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研究院今年三月發表一篇「新零售研究報告」,指出零售業的發展將打破實體與數據界限,結合線上與線下通路,產生新的新零售商業模式。到了九月,中國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也發佈了「走進零售新時代--深度解讀新零售 」報告,以官方立場定義新零售,並明指它是互聯網與大數據時代下國家商業流通的發展方向。
統一資訊技術暨業務服務部部經理何維平說,在新零售時代,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以心為本」,充分蒐集並利用數據,分析透視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了解消費者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才能在越來越擁擠的市場中脫穎而出,而有機會成長、獲利、擴張。
數據可以做為維繫顧客關係的工具。想像一家實體零售店的老闆老王,有一天他突然感到不對勁,「以前每星期都會來購物的張老闆,怎麼好久沒看到他了?」查看帳目才發現,張老闆的購物頻率,從每周一次漸漸減少成十天一次、半個月、一個月,最後改變習慣,每個禮拜改到另一家店買東西。何維平說,利用數據化的客戶管理系統,可以在張老閭改為十天進店的時候,就顯示異常訊息,讓店家能及早反應,留住老顧客。
數據也可以用來分析各種促銷活動的成效,供經營者做出正確決策。何維平說,零售業常運用折扣來促銷,透過成本面來考量打折的成數,做起來很容易,但卻未必能吸引消費者;折扣也不一定是愈多愈好,「利用數據管理,就能在很多個折扣組合中,找出顧客最喜歡、對店家又有利潤的方案。」
「這些道理我都知道啊!」何維平分析,很多零售業老闆知道要掌握數據、利用數據來了解消費者,但卻不曉得該如何做起。零售業老闆專長在選擇商品與管理銷售,未必熟悉數據管理的軟硬體設備,複雜的使用介面,也常令中小型的零售業者望之卻步。也因此統一資訊致力提供零售業者最簡單的方式,用一目瞭然的圖表、燈號,方便使用者操作、解讀。
大企業面臨大數據的趨勢,有能力投入設備與人力,轉型到新零售商業模式。但對中小企業而言,雖然感受到這股數據化的壓力,卻不知如何因應。「這是許多零售業者的痛點,」何維平說,統一資訊累積多年的零售經驗,了解各種零售業在不同階段所需的配備,開店第一年需要什麼、第二年業務拓展需要增加哪些項目,都有配套方案。最基本的配置開始,適合所有剛起步的零售業者,並考慮到中小企業剛起步資源有限,以月租方式提供服務,讓企業主節省一筆初期開銷。系統還可以隨著企業成長,適時升級,依不同的需求增加功能,還能做到實體門市與網購電商系統及資訊整合,讓零售業老闆達成線上與線下無縫接軌。
彈性可升級系統 與企業共同成長
何維平說,統一資訊的核心值質,是提供零售業簡單而快速的服務,建立長久而穩定的合作關係,藉由彈性的系統適應客戶的成長而一起升級。他坦言,公司過去較專注為大客戶打造企業級系統服務,但近十年來聽到中小企業的心聲,因而積極滿足他們的需求,現在進入新零售時代,將有更多零售業者需要數據管理及系統整合服務,「客戶需要什麼,比我想賣什麼重要。」這個理念,正好與馬雲所說的「以心為本」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