將這些產品送回地球,這樣不僅成本更低、更單純,地球上也無須偌大的工廠及污染來製造這些東西。」

屆時地球將可以被規畫為住宅區,甚至假使人們願意的話,也可以遷居至太空站之中。貝佐斯也曾在藍色起源的發表會上,以一幅幅美麗壯闊的圖畫,揭露他對移民太空的想像。

blue origin.JPG
貝佐斯曾透過一幅幅壯麗的繪畫,向大眾述說他想像的未來,人類將如何生活在太空之中。
圖/ Blue Origin

「如果我們不這麼做,人類文明將會陷入停滯,我不希望我的曾孫生活在停滯不前的文明,我們現在都活在一個充滿活力、不斷成長與改變的文明當中。」貝佐斯指出。

類似的想法其實在貝佐斯心底醞釀已久,並非臨時起意,或為了附會當今的環保潮流。1982年,當貝佐斯高中畢業時,被選為畢業致詞代表的他在演講中侃侃而談太空夢,希望能在地球周遭建設容納兩、三百萬人的太空站、殖民地,最終所有人類將離開地球而居,而地球則化為類似國家公園般的存在。

儘管貝佐斯的理想或許得花上數百年才能夠實現,他與藍色起源正努力踏出第一步。藍色起源先前發表的新太空船「藍月(Blue Moon)」,將能夠在太空中自主導航,載運4輛月球車以及6.5噸的物資、人力降落在月球上,並提供GB級的網路與地球通訊,預計2024年協助NASA載人重返月球。

「每個上過太空的人,回來後都發生了一些改變,他們意識到地球是多麼地美麗、微小及脆弱。」貝佐斯指出,一些我們身處地表難以察覺的事物,一旦到了宇宙高空就變得清晰無比。無論是對浩瀚宇宙的憧憬,或者對地球的厚愛,都是貝佐斯投身太空產業的原動力。

只不過,藍色起源在NASA的登月飛船標案中,敗給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但在對競標程序進行抗議後,NASA已暫停執行合約等待美國政府問責署裁決,藍月最終能否有實際登月的那一天,暫時還是未知數。

貝佐斯逐夢太空的死對頭:馬斯克

馬斯克是貝佐斯在探索太空這條路上最大的冤家,雖然兩人有著相似的太空夢,卻時常在社群媒體等各個場合針鋒相對。例如當馬斯克提出殖民火星的願景後,貝佐斯曾冷言冷語地表示,「你先在聖母峰住個一年試試,和火星比那裡簡直是天堂。」

而對於太空技術進展較慢的貝佐斯,馬斯克也不留情面予以諷刺,藍色起源首度回收火箭再利用時,馬斯克在底下留言,「我們三年前就做到了。」接受BBC採訪被問及貝佐斯時,更不客氣回應「這人是誰(Jeff Who)?」

1024px-Elon_Musk_at_a_Press_Conference.jpg
創辦SpaceX的馬斯克,是貝佐斯在實現太空夢路上最大的死對頭,兩人已互相較勁了10多年。
圖/ Wikimedia/Daniel Oberhaus

外界普遍認為,兩人的不睦最初起源於2004年的一場飯局,當時藍色起源與SpaceX都成立不久,然而貝佐斯與馬斯克對火箭技術無法達成共識,成為後續決裂的導火線。而真正使兩人關係降至冰點的,則是2013年爭奪甘迺迪太空中心39號發射台的使用權利,最終以SpaceX拿下20年租約落幕。

兩人的較勁直到近年仍沒有停止,馬斯克還在媒體採訪中嘲笑藍色起源開發速度太過遲緩。無話可說的是,從實務進展來看,馬斯克的SpaceX確實要比貝佐斯的藍色起源更勝一籌。在貝佐斯即將親自進行新雪帕德火箭的載人測試時,SpaceX的天龍號飛船早在去年完成載運太空人至國際太空站的壯舉。

藍色起源成立16年時才獲得第一位客戶、20年才進行首次載人試飛,但貝佐斯一點也不心急,強調他秉持「慢就是順,順就是快(Slow is smooth and smooth is fast)」的原則,聲稱「我做事喜歡一步一步來。」

藍色起源能否如龜兔賽跑裡的烏龜後來居上還很難說,但至少第一位進入地球軌道的太空人約翰.葛倫(John Glenn)相信,貝佐斯迄今的努力,將為太空旅行的普及奠定基石。

在葛倫辭世前幾天,他寫了一封信寄給貝佐斯,「我可以想見有一天,人們搭乘太空船就像我們現在搭乘飛機一樣稀鬆平常,當這天到來時,很大部分將歸功於你史詩般的成就。」

資料來源:CNBCIncCBS News

責任編輯:林美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