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Meet Taipei】LINE公開跨國市場經營心法,「開放平台」這招最關鍵
【2019 Meet Taipei】LINE公開跨國市場經營心法,「開放平台」這招最關鍵

展望像是Facebook、Twitter這樣大型的跨國社群媒體,即便是在經營跨國事業,但是在每個不同國家推行時,落地的功能皆大同小異。不過,LINE的做法與這些社群媒體都不一樣。

LINE將不同的服務、功能,分解建製成一格格的板塊,並在不同的國家,依照在地使用者的生活風格、習慣,組裝不一樣的在地服務。這就是LINE在進軍不同趨勢市場時的獨特戰略。

在2019年Meet Taipei展會論壇上,LINE全球業務拓展部副總裁姜玄玭分享了更多LINE的國際營運策略。

2019-meet taipei LINE.jpg
LINE針對不同區域的需求,推出旗下的各類服務。
圖/ 程倚華攝影

三大策略,LINE攜手在地夥伴成為市場大平台

對於LINE來說,目前日本、台灣、泰國、印尼是最重要的四大市場,另外,也經營了香港與中東北非市場(MENA)。而LINE希望可以針對不同區域的使用者習慣,推出各種LINE服務,並讓旗下的服務可以涵蓋使用者從早到晚的生活。

姜玄玭認為,要做到這個目標,LINE有三大策略:全球策略平台、在地化經營以及建立夥伴關係。而在提到這三大策略的過程中,「開放式」平台是姜玄玭不斷提到的關鍵字。

像是,LINE購物就是與在地夥伴合作、在地化經營,進而成為一個電商平台的案例。「LINE購物致力於幫助在地電商成長,成為一個開放式的平台,」他這樣說。

2019-meet taipei LINE2.jpg
LINE用不同的區域生活風格作為思考方向,要讓使用者一天24小時都可以黏在LINE上。
圖/ 程倚華攝影

也就是說LINE經營電子商務的方式,不是真正成立一個新的購物商城,而是成為一個導購平台,讓台灣已經在經營電商的商家,都可以與LINE購物合作。使用者只要透過LINE購物進入到商家購物,就可以得到LINE點數回饋。以此吸引商家合作,創造綜效。

姜玄玭也提到,LINE旗下的AI數位助理服務Clova,也是一個開放式平台的案例。在未來,Clova將往聲控家庭、聲控汽車兩大方向的應用開發。讓智慧家庭、智慧旅館、車載系統的開發廠商,可以導入Clova服務,加入LINE的生態圈系統。LINE也將持續開發各種不同的開放式平台功能,並且密切與不同區域市場的在地業者合作,以開發出最適合各個區域市場的服務。(跨國新創找人才,為何強調「勇於炒掉錯的人」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LINE #Meet Taipe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