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採訪是我第一次的北歐之旅,因此在飛機飛到赫爾辛基萬塔(Vantaa)機場前,我對北歐充滿了浪漫幻想,我想著芬蘭的街道與建築會不會比英國更有設計感?居民的衣著打份會不會比巴黎更有品味??但當計程車在我們進入到赫爾辛基市區的酒店公寓時,我感到很詫異。
芬蘭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奶油色,粉紅色,淡綠色」有別於英國古老精雕細琢又華麗的街道與建築,赫爾辛基建築與街道低調樸實,用色與線條都很簡單,走在路上的人們穿得輕鬆自在,不算走在時尚尖端,整個城市安安靜靜。 芬蘭赫爾辛基的創業環境,其實也和城市氛圍一樣簡簡單單,低調不顯眼。和倫敦、柏林與斯德哥爾摩等地比較之下芬蘭的創投業並不發達,天使投資氣氛也才剛起步,芬蘭科技創業家要很努力在歐盟成員間展示自己,才不會被國際創投遺忘。芬蘭政府官員告訴我們,現在的天使投資僅是第一代,在Rovio與Supercell這些公司開始大紅之後,創辦團隊開始有錢投資有發展潛力的團隊,才越顯活絡。
芬蘭僅有五百五十萬人口,就算芬蘭教育聞名全球,培養的優秀人才數量還是很有限。芬蘭內需市場很小,創業團隊一開始就要挑戰國際市場,創業失敗率極高。芬蘭過去倚賴Nokia一間巨型企業帶來的出口貢獻、就業機會與技術,如今Nokia衰落,芬蘭陷入痛苦的產業調整期。
但芬蘭創業家對自己充滿自信與樂觀。芬蘭人普遍認為諾基亞的衰落對於創業圈來說是好事,「不管時局如何,做下去就對了」。芬蘭創業家對於勇闖世界沒有太大的恐懼。
和芬蘭相比台灣創投業擁有更充沛的資金與更早就開始的天使投資環境,台灣人口是芬蘭的四倍,台灣教育體制培養出許多外資都愛的優秀年輕人,台灣能提供行動、穿戴式裝置與電動汽車等各式各樣硬體供應鏈與技術。台灣中小企業充滿活力,比大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出口貢獻卓越,沒有單一企業獨大的憂慮。台灣的2014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GEDI)創業指數排名都也一直在芬蘭前面。
只是台灣創業家缺乏面對國際競爭的自信與勇氣。近五年我們被中國創業家的「狼性」嚇壞了,覺得自己僅是一頭溫馴小羊,我們被現在產業轉型時局嚇壞了,認為台灣硬體代工之路找不到出路。台灣創業家需要找回自信心。芬蘭創業家可以無比自信面對國際競爭,其實台灣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