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今天(2016/4/14)於舊金山 Fort Mason 進行第二天的 F8 開發者技術年會。舊金山時間早上十點的主題演講由臉書技術總監史洛普夫(Mike Schroepfer)開場,為第二天活動揭開序幕。
史洛普夫延續昨日臉書創辦人佐克柏演說主題,要讓世界更開放、更緊密連結,提出臉書近年致力的方向:開源計畫、網路連結力、人工智慧、虛擬實境。隨後並由四位講者分別補充報告 Facebook 在這些方面的進展以及未來的計畫。
開放運算計畫(Open Compute Project)
Facebook 開放運算計畫 Open Compute Project 主持人 Christine Abernathy 於演說中強調,開源及開放伺服器和資料中心不僅對 Facebook 的發展相當重要,同時也促進了技術社群的進步以及成果共享。她也提到,由 Facebook 所發展的 React Native 在 GitHub 上開源釋出後,有成千上萬開發人員使用,目前在 GitHub 平台上已有超過 350 個專案,現在三星手機、Microsoft 也開放支援 React Native。
網路連結力(Connectivity)
負責 Facebook 全球網路通訊工程與設施開發的 Jay Parikh 於演說中提到,接下來五到十年 Facebook 希望讓世界各地的人都能連上網,目標提供快十倍、便宜十倍的網路服務。
Facebook 現在正在打造傳送網路信號用的無人機「Aquila」並預計發射衛星。未來將透過衛星、Aquila 無人機、多重天線基地台、Terragraph 城區網路等各項計畫,提供偏遠地區網路訊號,並改善城市地區的通訊。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AI & Machine Learning)
Facebook 近年在機器學習方面下了很多工夫,並應用在臉書平台上的機器翻譯、圖片辨識以及動態消息個人化,希望利用人工智慧提供更自然、更直覺、更無障礙的服務。
技術總監史洛普夫也在影片中稍稍展示了臉書人工智慧助理「M」的功能,透過一段特定、結構化的問答,就能訂購電影票。
我想看「動物方城市」
M:Mike 你好,你想去哪家戲院?
「Redwood City」
M:兩點半的場次嗎?
那個時間很OK
M:那要幾張票呢?
請幫我訂兩張
M:都訂好囉!
帶領機器學習研究團隊的 Joaquin Quiñonero Candela 也指出,臉書每天有極大量的圖文與影音資料,這些資料可用來訓練機器學習,進行機器翻譯、影像分割與辨識、影片語音轉字幕、人臉辨識等作業。影片動態人臉辨識可以識別人物並標記出現時間,如果再加上搜尋的功能,將來就能搜尋有特定人物出現的影片,並直接跳到該片段。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史洛普夫於演說中提到 Facebook 陸續推出了 360 全景影像、虛擬實境產品 Oculus Gear VR 與 Rift,同時也研發了專門拍攝 3D 全景的攝影機,採用 17 個鏡頭同步拍攝,再將影像無縫接合成高解析度 3D 影像。
Oculus 虛擬實境研究團隊的 Yaser Sheikh 提到,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分野將會逐漸消失,可跨越物理距離和朋友一起玩遊戲,進行面試、會議,或是與家人聚會、聯絡感情。
虛擬實境讓人感覺進入另一個時空場景,不過如果要精確模擬人的各種社交互動,目前仍有許多技術上的困難,這也是 Facebook 團隊現在正在努力的方向。
Yaser Sheikh 在演說中透過研究實例,展示人在社交互動中對眼神、臉部表情、肢體動作細微的變化其實非常靈敏,甚至能猜測別人接下來的動作或意圖。
不過,如果虛擬實境無法即時同步模擬再現,互動就會不夠真實。將來仍須繼續開發更好的設備與演算法,以精確捕捉、呈現、甚至預測人的互動行為。他也期許這些技術能夠讓人與人不受地理的限制,互相連結。
這一場主題演講的高潮,莫過於史洛普夫現場展示虛擬實境 Oculus Rift 及即將推出的掌上控制器 Oculus Touch,與五十多公里外的技術人員進行互動。
兩人透過虛擬實境同遊倫敦著名景點聖潘克拉斯車站、皮卡地里圓環、倫敦眼,還在大笨鐘前自拍。
錯過直播的朋友,可到 F8 網站上欣賞重播(影片 19:30-24:20),見識一下虛擬實境的威力吧!
資料來源:
Facebook F8、F8 Day 2 Key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