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號雜誌精選] 蘋果發表Apple Watch,展現硬體產品的設計美感;Google以Android平台串連硬體,切入每日生活;小米從手機發跡,再接連推出小米盒子、路由器等產品,成了網路時代的新硬體品牌代表;知名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各式智慧穿戴裝置正火紅,新創團隊個個摩拳擦掌,掌握新商機。我們正進入一個新硬體的年代!在硬體創新上,台灣於四大領域有很大機會,值得加緊腳步把握。
**
一、車聯網**
》預估市場規模:1319億美元市場
》概念: Internet of Vehicles,同樣是物聯網(IOT)的實現應用之一,將車載與無線技術、運算技術、網路應用結合,特別是LTE技術逐漸普及,將提供良好的連網基礎建設。討論範疇廣泛,包括車與人、車與車的資訊交換、電動車、無人駕駛車等。
》市場預期:研究單位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預估,2019年全球聯網汽車產值將達1319億美元,2013~2019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為34.7%。
》台灣優勢: IC設計能力強,且智慧車載系統的設計/代工,像是宏達電、華碩、和碩等都有合作的車廠,電動車部分則有鋰電池、馬達等業者鴨子滑水布局。
》布局業者:現仍由傳統車廠掌握話語權,服務業者Google、蘋果、微軟則積極建構平台系統,拉攏奧迪、福特等車廠,車載平台晶片商如英特爾、高通、Nvidia也搶先搭建生態圈。後起之秀則是電動車商Tesla。
二、穿戴裝置
》預估市場規模:4320萬支
》概念:舉凡身上帶的、穿的、腳上掛的、頭上戴的,都可以具備通訊及簡單運算能力,目的在於提供人類更方便、快速的資訊接口。
》市場預期:市調機構Canalys認為,在Apple Watch帶動下,2015年全球穿戴手環出貨量將大增至4,320萬支,年成長率達129%,其中智慧手環約2,820萬支、基礎型手環約1,500萬支。
》台灣優勢:除台灣電子製造業積極爭取大廠的產品代工訂單外,關鍵零組件受惠程度較高,像是多種感測IC、電池、面板等族群。
》布局業者:以四大族群最積極,3C產品品牌廠以蘋果為首,網路巨擘如Google、中國的360、全球新創公司,以及時尚界的服飾、配件、手錶等業者全部瞄準商機。
三、智慧家庭
》預估市場規模:500項
》概念:物聯網中重要的一環,透過與無線傳輸、運算、感測等技術的結合,將家裡的家電、生活用品、家具等變成智慧化,具備資訊傳遞、分析的能力,還可預測用戶的需求,提供資訊或預判下達指令。
》市場預期:研調機構Gartner預測,隨感測及通訊元件的成本下滑,到了2022年成熟市場富裕國家的一般家庭所擁有的智慧物件數量將超過500項。
台灣優勢:目前市場在萌芽期,應用廣泛,台灣ICT基礎佳且在此塊應用布局早。
》布局業者:各方搶進,可簡分五大領域:傳統家電/電器業者如海爾、飛利浦、三星,網路業者如Google、蘋果、騰訊等,ICT業者如英特爾、高通、微軟,傳統家居用品、保全業者,以及全球的新創團隊。
四、機器人
》預估市場規模:21.5%年複合成長率
》概念:可簡單分為工業用機器人與服務用機器人兩大類,除自動化機器設備、機器手臂之外,更受關注的是,模擬人類或其他生物行為、思想的機械產品,應用領域多元,包括娛樂陪伴、居家照護、醫療、工廠作業等領域。
》市場預期: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估,2020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194.1億美元,2014~2020年複合成長率為21.5%。
》台灣優勢:台灣在自動化設備有不少優秀業者,工業電腦廠商、代工廠及品牌廠都積極投入,而且關鍵零組件廠商,像是影像感測、距離感測、動力系統等,也都低調布局多年。
》布局業者:以歐美、日本為主,包括自動化設備業者如西門子、GE,網路巨擘Google、亞馬遜,日本也多方搶進,如重電廠商川崎重工業、山葉發動機、自動化設備商Fanuc、電信商日本軟銀等。
** [活動推薦]**
2014創業小聚年終盛事!掌握硬體創新、物聯網、雲端應用的創新創業趨勢與現況
時間:12月9日(二)大會論壇、12月10日(三)創業之星Demo Show
地點:臺北文創大樓6樓 (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6樓)
報名方式:請參見活動網頁(11/20前早鳥票7折優惠)。另有創新創業大展徵件中,歡迎報名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14年10月號《數位時代》「爭霸!全球硬體創新軍火庫!」,全國7-11、誠品等各大書店熱賣中,或可選擇線上訂閱。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