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前LINE@全面升級官方帳號2.0,企業要逃離LINE除了Telegram還有什麼選擇?
3月底前LINE@全面升級官方帳號2.0,企業要逃離LINE除了Telegram還有什麼選擇?

整合了「LINE@ 生活圈」、「LINE官方帳號」的新版「LINE官方帳號」,連同新的收費制度,即將全面正式上線。自去年4月18日開始,新註冊的品牌經營者都已直接採用新版的LINE官方帳號;原有LINE@生活圈的帳號將於2020年1月14日至2月29日陸續升級,於3月1日迎來新的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LINE@不走「吃到飽」路線了!收費新制將讓訊息費爆增?

新版與舊版差最多的地方就是價格,新版的LINE官方帳號強調「零元起跳」、「用多少付多少」,不再以好友數量為付費的級距,而是發送的訊息數量。對於高頻發送訊息的使用者,如新聞媒體來說,新的收費制度將帶來更高額的費用。

延伸閱讀:LINE官方帳號2.0四家API廠商大評比

也就是說接收訊息的好友總數,以及發文頻率,將決定LINE官方帳號的成本,而這也讓不少商家、媒體吃不消。如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便宣布終止LINE的新聞推播服務,「改版後的每月花費將比現況增加10倍以上,《報導者》財務難以承擔這樣的行銷費用,我們希望能將社會捐款主要用在調查報導上。」

坊間出現了各種「LINE逃離潮」,紛紛選擇其他類似的通訊軟體,又或者加大力度經營、開發自家的App、電子報等。

Telegram成為熱門新選擇

其中許多人選擇使用來自俄羅斯的Telegram。

全新LINE官方帳號計費方式
新版的LINE官方帳號以「訊息量」為計費方式,不再吃到飽。
圖/ LINE@生活圈台灣官方BLOG

如慈濟基金會與人文志業與志工群的LINE@就將在2020年1月底停止通知服務,轉移至Telegram。若以慈濟慈善基金會的3萬好友人數來計算,每日推送一則訊息,等同於一個月為90萬則訊息。以新版LINE官方帳號最高用量的月費與訊息費用來看,所需費用近6位數台幣。

慈濟基金會也撰寫了Telegram的設定與使用教學,包含字體大小的設定等,附上圖片來指導用戶使用。

其他如媒體地球圖輯隊,也宣布從LINE搬家,在Facebook上的貼文也提到:「由於LINE平台的收費方式有所更動的關係,為了能最大化利用資金、將成本集中在購買正版版權圖庫的考量下,小隊長們決定將於2020年3月結束LINE平台的內容經營與推播服務。」

而地球圖輯隊使用了Telegram、Twitter、Instagram,甚至是RSS訂閱與噗浪,幾乎是所有能觸及的管道皆已開通。

Telegram雖然成為許多人的新選擇,卻也擁有幾項缺點:如中文版是由社群自行維護、沒有影像通話等。

LINE官方帳號逃離潮,讓各家通訊軟體虎視眈眈

LINE是全台灣人幾乎人手一個帳號以上的通訊軟體,這一點短時間內不會改變。但是在官方帳號,企業與用戶溝通的部分,將有更多玩家投入搶食,不論是Telegram或者是國內外的新創公司。

成立於2013年的台灣老牌軟體公司Call Saver也趁勢於今年初推出官方帳號服務,讓各大企業組織免費註冊帳號、免費發送訊息給用戶。

目前已經有知名新媒體上下游News&Market、3C部落客電腦王阿達、長期推動公益社會服務的心路基金會、露德協會等企業組織在使用。Call Saver更近一步強調完全不限粉絲數、免月租費,每天可以發10次訊息等。

Call Saver過去專注於客服端,讓用戶撥打客服專線時不用再聽語音按下指令代碼,透過App自動跳轉真人客服,節省用戶的時間與通話費。今年則推動企業官方帳號,Call Saver創辦人暨執行長魏孝丞表示,「官方帳號是原先Call Saver題目的延伸,目標都是為了讓消費者與企業的連結更加緊密。」

此外,其實由台灣工研院所研發的國產通訊軟體「Juiker揪科」也有官方帳號的功能。不過,目前除了公部門單位曾宣導使用之外,似乎有些乏人問津。

Jello品牌代言人記者會_胡亦嘉_潤娥_2019-12-13_賀大新攝影_0255_Lr.jpg-
Jello請來潤娥作為代言人,街口執行長胡亦嘉表示,Jello也會有官方帳號,更強調將是「完全免費」。
圖/ 賀大新攝

而已經納入街口旗下的通訊軟體Jello,因街口執行長胡亦嘉一直都想擊敗LINE,不管是支付或是通訊軟體。在先前Jello的發布記者會上,不只請到韓國巨星潤娥代言,胡亦嘉也表示Jello也會有官方帳號功能,並強調完全免費,預計於2020年下旬開放。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LINE官方帳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