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老將瘋創業
06

科技老將瘋創業

2014.08.01 | 科技

去年以來,不少資深科技人創業的消息浮上檯面,不論是前鴻海大將謝冠宏的耳機公司,獲小米、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投資,前宏達電創意長陸學森低調投入電動機車,有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賞識,或是前PChome營運長謝振豊創立的Uitox,成為華碩布局電子商務的重要夥伴,老將創業,似乎比小夥子更「吸睛」也「吸金」。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有趣的是,矽谷在去年對創業最佳年齡議題反思:恐怕有必要打破年齡偏好的刻板印象,部分新創公司的創辦者都已進入不惑或知天命之年,但同樣成功。 像是知名郵差包品牌Timbuk2創辦人哈尼柯特(Rob Honeycutt)超過50歲,最新創業是智慧藍牙耳機Elroy,去年放上Kickstarter,成功募到超過14萬美元(約422萬元台幣)。

產業典範轉移,催生創業潮

台灣這一波科技老將的創業,其實與產業典範轉移有很大關係,諾基亞、宏碁、宏達電面臨巨大挑戰,企業發展前景不確定性升高、組織大幅異動,或是自評在公司有拳腳難施之憾,都讓不少人才選擇出走。像是近期業界傳出,前宏達電行銷長王景弘正低調創業,而且鎖定穿戴裝置。

曾任諾基亞中國區移動廣告事業部總監、Google台灣與香港線上銷售、運營副總經理的吳全正,是較早就選擇創業的例子,2009年他在深圳成立東方絲路,專賣平板、手機的保護套。吳全正說,外商光環不錯,但做到一定程度,會發現花最多時間在溝通、跨部門協調。後來他到Google負責廣告,開始跑客戶,每次聽他們的創業故事就感到很興奮,「比較有fu!」因此投入創業。

近期在女生圈一個大受歡迎的App「天天-記著妳的大小事」,背後的重要開發者高芬芳,也曾經是台灣三星的員工,過去在三星,她就是負責App業務,但隸屬在行銷單位之下,「這很像你明明念國文,卻要你上考數學的戰場。」她巧妙地點出組織定位、管理上的問題,「台灣創業環境需要新的人出來,不要逼他們都回到企業。」

不可否認,產業多年的歷練,包括思考業務模式的眼光、風險成本控管,甚至是人脈或資金的挹注,讓科技老將一出招就有力,甚至很快就獲利。

務實投入創業

像是謝冠宏有人脈奧援,不僅資金到位,開發的耳機也因有小米光環加值,成立1年就賺錢。但其實謝冠宏選擇耳機創業並非亂槍打鳥,相較於TV、平板,耳機是一種與文化相關的產品,因此利潤相對高。加上目前耳機市場多是歐美品牌,中國需求將是一塊值得開發的處女地。

吳全正的創業眼光同樣精準,成功跟上iPhone、iPad引發的海嘯,站在巨人上賺配件財,公司成立第3年獲利,去年光是網路就創造了2億元台幣的營收。這都是因為他們的眼光精準,一擊就中。另外,創業多半是基於好的構想或商業模式,但資深創業者在產業的多年歷練,讓他們懂得務實,也具備良好管理及溝通能力。

前友訊執行長曹安邦對於年輕人懷有創業熱忱,給予肯定,但他強調:「現在是透明的世界,不可能一招半式走天下!一定要把bottom line想好,基本功練好。」他舉例,經營公司要煩惱柴米油鹽醬醋茶,要懂金流、物流、資訊流,這些都是管理,不能只想把產品做好,基本要務一是先將生態系徹底摸清楚,心中要有一個check list,把缺少的項目逐步補齊。

曾任宏達電處長的睿宙科技創辦人柯智文也有類似看法。他指出,經驗帶來的視野,是資深創業者的優勢,特別是風險評估、計算成本,而且會思考補救方案。啟雲科技創辦人丘立全補充:「企業管理、組織行為,完全都是街頭智慧。」經營一家公司,待人接物、人情世故其實很關鍵,所以他給年輕創業團隊的建議就是,溝通、人和,將是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