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身上僅幾百美金就敢勇闖天涯的小伙李威,這次用募資前進澳洲

參加過創業團隊、夢想要做創業團隊業務開發角色的李威,目前是一名大五學生。什麼樣的經歷,讓來自苗栗頭份的他,在台灣讀書時一路向北,進入大學又開啟了國際視野,甚至這次透過群眾募資去澳洲參加創業極限挑戰營呢?
2017.04.06 | 募資

翻開李威的 CakeResume ,你會發現他雖然還是個大五學生,但已經洋洋灑灑做過許多份國際創新創業領域的相關工作。「我會參加這些創業工作其實是個意外!」李威一開始就丟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回答。

之所以會令人意想不到,是因為在一個半月前,《數位時代》就已經在網路上觀察到在 flyingV 上有一個令人注目的學生提案,希望募集參加在澳洲舉辦 MIT 創業實戰營的 19 萬新台幣學費;一樣募資挑戰過奇點大學、Luna 的創辦人葛如鈞(寶博士)、 Livehouse.in 的創辦人程世嘉也都是贊助者,另外也有包含創業圈與網路圈的 flyingV 創辦人林弘全、學業壯與遊的謝宇程等人幫助他。這個贊助案的主角就是李威。

台大學生李威舉行群眾募資到澳洲參加MIT創業實戰營
台大學生李威舉行群眾募資到澳洲參加MIT創業實戰營
圖/ 李威提供

來自苗栗鄉下的李威,因為父母離異,從小就跟著媽媽在外公外婆家生活,「媽媽幾乎為了我孟母三遷!」李威回憶起自己的成長期,媽媽就毅然決然帶著他從苗栗頭份搬到新竹市區,租房子陪他念國中。「那時候,媽媽要兼顧工研院的工作,苗栗的外婆家,還要帶我,整天轉來轉去其實很辛苦。」李威眼睛看著遠方回想初中歲月。「結果我考上師大附中,媽媽還為了我一起搬到台北來!」

因為高三、大一連續參加由台大學生主辦的全球集思論壇(GIS Taiwan)進而發展出一段跨國戀情,讓來自苗栗的李威有了截然不同的視野。「我們唯一能夠見面的方法,就是我跟她都盡可能用最省錢的方式,互相拜訪對方所在的城市,或是用廉價航空一起去拜訪第三地來維繫戀情。」李威分享著自己從戀愛經驗得來的創業洞見「有一次,她來台北住在 Airbnb,結果我們兩個跟房東一聊才發現,有許多房東都有很多房源可能想做 Airbnb,但需要人幫忙代管,我第一次察覺我也許可以做做看這樣的生意!」

謝恆恩、李威與他們在澳洲布里斯本MIT創業實戰營的成員們
謝恆恩、李威與他們在澳洲布里斯本MIT創業實戰營的團隊 Zion 成員與 Juan Lisardo Delgado Rodriguez ,由左至右依序為:Andrew Trubshaw、謝恆恩、李威與 Juan Lisardo Delgado Rodriguez
圖/ James Huang 攝影

於是 2015 年的暑假,李威就和兩個朋友開始了 STAYHOME 這個創業項目。「那時候超辛苦的,我們首先開發、聯絡了超過 200 位以上的台北 Airbnb 房東。」拜訪了好不容易取得的房源,接下來才是挑戰。「我們必須自己打掃、整理、接客,每天從早到晚忙得跟狗一樣!才好不容易賺到一點點現金!」經過兩週這樣辛苦的實際運作,李威發現賺來的現金分給三個人後還不如自己去打工賺得快。「如果真的需要這些錢,我去 Facebook 上面應徵幫人家搬貨之類的打工還賺得比較快,而且還不用跟合夥的朋友吵架!」李威分享這次創業的心得說:「而且創業真的不要跟朋友一起做,不然你真的很容易就掰了那個朋友!」

發現創業現實的李威,同時申請上了系上交換學生的機會,在同年10月就必須到溫哥華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報到,因此結束了這次短命的創業項目。但在UBC的時光開啟他的另一片窗,「我第一次參加了 Startup Weekend,也在那裡和一群創業朋友不斷討論各種實現創業夢想的可能。」本來覺得自己畢業大概會去做國際業務的他,開始有了不一樣的夢想。「而且我發現,我也能跟人家好好用英文溝通!」李威笑著說。

MIT創新實戰營於颱風日上課情況一景
MIT創新實戰營於颱風日上課情況一景
圖/ James Huang 攝影

經歷了加拿大這趟 UBC 的震撼之旅,李威決定積極地踏出自己的下一步。「我就馬上申請了客路 KLOOK 的行銷實習機會,我心裡想,反正我不會寫程式,不如好好學習怎麼做社群、內容行銷」回憶起自己的實習過程,「結果中間還成功幫助客路來台灣參加了2016年的《數位時代》未來商務展呢!」李威笑著談起自己與《數位時代》的緣分。

結束了 KLOOK 的實習機會,李威再次透過網路找到了新的工作機會,這次是一個還沒開始創業的項目,來自法國的 Daypass 是一個共享健身房與俱樂部的方案。三個在法國的創業伙伴發現許多高級連鎖飯店都有幾乎很少人在使用的健身房或高級俱樂部,但目前多數以年度、會員制的銷售方法十分不適合現在跨國、忙碌的工作者運用這些健身房設備或俱樂部服務,所以他們希望能夠協助這些飯店或俱樂部主可以共享健身房或俱樂部的使用權利,在網路上可以讓會員一次性購買使用門票,活絡這些資產的應用。

MIT創新實戰營上課情況一景
MIT創新實戰營上課情況一景
圖/ James Huang 攝影

Daypass 在 Angelist 上面找亞洲的伙伴希望能在香港協助開拓同樣的市場,李威勇敢應徵取得了這個根本還沒成為創業公司的工作機會,成為了Daypass 在香港的業務開發專員(Business Development Specialist)。「我還記得我打了超多電話、寄了超多 email 的」李威說,結果將近兩個月,終於獲得了數碼港艾美酒店的合作,「雖然價值9萬美金,但他們 app 沒做出來、沒有賣出票也沒用,我都快餓死了!」,李威持續打了許多網路上的零工來支撐自己參加這些幾乎無報酬的創業項目。

從第一個創業項目 STAYHOME 開始,李威就注意到美國有個與他點子相似,也做美國 Airbnb 房源代管的新創團隊 Guestready,就是 2015 年的第二屆 MIT 創業極限挑戰營(Class 2)的團隊;Guestready 在挑戰營結束後成立、並受到投資的經驗,鼓舞了李威發現可能可以試試報名 MIT 創業極限挑戰營的夢想。當得知 MIT bootcamp 將再次來到比美國還近的澳洲時,李威二話不說就填寫報名;經過了連續五輪的篩選與面試,不難想像當他收到了 MIT bootcamp 寄來「本人謹代表入學審查委員會,通知你已經得到 2017 年 3 月 26-31 日在布里斯本舉行的 MIT 創業極限挑戰營。」代表通過篩選從 6000 多人脫穎而出的 email 時,那個比中樂透還興奮的夜晚。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