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爺爺呷菜!攜手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推出植物肉炸雞塊
肯德基爺爺呷菜!攜手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推出植物肉炸雞塊
2019.08.27 | 合作

望著桶子裡一塊塊香味撲鼻、外皮酥脆金黃,肉質鮮嫩的炸雞塊,你可能很難想像,沒有任何一隻雞因此喪命,炸雞非雞的時代已然來臨。

隨著蔬食趨勢盛行,以植物為主要原料的人造肉,正迅速攻占速食業者。近日備受矚目的人造肉新創Beyond Meat與肯德基宣布達成合作,將攜手推出無肉雞塊與炸雞翅,

在一般的印象中,素食與速食可說是兩條平行線,和不吃肉的朋友一同覓食時,麥當勞、肯德基絕不會是考量選項。但隨著人造肉技術橫空出世,未來素食主義者也能毫無顧忌地大啖炸雞。

kfc beyond fried chicken2.jpg
圖/ KFC

亞特蘭大分店試水溫,視評價推廣至全美肯德基

官方聲明中,肯德基概念長凱文.霍克曼(Kevin Hochman)信心滿滿地表示,與Beyond Meat合作推出的炸雞非常美味,顧客很難發現這是植物肉製作的,當他們品嚐過後,肯定會驚呼「這味道簡直就是肯德基炸雞!」

不過,這款人造肉炸雞似乎仍處於調整階段,肯德基預計將在美國時間8月27日,於亞特蘭大的一家分店展開首批測試,顧客只要購買任何肯德基商品,即可獲贈一份人造肉炸雞。

shutterstock_760036741_kfc_限編輯使用.jpg
肯德基認為,若顧客喜歡人造肉炸雞,而這也是商業趨勢的話,那他們將放開心胸接納它。
圖/ shutterstock

想要直接品嚐人造肉炸雞的顧客,肯德基也提供多種不同組合的套餐讓民眾購買。

肯德基指出,視顧客品嘗後的評價,與Beyond Meat合作推出的炸雞可能擴大測試規模,甚至在全美各地分店推出。

肯德基動起人造肉的念頭,其實不過是最近這幾個月的事。6月接受媒體採訪時,霍克曼曾坦承,身為一家專注炸雞的速食業者,過去肯德基從未打人造肉的主意,且市面上的人造肉大多是以牛肉為主,雞肉的人造肉做得如何,似乎並非那麼顯而易見。

但從今年開始,他們決定放開心胸,嘗試接納這未曾挑戰過的領域,如果替代蛋白質成為一門生意,顧客也樂於接受,那麼肯德基開賣人造肉炸雞似乎也無妨,並從5月起開始鑽研人造雞肉究竟做的如何。

如今與Beyond Meat的合作,便是肯德基正式踏入人造肉領域的第一步。

積極拓展新合作,Beyond Meat要讓人造肉深入尋常百姓家

成立於2009年的Beyond Meat,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創造肉類的替代方案,除推出過漢堡排、香腸等多種植物肉製品外,在豬肉、雞肉等產品也擁有相當豐富的心得,曾吸引比爾蓋茲、影星李奧納多等多位名人投資。

Beyond Sausage
Beyond Meat已研發香腸、漢堡排等多款植物製肉類產品,雞肉、豬肉也是該公司的強項。
圖/ Beyond Meat

比爾蓋茲曾在個人網站Gates Notes上聲稱,他無法分辨Beyond Meat的產品,與真的雞肉之間的差別。推特共同創辦人比茲.史東也說,如果他在餐廳吃到Beyond Meat的產品,肯定會和餐廳反應,他們不小心用到真正的雞肉了。

名廚兼美食節目主持人奧爾頓.布朗,也在嘗試過後坦言,Beyond Meat的人造肉這是他吃過最像肉的仿製品。

Beyond Meat今年5月掛牌上市更大獲成功,當日就從每股25美元飆漲,並以65.73美元的價格收盤,單日漲幅近163%。截至8月27日為止,Beyond Meat股價更已達到155.13美元,已經超過當初價格的620%。(買排骨飯不收現金!「梁社漢」為何大膽擁抱電子支付

且自上市以來,Beyond Meat便加緊步伐與各家企業合作,先是與潛艇堡品牌Subway共同宣布,9月起將提供人造肉潛艇堡;而後又牽手HelloFresh,將人造肉漢堡加入DIY配送餐點(Meal kits)的菜單之中;現在則再與肯德基合作,要讓人造肉炸雞遍及到全美各地。

subway beyond meat
8月初時,Beyond Meat與Subway攜手合作,預計9月將推植物肉潛艇堡。
圖/ Subway

這一切全是為實現Beyond Meat曾定下,要在年底前實現營利的目標,最近一期的電話會議上,也聲稱將開發更多元的植物肉製品,好比說牛絞肉。

責任編輯:林美欣

資料來源:The VergePR NewswireBusiness InsiderBloomberg

關鍵字: #人造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蔡司半導體製造科技(ZEIS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ZEISS SMT)一向低調但卻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花費30餘年時間投入研發,與全球最大的晶片微影設備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合作推進極紫外光微影(EUV)技術,協助台積電等客戶將電路微縮至奈米甚至埃米級的精細尺度,打造更小、更快、更省電的晶片,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從EUV微影光學系統開始,ZEISS以光罩檢測與驗證、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完善服務

「目前最令人振奮的進展是高數值孔徑EUV(High-NA-EUV)技術。」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表示,這項技術將幫助晶圓製造商邁向2奈米甚至埃米級製程,更好滿足人工智慧(AI)晶片等高效能應用需求。

蔡司半導體提供的服務不僅止於微影光學領域,隨著製程複雜度提升,蔡司因應客戶需求將產品服務範疇逐步擴展到光罩檢測、製程控制,以及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等跨領域解決方案,協助半導體客戶創新與持續產業變革。

ZEISS SMT
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分享蔡司半導體的最新產品技術進程。
圖/ ZEISS SMT

例如,蔡司半導體推出光罩檢測與驗證系統–AIMS® EUV–協助晶圓製造廠模擬EUV設備的真實運作條件,判斷光罩上有那些關鍵缺陷,缺陷修復後還可以協助驗證是否有修復成功,確保光罩品質,進而保障良率與降低生產成本。

隨著先進製程逼近物理極限,產業轉向先進封裝尋找新突破:無論是以3DIC進行堆疊、還是以Chiplet進行模組化設計,都讓晶片可以在效能與能耗之間找到新平衡。蔡司看準這波趨勢,不僅提供異質整合相關設備,更將其在醫療影像、顯微鏡等領域累積的技術力,延伸到半導體檢測,讓解決方案更具差異化,也能快速回應市場變化。

化180年經驗為創新基礎,以數位化驅動持續創新

蔡司半導體為什麼能成為艾司摩爾EUV與High-NA-EUV微影設備的光學系統獨家供應商?答案來自近180年的技術底蘊與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

「近180年的累積,讓我們能挑戰極端工藝,例如打造原子級平整度的EUV鏡面。」Thomas Stammler進一步解釋,蔡司半導體不僅傳承傳統光學工藝,也擅於跨域創新,將演算法應用於光學設計、利用AI提升檢測精度,並透過數據串聯製程控制。

事實上,蔡司半導體早在許多年前就將數位化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與產品服務等環節,持續優化核心競爭力。舉例來說,為了讓EUV設備鏡面達到原子等級的平整度,蔡司半導體在設計階段便透過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模擬、修正與驗證,確保鏡面平整度符合預期;此外,也將人工智慧與數位化科技應用在光罩檢測、修復、量測,確保產品功能有利於客戶發現與修復缺陷、進而提升良率等。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鏈結供應鏈資源與力量成就共好

「我們的數位化應用不僅是單純的優化產品,而是支持客戶共同研發,解決真正的營運痛點。」Thomas Stammler進一步指出,台灣半導體客戶具備技術領先地位,需要在地團隊與客戶進行定期且密切的互動溝通以確保創新模式與客戶需求一致。「我們有很多前瞻技術測試與驗證都是從台灣開始,這也是我們會持續加碼台灣投資的原因之一。」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面帶微笑地解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具關鍵地位,台灣團隊的角色不僅僅是銷售與售服,更參與研發與應用工程,鏈結全球資源,快速回應客戶問題,同時,確保技術解決方案與客戶需求一致。」

ZEISS SMT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表示,蔡司半導體的全球在地組織架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回應客戶與市場需求。
圖/ ZEISS SMT

這份承諾,不僅是技術合作,亦體現在人才培育。為了讓在地團隊與德國總部保持同步,蔡司半導體建立跨國人才交流機制:不只是派台灣工程師到德國進行長期訓練,也讓德國專家定期來台灣與團隊共事,形成雙向交流的人才循環。「透過雙向交流模式,台灣工程師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脈動,同時把在地客戶需求回饋給德國研發團隊,加速解決方案的落地。」范雅亮如是說道。

為了向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傳遞:蔡司半導體全面布局「前段製程到後段封裝」並提供相應產品服務,於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期間,以論壇跟專家座談等多元形式與台灣生態圈互動,以全球資源、在地合作的方式,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一同前行。

展望未來,蔡司半導體不僅會持續投入技術創新,也會從各個面向深化與台灣的連結,協助客戶持續突破極限,邁向卓越成長。

更多資訊歡迎官網了解:蔡司半導體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