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向人民幣靠攏,找上騰訊重返中國雲端市場
Google向人民幣靠攏,找上騰訊重返中國雲端市場
2018.08.06 | 蘋果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雲端市場,退出中國市場已久的Google近來態度轉趨積極,除了上周傳出打算推出一款符合中國言論審查標準,專為中國人民設計的搜尋App。據傳現在正與騰訊、中國浪潮集團(Inspur Group)以及其他公司接洽,希望與中國在地夥伴合作推出旗下雲端服務。

據傳Google將重返中國雲端市場

雲端服務進軍中國的討論,最早出現在今年年初,過去一段時間,Google逐步將合作的候選名單,縮小至騰訊控股、中國浪潮集團(Inspur Group)及其他當地業者共三個選項。

去年六月,中國實施新的《網路安全法》,強制規定外國企業,必須將包括用戶資訊、商業數據等所有資料儲存在中國境內,並且通過政府安全審查。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中國iCloud 業務交由合作夥伴「雲上貴州公司」負責,當時被不少人批評,蘋果為了賺錢,已經選擇將民主自由的堅持暫時擺在一邊。

不過,在AI、無人車、IoT等技術迎來龐大商機的現在,雲端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龐大,不只是蘋果,亞馬遜的AWS和光環新網合作、微軟和世紀互聯合作,以共同經營的方式在中國提供服務。根據熟知內情人士的消息指出,Google希望將在地合作夥伴的計算及儲存能力,來執行包括Google Drive、Docs、G Suite等雲端生產力工具。

Apple
中國實施新的《網路安全法》,強制規定外國企業,必須將包括用戶資訊、商業數據等所有資料儲存在中國境內,並且通過政府安全審查。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中國iCloud 業務交由合作夥伴「雲上貴州公司」負責。
圖/ shutterstock

截至目前,Google、騰訊、浪潮集團皆未對此發表任何意見 。不過根據Google公開招聘的資訊,目前正在尋找駐上海的業務開發經理,必須具備中國市場相關經驗和知識,透露出Google經營中國市場的企圖。

中國雲端市場商機大,但競爭也不小

Google在2010年因不願配合中國當局的內容審查制度,最終關閉中國版網頁搜尋服務,改以香港域名及伺服器為中國用戶提供簡體中文服務。

然而隨著中國市場越來越壯大,Facebook、Google都透過各種努力想進入,尤其Google近期更是動作頻頻,今年初才在香港設立新的雲端資料中心,去年也在北京設立AI研究中心、今年七月更以5.5億美元入股電商巨頭京東,上週更以「Dragonfly」計畫,想在中國推出有內容審查功能的搜尋服務。

根據Google最新一季財報,母公司Alphabet第二季總營收為 326.57 億美元,同比成長 26%,旗下的雲端事業部、硬體產品銷售、智慧家居等部門,營收為4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6.5%,不過財報中並沒有透露雲端部門個別營收,執行長皮查(Sundar Pichai)僅在財報會議中表示「雲端事業仍強勁成長中」;而對手亞馬遜本季營收為528.9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兆6173億元),雲端服務AWS(Amazon Web Services)也是主力之一,本季營收為6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865億元)年增49%;最後雲端業務是這幾年推升微軟營收的強力引擎,本季微軟雲端服務整體營收達到96.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8.22億美元成長了22.81%,微軟也沒有單獨公布Azure的營收具體情況,僅表示Azure較去年成長了89%。

Google
Google不論最後是跟哪一家中國公司合作,也是必須要面臨本土業者的挑戰。
圖/ shutterstock

不過,目前整個中國的雲端市場,仍由在地公司主導,以2017年來說,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超過40億美元,市占排名分別為阿里雲、騰訊雲、天翼雲、金山雲、AWS。

因此Google不論最後是跟哪一家中國公司合作,也是必須面臨本土業者的挑戰,對Google自己來說,重返中國市場對於跟微軟、亞馬遜的競爭有加分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最後合作夥伴由騰訊勝出,騰訊也能夠藉由跟Google結盟,增加與阿里巴巴競爭的籌碼,無論最後結果為何,巨頭們各自都有盤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