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現場直擊】重頭戲iOS 13登場,7大更新功能一次看懂
【WWDC現場直擊】重頭戲iOS 13登場,7大更新功能一次看懂
2019.06.04 | 蘋果

2019 Apple(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美國時間6月3日在美國聖荷西McEnry會議中心,以一場「超級飽滿」的Keynote拉開序幕。這次蘋果誠意十足,無論是iOS、WatchOSmacOS、tvOS、硬體裝置,還是開發者工具上都有滿滿的「新訊息」,甚至還針對iPad推出全新系統——iPadOS

在這一場時間堪稱近年最長,將近兩個半小時的Keynote中,蘋果到底講了什麼?又會對消費者的未來產生什麼改變?

2019 wwdc keynote
iOS13是2019WWDC的重頭戲。
圖/ 唐子晴/攝影

庫克先嗆聲Android開場,iOS 13開App快兩倍

「好了好了,我們動作得快一點,今天有很多東西要講,」蘋果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一上台,台下的歡呼尖叫聲一片又一片,讓他笑著讓開發者們「適可而止」。

其中,最讓人期待會端出什麼新菜色的主題,不意外就是iOS,畢竟iPhone仍是蘋果硬體的「根」,也是果粉們必備的商品。

但在費德里吉正式開講前,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卻相當直接,指名道姓嗆聲競爭對手:同樣在2018年推出的手機新系統,iOS安裝率高達85%,但Android 9卻只有10%。

2019 wwdc keynote
庫克在現場,大嗆Andriod 9的安裝率遠不及同年推出的iOS 12。
圖/ 唐子晴/攝影

然而,每一代系統迭代更新,性能提升是絕對必要的。iOS 13這次還「升級」了不少,相較iOS 12,Face ID解鎖速度快了30%,下載App使用空間小了50%、更新App更是小了60%,載入應用程式的時間是iOS 12的兩倍快。

這一切的升級,多多少少跟果粉最期待的功能有關——黑暗模式(Dark Mode)。

黑暗模式上線!搭上新的「黑暗風」桌布

省電又省效能,在iOS 13上備受矚目的「黑暗模式(Dark Mode)」確定來了。

黑暗模式是把系統介面設計的底色調為黑色,隨著每個人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盯著螢幕的時間越來越久,無論是在macOS上,還是對手Google在Andriod Q上推出,都大受歡迎,也成為無論是何種系統上越來越夯的功能。

雖然要等到今年秋天,才能正式使用,但費德里吉現場仍花了兩分半的時間來demo。

保護隱私權、不想給mail,蘋果生一組虛擬的給你用

隨著Facebook引爆隱私爭議、GDPR正式上路⋯⋯科技大廠們近期都把「隱私權」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建立在業界的地位,也好讓消費者安心。

和Google在今年I/O一樣,蘋果這次也不意外地重重強調用戶隱私安全問題,整場Keynote提到「我們很重視你的隱私」,大約不下五次。

先是針對「分享位置」,用戶常常在某些App允許權限後便忘記,拍個照、吃個飯、看個漫畫⋯⋯都被追蹤位置,卻渾然不知。在iOS 13上,「分享位置」每被開啟一次,就只限用一次,下次App要取得位置時會再詢問一次,但針對Uber這類需要緊密與位置結合的App,或許還是會造成不便,蘋果會不會有變向的做法,還是未知數。

但重頭戲是在「登入各種帳號」時,蘋果讓嚴肅的隱私權議題,稍稍增添幾分趣味性。

「你在登入帳號時,有很多個資會被知道,像是email、姓名⋯⋯不免會被追蹤,我們想解決這個問題,開發者也是。」現在登入各種App、網頁時,總會有「使用Google帳號登入」,或「使用Facebook帳號登入」的簡易選項,讓用戶不用麻煩註冊一個全新的帳戶,但另一方面,卻也讓Facebook、Google有更多掌握該用戶「全方位動態」的可能。

2019 wwdc keynote
未來在註冊時,除了使用Google、Facebook帳號登入,還多了一個用蘋果帳號登入的選項。
圖/ 唐子晴/攝影

費德里吉和他的團隊,開發一個名為「Sing in with Apple」的API,未來只要一個簡單的API,開發者就可以在App中導入「Sing in with Apple」的選項,用戶選擇後靠Face ID即可登入,看似和Facebook帳號、Google帳號一樣的功能,到底安全在哪?

「我們不會追蹤你的活動,是要讓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數據。」其一,這是蘋果給出的保證;其二,如果應用程式或服務還要求用戶提供e-mail,而用戶又不願提供時,蘋果提出的解決辦法相當獵奇:生成一組用戶可以隨時刪除的「蘋果專屬」虛擬e-mail供註冊,收到註冊資訊後,會轉發給用戶真實的e-mail,讓完成註冊同時,又不需公開真實資訊。

2019 wwdc keynote
蘋果強調,這樣的「mail解決方案」可以用在各種App中,生成無數組都不是問題。
圖/ 唐子晴/攝影

Memoji多了彩妝、齒型

從虛擬人偶ZEPETO一陣暴紅可以看出,消費者對於「虛擬化身」、「虛擬角色」的渴求度,似乎有增無減。

蘋果在iOS 12時就已經推出Memoji,用戶可以做出屬於自己的虛擬角色,但可以選擇的臉部設計有限,相似度都不高。

這次蘋果在Memoji上,除了讓用戶可以化妝,選擇眼妝、唇彩外,還增加不少新髮型,以及眼鏡、帽子等配件外,甚至還有「牙型」可以選,為的就是讓Memoji與本人「更像」。這次還請來美國名氣很高的男美妝部落客帕特里克斯塔爾(Patrick Starr)以及德西珀金斯(Desi Perkins)的虛擬化身來代言。

AirPods可以跟朋友共享音樂

針對蘋果的明星產品、後起之秀AirPods,在iOS 13上,Siri將支援更多第三方App,可以直接透過AirPods讀出資訊外,還多了一項「音樂共享」功能。未來,只要用戶在用AirPods聽歌時,只要把iPhone靠近另一支朋友的iPhone,就可以開啟該功能,這時朋友的AirPods也可以聽到同樣的音樂,過程相當簡單。

2019 wwdc keynote
講到AirPods可以分享音樂的環節,現場一片歡呼。
圖/ 唐子晴/攝影

蘋果地圖也有「街景服務」

Google Maps作為導航界的「一方霸主」,iOS中原生的蘋果地圖,想追上還是得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這次蘋果走過400萬英里,讓飛機和車子採集到不少「新資訊」後,推出新版的地圖。

除了界面設計改變外,這次轉變最大的,是有類似Google Map「街景服務」的功能,當用戶查到一個地點後,多了一個「look around」的新按鈕,打開後就可以看到周邊街景,並且在上面還可以透過3D真實圖像,看到更多景點和餐廳的資訊。

2019 wwdc keynote
新版地圖美國將於今年推出,其他國家則為明年。
圖/ 唐子晴/攝影

Siri講長句子會更自然

最後,在「語音助理」之爭越演越烈下,Siri也稍稍進化了一些。

但別於Google助理在I/O上的大幅更新,Siri反倒是專注在讓說話「更自然」這件事上,iOS 13中的Siri,將採用新的語言合成技術Neural TTS,讓Siri針對較長的句子,能夠更自然地表達出來。

關鍵字: #WWDC #iOS #開發者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