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讓你決定主角生死!串流平台做到了百年好萊塢都做不到的事
03

一部劇讓你決定主角生死!串流平台做到了百年好萊塢都做不到的事

在影音串流時代下,我們從「被動接收」到「主動選擇」,而當這個「主動權」不斷被放大,還會有什麼有趣的新鮮事發生?當你一邊看劇,還可以一邊決定主角的生死,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19.06.10 | 影視

在過去10年間,電視對觀眾的意義,發生了什麼轉變?

一台擺在客廳中央的電視,過去是讓一家聚在一起的「娛樂中心」:晚上5點播《櫻桃小丸子》、7點來看《晚間新聞》、9點繼續追著某台的旗艦大戲……我們的眼球,總是隨著有線電視的節目排程打轉。「那時候民智未開,以為在電視上看到的就是全部,就已經是最好的東西。」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嘉駿這樣總結了那個年代。

但現在呢?只要打開App、連上Wi-Fi,在一個個影音串流平台上、想看什麼、要看多久、都由自己決定,而電視也已經和手機、平板、電腦任何裝置一樣,只是一塊螢幕跟播放載具而已。

可以說過去它們控制了觀眾;在影音串流的時代換觀眾控制一切。

新觀看——自己掌握看的節奏

不再被電視綁架,觀影內容、長度自由選擇

當串流平台能做到傳統電視做不到的事,讓觀眾的主導權越來越高,觀影形式已經發生了顛覆式的轉變,而一切的淵源,或許可以從打破規則的鼻祖Netflix說起。

「2013年我們要推出自己的原創影集《紙牌屋》,當時面臨著一個很大的抉擇,如果我們一次性把所有集數都放上去,會不會比較好?」,Netflix產品副總裁陶德.葉林(Todd Yellin)回憶起當時,觀眾總得每個禮拜追著劇情跑,一次得追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大膽」的想法油然而生——不如讓觀眾自己掌握觀看的節奏,一次要看1集或3集,甚至一口氣全部追完,讓觀眾自己決定。

現今看來,這套模式毫無疑問地奏效了,但Netflix緊接著又做了第二個嘗試:大衛芬奇監製的Netflix原創成人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由全球各地不同的動畫師製作共計18集不同的「重口味暗黑動畫」,即便每一集都在討論「機器人」,但動畫風格和故事都完全不同,甚至是影片時長,短至5分鐘,長至17分鐘,為的就是讓內容不一定要跟著集數「順序」來,想看哪集就看哪集。

Love, Death & Robots
原創成人動畫《愛,死亡和機器人》,找來全球不同的動畫師製作,每一集長度、畫風、故事都不同。
圖/ Love, Death & Robots

結局太雷別怪編劇,劇情全由自己選擇

但最有趣的,非今年1月推出的第一部互動式影集《黑鏡:潘達斯奈基》莫屬,只要點一下螢幕,就能決定主角要吃什麼、聽什麼歌、說什麼話,甚至是他的生死。

雖然互動式影集在Netflix已經不是第一次推出,早在2017年,針對小朋友推出的原創卡通上進行過市場測試,雖然證明這個方式「應該可行」,但用在成人影集上,卻比想像中複雜太多了。

葉林回憶,當把作品鎖定在人氣相當高、想像力十足的《黑鏡》系列,問題接踵而至,「應該隔幾分鐘給出一個選項?最好的問題到底應該是什麼?用電視看的人,真的願意拿起遙控器來選擇嗎?大家會喜歡嗎?我們不知道,我們沒答案。」

但帶著「冒險精神」,這一部劇在19個月後最終誕生了,一共有5種結局,但互動情節變化就超過一兆種組合,你可以5分鐘就玩完、也可以長到2小時都結束不了。葉林分享,不只是在《黑鏡》原生的英國,這一部劇在美國、韓國,甚至是印度和非洲都很受歡迎,激起網上熱烈討論。

發揮想像的空間,Netflix未來不排除將用在愛情故事中,讓觀眾選擇女主角跟誰約會,或是用在更能「身臨其境」的恐怖片裡。為了讓互動式影集現階段接觸更多的人,Netflix再推出全新互動影集《貝爾對戰荒野》,讓觀眾決定貝爺在荒野中的生死,該作品在上線28天後,已經有2,500萬人長時間地參與了劇情互動。

新生態——先上院線還是平台?

踏上不尋常的電影路,震撼好萊塢百年生態

當然,過去總在電視上觀看的影集、綜藝節目是一回事,在影院播放的電影,又是另一門學問了。回顧電影的發展已歷經了上百年,特別美國早已形成不可動撼的電影工業,但這巨大無比的好萊塢帝國,遊戲規則卻正被Netflix為首的串流平台打破。

細數Netflix推出的原創電影,在2018年就已經高達90部,無疑也靠著它們進軍奧斯卡、坎城影展,角逐在電影上的最高榮譽。

但矛盾點來了——Netflix為了訂閱制的商業模式考量,原創電影多數都只在自家平台上播放,或是採用「Netflix先行、影院後上」的方式,但由於無論是美國、法國都有「影院先上」,短則3月、長則3年才能上架到網路的規定,而Netflix「不合群」的作風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完全觸怒「電影大咖」們,「這將使數百家電影院在國內上下都處於危險之中。」英國電影協會這樣評論。但其中反對聲音最大的人,就是奧斯卡金獎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他甚至想在今年4月,透過美國影藝學院修正奧斯卡參賽規則,把Netflix完全屏除在奧斯卡之外。

根據英國電影協會的數據,2018年是英國電影院近50年來「最好的一年」,入場人數達到1.77億;此外,在美國和加拿大電影院一共賣出了13億張門票,比去年增加了5%,票房收入達到了119億美元,對於觀眾而言,在電影院跟著所有人同一時間一起哭、一起笑,是不會被取代的「線下體驗」。

美國影藝學院近日通過投票決定,奧斯卡的評選規則維持現狀:一部電影必須在商業影院至少上映7天,每天至少播放3場,在這樣的「合理範圍」內,Netflix仍能調整上映策略,達到參賽資格。

踏上電影之路,2019年註定是影音串流平台與眾不同的一年。Netflix先是發行了由珊卓.布拉克主演、大手筆製作的《蒙上你的眼》,證明當影音串流平台聲量越來越高,給出的片酬也能與六大片場相媲美,越來越多好萊塢重量級人物也願意加入,發揮1+1>2的效益。

最令人振奮的是,過往在奧斯卡上,Netflix總是以紀錄片取勝,但在2019年的奧斯卡上,劇情長片《羅馬》卻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攝影3項大獎。Netflix用實際成績說服了好萊塢,也為影音串流平台證明了一件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關鍵字: #Netflix #OT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