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進擊奧斯卡,將以這10部電影決勝負
Netflix進擊奧斯卡,將以這10部電影決勝負

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今年一直走在「爆款製造機」的路上。

從《愛x死x機器人》到《怪奇物語第三季》贏得收視又贏得口碑,Netflix也開始積極尋求權威獎項帶來更大的聲望。

Netflix2.png
圖片來自:《怪奇物語第三季》
圖/ 愛范兒

去年,Netflix就首次憑藉《羅馬》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外語片等三項大獎,上週,Netflix也宣布將發10部新作,其中最被看好衝擊奧斯卡的,就是《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

《愛爾蘭人》是由馬丁·史柯西斯導演的一部「黑幫史詩」,耗資1.65億美元(約新台幣52億元),從主創的陣容、史詩級題材,以及影片反映的階級權力問題等等來看,這部電影似乎就是為奧斯卡量身定制。

Netflix3.jpg
圖片來自:《愛爾蘭人》
圖/ 愛范兒

另一部諾亞·波拜克導演的新作《婚姻故事》由史嘉蕾·喬韓森主演,已經入圍了威尼斯主競賽單元,並獲得了不俗的口碑,接下來它也會類似去年的《羅馬》一樣,在多倫多、紐約、特柳賴德等多個電影節亮相。

Netflix4.png
圖片來自:《婚姻故事》
圖/ 愛范兒

還有8部新電影,都是Netflix手裡的好牌,包括《洗鈔事務所》、《我叫多麥特》、《國王》、《地震鳥》、《聖誕老人克勞斯》、《隻手探險》、《法國大咖》、《教宗的承繼》等,均會在下半年陸續推出。

不過一直以來,Netflix在國際電影節上的評選都不太順暢。2017年Netflix和法國坎城影展鬧掰,因為Netflix不接受參與競賽單元的電影必須在法國上映才能參與評選,德國柏林影展開幕前,有160家獨立電影參展商聯名上書抗議Netflix影片入選,只有義大利的威尼斯影展相對支持Netflix,去年《羅馬》就拿到了「金獅獎」,但威尼斯影展也被認為「淪為Netflix的『行銷工具』」。

Netflix5.png
圖片來自:Gabby Jones /Bloomberg
圖/ 愛范兒

羅馬》拿到金獅獎後,就開始橫掃各大風向標獎項。Netflix也為此投入了千萬級的公關費用,這也極大促成了《羅馬》順利走向奧斯卡。但在參與奧斯卡評選的過程中,Netflix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主要還是因為傳統電影業和串流媒體公司一直以來的衝突。

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就曾表示「所有Netflix出品的都是『電視電影』,應該去競爭為電視劇設立的艾美獎」,並表示他們應該沒有資格獲得像奧斯卡這樣的獎項。雖然不能確定說傳統影業和串流媒體之間的戰爭對此造成多大影響,但是在奧斯卡去年的「最佳影片」被《幸福綠皮書》拿走後,《好萊塢報導》寫過:「傳統影業顯然不想把奧斯卡交給這樣一支破壞性的力量。」

Netflix6.png
圖片來自:《幸福綠皮書》
圖/ 愛范兒

近年來,Netflix憑藉著巨額的投入和高速的內容製作,在好萊塢大肆擴張,劇集方面都已和HBO平起平坐,這也使串流媒體成為影院越來越不容忽視的競爭對手。

不過串流媒體電影衝擊奧斯卡最被詬病的地方還在於,Netflix內容幾乎都在線上放映,就算院線發行,也強硬堅持要和網路同步放映,影片一經上線,就會同步推出到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和傳統製片廠「在影院公映90天後才能出版數位版」的規則起了衝突,傳統製片廠與電影人認為:

Netflix等串流媒體對於影院放映不夠尊重,這也褻瀆了作為一門藝術而存在的電影。

因此奧斯卡要求,電影必須在商業劇院裡上映7天才能獲得候選資格。Netflix一直未與坎城影展講和,但卻為奧斯卡打破傳統,去年《羅馬》評獎,影片在串流媒體上播放前,就先在影院上映了三週。

今年,新的10部作品不僅都會進入北美和英國影院放映,形成一支「衝奧梯隊」,《愛爾蘭人》、《婚姻故事》等新片都將在影院持續上線一個月左右時間,再次打破Netflix的影院上映紀錄。

串流媒體平台的電影參加奧斯卡評選的整體趨勢,目前也緩和了許多。今年4月,美國司法部出面作出警告,稱不讓Netflix參評奧斯卡可能涉嫌壟斷,並壓制行業競爭。於是後來頒發奧斯卡獎的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決定,Netflix影片只要按照規定要求進入影院放映,即有資格參與評獎。

所以現在,我們就可以靜心等待半年後Netflix的衝奧結果了。

隨著越來越多串流媒體的電影參與奧斯卡或其他國際影展評選,對大眾來說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代表著電影將越來越多樣化。

例如Netflix上各種類型的電影,就能獲得更廣泛的受眾和知名度,從而讓電影製作人有更多的資金和更大影響力,來製作更獨特而優秀的電影。正如《羅馬》的導演艾方索·柯朗所說:

院線片已經變得有點中產階級化了,它們受限要產出某種特定的電影商品。但像Netflix這樣不同的平台,就不會害怕冒險去製作《羅馬》這種類型的電影。

我希望大家對於Netflix和院線的比較就此終結,因為他們互相合作更能夠提升電影業界的發展。

最後,附上Netflix即將上映的電影發行的完整列表:

  • 《洗鈔事務所》:9月27日(美國影院),9月27日(英國影院);10月18日(Netflix)
  • 《我叫多麥特》:10月4日(美國影院);10月11日(英國影院);10月25日(Netflix)
  • 《國王》:10月11日(美國影院);10月11日(英國影院);11月1日(Netflix)
  • 《愛爾蘭人》:11月1日(美國影院);11月8日(英國影院);11月27日(Netflix)
  • 《地震鳥》:11月1日(美國影院);11月8日(英國影院);11月15日(Netflix)
  • 《婚姻故事》:11月6日(美國影院);11月15日(英國影院);12月6日(Netflix)
  • 《聖誕老人克勞斯》:11月8日(美國影院);11月8日(英國影院);11月15日(Netflix)
  • 《隻手探險》:11月15日(美國影院);11月22日(英國影院);11月29日(Netflix)
  • 《法國大咖》:11月15日(美國影院);11月22日(英國影院)11月29日(Netflix)
  • 《教宗的承繼》:11月27日(美國影院);11月29日(英國影院);12月20日(Netflix)

責任編輯:江可萱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Netflix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