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創辦人被爆失言又呼麻,大股東軟銀看不下去了
WeWork創辦人被爆失言又呼麻,大股東軟銀看不下去了
2019.09.23 | IPO

共享辦公室新創WeWork的上市之路,遠比預料的坎坷。約末半年前,共享辦公室新創WeWork提交IPO申請,摩拳擦掌準備於今年內正式上市,然而現在,這隻獨角獸卻遇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機。

在WeWork提出上市申請時,其毫無營利跡象的鉅額虧損、創辦人難以捉摸的行事風格,都曾被外界視為IPO前必須面對的隱憂,如今正如當初所猜想的,這些不定時炸彈已全部引爆。

繼前陣子WeWork傳出難以獲投資者青睞,估值預計腰斬至150億美元以下,現在又有消息指出,包含對此感到不滿的軟銀在內,多位董事正考慮將創辦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拉下執行長的位置。

獲軟銀投資,WeWork把二房東生意做成獨角獸

在WeWork過去9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展現超乎想像的成長速度,被視為一隻極具潛力的獨角獸。今年1月軟銀完成新一輪的投資後,其估值更上看470億美元。軟銀是WeWork的最大投資者,截至目前已挹注逾100億美元的資金。

WeWork至今的成功,除了軟銀大力的支持外,年僅40歲的創辦人諾伊曼,其獨特的人格特質與感染力也舉足輕重。諾伊曼的性格具有藝術家般的風采,他將辦公室出租這一點也不時髦的業務,描述成一項改變世界的任務。

WeWork.jpg
諾伊曼認為,WeWork將透過聚集人們、創造新的生活方式,進而改變這個世界。
圖/ WeWork

在諾伊曼眼中,WeWork扮演的不僅僅是二房東如此枯燥的角色,它將為人們創造新的生活方式,進而影響全世界,並對此深信不疑。也因為諾伊曼對WeWork的定位,使它從一眾共享辦公空間新創中脫穎而出,在成立初期吸引眾多投資者加入。

「讓人們聚在一起,」去年被外媒詢問他將如何改變世界時,諾伊曼如此回答,「哪裡最容易讓人們聚集在一起?答案是工作場所。」

然而,諾伊曼隨性而為的性格,讓不少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感到擔憂。過去諾伊曼就曾因個人衝浪偏好,而動用公司資金投資業務完全無關的造浪器廠商,以及知名衝浪手創立的「超級食物」企業;他還曾單方面禁止員工以肉食報帳,導致業務外出應酬面臨窘境。

榨取公司金錢又呼麻,創辦人爭議不斷

同時他利用公司圖利自身的行為,更令外界非議。身為WeWork的創辦人,諾伊曼本身也是公司的房東,這意謂著公司每年都必須交給諾伊曼一筆可觀的租賃費用。

今年初,WeWork決議將公司法定名稱更改為We Company,然而這個商標的所有權卻握在諾伊曼手中,今年8月繳交的S-1文件中,顯示WeWork花費590萬美元從諾伊曼手中取得商標授權。

WeWork
WeWork今年更名We Company時,花費590萬美元從諾伊曼手中獲得商標授權。在事情引爆後,如今諾伊曼已將所得全數奉還公司。
圖/ WeWork

也由於如此露骨圖利自身的行為,9月上旬,諾伊曼同意無論是過去擔任公司房東賺取的收益,或者授權商標獲得的590萬美元,都將交還給公司。

且公司成立至今,諾伊曼已透過出售股票等手段,套現7億美元;對於一間未上市的企業而言,創辦人出售股票往往是種禁忌,容易給予投資人不良觀感,質疑是否只想撈一票。

近期諾伊曼又傳出吸食大麻、開玩笑要選世界總統等不當行為,進一步損及形象,使其能否扮演好執行長的角色,再度受到質疑。像諾伊曼這樣不成熟的創辦人,絕非外部投資者所樂見的管理者。一些較大型的投資者已放話,除非引入富有經驗的資深經營者,否則不打算投資WeWork。(共享辦公新創WeWork在IPO前夕,因執行長失言種下疑慮

估值腰斬再腰斬,WeWork上市前路漫漫

儘管上週公司宣布將IPO推延至年底,眼前的狀況依舊沒有改變。目前有消息指出,以軟銀為首的部份董事會成員,正在商討撤換諾伊曼的執行長職務,交由其他專業經理人負責。

WeWork撤換執行長的意向,其實早在9月上旬就顯露蛛絲馬跡,當時公司制定新的規則,允許董事會選任新的執行長,並且不讓諾伊曼的家屬擔任董事會成員。

股權架構也一併進行調整,諾伊曼的持股從1股20票調降為1股10票,並限制其在上市的第二、第三年禁止出售超過10%的股份。

WeWork預計將就撤換執行長一事,於本週舉辦董事會議,但即使調降股權,諾伊曼的投票權依舊比任何一個董事都要大得多,想撤換諾伊曼絕不是件簡單的事。

目前軟銀並未實際公開談論撤換諾伊曼的理由,是為了取信於投資者還是另有打算。有消息來源指出,WeWork認為,軟銀是為了阻止其上市,才計劃撤換諾伊曼,如果WeWork打算以縮水再縮水的市值上市,對於持有3成股份的軟銀,無疑是個慘痛的打擊。(估值腰斬、大股東軟銀也阻擋,一文解析WeWork爭議的上市之路

softbank
對於投資逾100億美元的軟銀而言,WeWork若以腰斬再腰斬的市值上市,無疑是個沈重的打擊。

WeWork堅持於年內上市與上個月從銀行貸款的60億美元有關,作為條件之一,該公司必須在年底前上市,並籌集至少30億美元資金,如果未能滿足條件,公司將必須另尋資金來源。

責任編輯:陳映璇

資料來源:ReuterBloomberg紐約時報TechCrunch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櫃買中心、安永攜手打造成長新引擎,推動創新企業從隱形冠軍成為明日之星
櫃買中心、安永攜手打造成長新引擎,推動創新企業從隱形冠軍成為明日之星

進入資本市場,是台灣創新企業與中小微企業走向壯大與永續經營的關鍵一步,因此,儘管挑戰重重,仍有許多企業為此而努力,而櫃買中心參考美國JOBS Act規定而建置的創櫃板,則是這些企業的強力助攻員,協助企業順利籌措資金及進入資本市場。

一如在2014年推出智慧家電相關產品的樺緯物聯,自2015年登錄創櫃板到2025年登錄興櫃時,市值便增加8倍、達19億元,展現驚人的成長力道。同樣令人矚目的還有DC直流電馬達吊扇製造商昶瑞機電,該公司只花了短短2年時間就從創櫃板走到上櫃,且市值達24億元,成長近2倍。

事實上,像樺緯物聯與昶瑞機電這樣接受創櫃板培育的企業並不少,櫃買中心董事長簡立忠引述內部數據指出,過去11年來,創櫃板已輔導超過500家創新企業,其中31家成功晉升公開發行或興櫃,更募集累計超過66億元資金,為台灣產業注入了源源不絕的成長動能。

為了進一步強化輔導能量,櫃買中心在2025年推動創櫃板升級為「創櫃板Plus」,除了與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深度合作,輔導創新企業建立良好的財務與內稽內控制度,更結合承銷商、專業股務機構、政府單位、研究機構、學校育成中心、企業加速器等各界資源,為創新企業量身打造企業成長藍圖,使其得以穩健邁向資本市場、站上更高的舞台。

055A3676.jpg
櫃買中心董事長 簡立忠
圖/ 數位時代

為什麼需要創櫃板Plus?

「創櫃板Plus提供了一套完整且系統化的輔導制度,避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迷失方向、也能少走一些冤枉路,」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強調,透過創櫃板Plus與安永的合作,為新創提供正規、可信且循序漸進的專業輔導,可以讓創新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同步完善各項制度,為未來踏上資本市場之旅奠定堅實基礎。

傅文芳指出,安永已連續9年蟬連創櫃板輔導卓越獎,從這些接受輔導的創新企業及中小微企業來看,其在進入資本市場時皆面臨相同的卡關點、也就是制度。

新創在成軍初期多以生存為主要目標,將重心放在找資金、研發產品與開拓市場上,容易忽略制度建置與合規要求,常常等到在規劃上市櫃時,才會發現自身制度與上市櫃的公司治理要求存在著不小差距,例如:財務透明度不足、內部控制未齊備等,甚至還會有合規風險,不僅需要耗費更高的人力、時間與費用成本來補強,更會影響後續興櫃或上市進程,甚至錯過市場成長的最佳時機。

因此,對於有志於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企業而言,在創業初期就建立健全的財會與內稽內控制度,同時完善公司治理架構和資訊透明度,不僅是必要條件,更是未來永續發展的關鍵基石。

055A3651.jpg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傅文芳
圖/ 數位時代

安永強力助攻,創新企業邁向資本市場首選的好夥伴

「創櫃板Plus正是協助創新企業連結資本市場的最佳平台,」簡立忠強調,與一般新創加速器偏重技術育成、營運輔導不同,創櫃板Plus更重視制度建立及公開資訊之揭露。

因此,創新企業在登錄創櫃板後,不只可以取得股票代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之外,還能獲取成長所需的各項資源與協助,例如:導入會計與內控制度、參加ESG或智慧財產等各類經營管理專業課程,參加投資媒合會、接觸更多CVC或VC等多元投資人、共同參展等,透過這些支持,為企業鋪設一條更扎實、可行的成長之路,讓創新企業可以大幅提升市場知名度與能見度,進而增加被投資、與外界夥伴建立合作關係、開拓新客戶的機會,在公司成長的同時也持續邁向興櫃或上櫃之路。

而在創櫃板Plus輔導機制中,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僅協助新創完善財會與內稽內控制度、建立合規的作業流程,降低因制度缺失造成的風險。更能因應現今熱門的綠色永續浪潮,協助創新企業及早進行ESG規劃,滿足資本市場對綠色投資的要求,也讓產品能夠順利出口海外市場。

傅文芳表示,安永新創暨創新產業小組以全球「產業研究中心」為基礎,籌組產業服務團隊,無論新創屬於哪一類型產業,皆能快速找出與所屬產業相關的合規需求與常見風險,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內控制度建置。不只如此,安永更整合北中南的服務能量,與台灣各地的學校育成中心、加速器、產業園區等合作夥伴建立創新生態系,協力挖掘與培育具潛力的創新企業,並提供創櫃板Plus相應資源,協助潛力新創克服營運挑戰、邁向成長高峰,包括前述提及的昶瑞機電,還有目前已在興櫃的數位服務供應商知識科技、深耕生技領域的通用幹細胞等,皆是在安永的輔導下,從登入創櫃板開始再到進入興櫃,逐步啟動公司高速成長的引擎。

就像簡立忠說的:「創櫃板Plus為創新企業厚植實力、營造充滿希望的板塊,將他們從隱形冠軍,打造成明日之星。」充份展現創櫃板Plus的核心使命,未來,櫃買中心將持續整合產官學各界力量,透過創櫃板Plus協助更多台灣創新企業與中小微企業,期望2025年達到新增輔導及登板企業至少80家的里程碑。與此同時,安永也將擴大人才布局,增加專業人員駐點於北中南各區域,主動發掘並輔導具潛力的創新企業,透過安永與櫃買中心的共同合作,不僅為台灣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也為新創開拓更寬廣的成長與發展空間。

055A3824.jpg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傅文芳(左)、櫃買中心董事長 簡立忠(右)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