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出國玩?Xbox出了一本旅遊指南,想讓你宅在家也能「旅行」
好想出國玩?Xbox出了一本旅遊指南,想讓你宅在家也能「旅行」

此刻你可能已經宅在家很久了,疫情讓大量線下活動停擺,同時也衍生出「雲端蹦迪(編按:網路用語,意指夜店跳舞)」、「雲端逛展」、「雲端旅遊」等新玩法。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短期內要外出旅行恐怕是不可能了。除了在直播鏡頭中「雲端旅遊」,還有什麼可以安慰一顆想到遠方的心呢?

延伸閱讀:台灣武漢肺炎確診破百人,非國籍者禁入境

Xbox說,來玩遊戲⋯⋯不,來「逛遊戲」吧!最近Xbox聯合英國的《易行指南》(ROUGH GUIDES)推出了一份旅行指南,想讓每個宅在家中的人在遊戲中觀光旅行。

Xbox這次不想讓你玩遊戲

穿過隧道進入茂密的叢林、攀上陡峭的懸崖,呼嘯而來的暴風雨讓你墜入深谷,衝進噴湧而出的瀑布,陽光被濺得粉碎,你的腎上腺素急速飆升,彷彿身處天堂……

這是《Xbox易行指南》中的一段摘要,這本書已經正式出版,目前在微軟官方商店已經可以買到,售價為8.99英鎊(約新台幣332元),這應該也是史上第一本針對遊戲出版的旅行指南。

Xbox易行指南
圖/ 愛范兒

《易行指南》是英國的老牌旅行指南出版物,有點類似於《孤獨星球》,目前已經出版了400多本旅行指南,涵蓋全球120多個目的地,不過為遊戲中的虛擬目的地出版旅行指南還是第一次。

Xbox易行指南
圖/ 愛范兒

延伸閱讀:日本、美國、澳洲等97國列第三級警示旅遊國

如果不玩遊戲,你可能會以為旅行指南上的地方都是真實存在的。因為《Xbox易行指南》的介紹豐富全面,地圖也十分細緻實用,還貼心地為你規劃了不同的主題線路。

比如關於《聖歌》黎明要塞地圖的一頁,除了有詳細的介紹,還列出了最值得遊覽的5個景點,以及7個不可錯過的體驗。

圖
圖/ 愛范兒

此外Xbox還從平台上所有遊戲中挑選出十佳旅遊聖地,並附上專業遊戲攝影師所拍攝的風光大片。

你可以在《極限競速4:地平線》中,漫步在波光粼粼的德文特湖附近的鄉間小道步,也可以來一場懷舊的公路旅行,從英格蘭的切斯特郡風車駛向蘇格蘭格倫芬南的高架橋,再進入威爾士山谷。

圖
圖/ 愛范兒

當你身處《刺客教條:奧德賽》中的古希臘,那就盡情感受史詩般的景色、史詩般的冒險、史詩般的旅程,指南中寫道:

令人心碎的美妙光芒,溫水拂過腳麵,輕舟漫遊,一望無垠的景色,這一切都在不斷提醒你,你還活著。

圖
圖/ 愛范兒

你還可以從幾千年前的古城穿越到《最後一戰5:守護者》中2558年的外太空異世界,提前感受一場太空旅行,在外星文明的廢墟中度過悠閒的午後時光。

圖
圖/ 愛范兒

Xbox推薦的遊戲景點還有很多,比如《全境封鎖2》的傑佛遜貿易中心,《古墓麗影:暗影》中的克勞馥莊園,《地鐵:逃離》裡的伏爾加河⋯⋯

圖1
圖/ 愛范兒
圖2
圖/ 愛范兒
圖3
圖/ 愛范兒

其實這已經不是Xbox第一次嘗試推廣這種在遊戲中旅遊的體驗,去年Xbox就推出了一系列以「Visit Xbox」為主題的行銷活動,宣傳視訊中一句台詞已經十分清晰表達了這個活動的核心。

Not to play, to visit.

如果說你很難從《Xbox易行指南》中的靜態圖片中想像遊戲中的旅行體驗,那麼Visit Xbox系列廣告的影片則讓你更直觀感受到這些美景。

如果不是在最後露出了「Visit Xbox」的字幕,你甚至會以為這是一個真實的風光大片。

這個廣告系列去年在廣告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克里奧獎中斬獲了四項大獎,而最近出版的《Xbox易行指南》,其實也是「Visit Xbox」系列行銷的一部分。

Xbox希望向用戶傳達一種叫做「數位旅行」(digital tourism)的概念,《Xbox易行指南》的編輯湯姆·弗萊明(Tom Fleming)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玩家在虛擬世界的體驗與真實世界越來越相似,一種新的旅行方式正在誕生。

難道在遊戲中旅遊的體驗真的可以取代現實世界嗎?

《Xbox易行指南》在官網上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在遊戲中旅遊無需預訂機票酒店,提前準備行李和路線,真的說走就走,也不用和陌生人打交道,但卻可以和全世界的玩家暢談。

在遊戲中旅行,可能比你想像中有趣

其實隨著遊戲畫質不斷提升,如今在很多玩家在遊戲中也不僅僅是為了升級打怪,那些細節逼真的風景和建築,就足以讓玩家流連忘返。

去旅行一定離不開拍照,在遊戲中旅遊也是一樣。去年就有玩家在《碧血狂殺2》中製作製作了風光延時攝影,不仔細看可能還會和現實世界中的攝影作品混淆,遊戲攝影(In-game photography)已經成為一個專業名詞。

在《Xbox易行指南》中選用的圖片,也不是隨便從遊戲中截的圖,背後都有專業遊戲攝影師「掌鏡」,遊戲攝影師已經發展成一個新的職業,甚至有職業的遊戲攝影師年收入高達80萬美元(約新台幣2,418萬元)。

愛范兒之前也介紹過遊戲攝影師,他們每天在遊戲廣袤的地圖上尋找合適拍攝地點,利用專門的截圖工具選取不同的角度、位置、焦距和景深進行「拍攝」,有時還要調節光線和陰影等參數,一點也不比拍攝一張真的照片容易。

圖
圖/ 愛范兒

正如《Xbox易行指南》所說,在遊戲中旅行尤其適合社交恐懼症患者。這也是33歲的遊戲玩家拉斯穆斯·弗博(Rasmus Furbo)迷上游戲攝影的理由。

如果我自己去旅行,我真的提不起勇氣去向陌生人詢問是否願意配合我拍一張肖像,但在遊戲裡不用擔心這些。

一些遊戲廠商也會鼓勵玩家在遊戲中「拍照打卡」,《魔獸世界》裡,當玩家在若干個指定的地點用「自拍神器」拍一張照片,就能獲得一項叫做「野外攝影師」的成就。

圖
圖/ 愛范兒

而那些世界觀宏大、細節考究的遊戲大作,似乎就是為遊戲旅行而生的。

比如去年因為巴黎聖母院大火而被人多次提起的《刺客教條:大革命》,據悉育碧的遊戲設計師不止多次實地造訪,還請來歷史學家作為顧問,遊戲中里面的巴黎聖母院幾乎和真實版完全一樣。

圖
《刺客教條》中的巴黎聖母院。
圖/ 愛范兒

《刺客教條》對古建築嚴謹的考究吸,也吸引了更多非玩家的建築和旅行愛好者進入遊戲參觀,有一位知乎網友特地在去旅遊前玩了《刺客教條:啟示錄》,他表示在「親眼看到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時就哭了」,建築內部和遊戲的契合度幾乎是100%。

圖
《刺客教條》中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圖/ 愛范兒

此外《刺客教條:起源》還推出過一個探索模式,就是為了讓玩家在沒有戰鬥和任務打擾的情況下,遊覽亞歷山大城等古埃及名勝,每個景點都配有語音導覽,可以說是一部生動的古埃及紀錄片。

圖
圖/ 愛范兒

類似的遊戲還有不少,在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有哪些遊戲地圖夠廣、畫質夠好,以至於都可以在裡面旅行、觀光了?》,除了《刺客教條》,《孤島驚魂》、《上古卷軸5》、《秘境探險系列》都是被提及較多的遊戲。

你可能已經註意到了,在這個話題中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地圖夠廣、畫質夠好」,這也是在遊戲中旅遊越來越越受歡迎的關鍵。

越來越逼真的畫面,模糊了真實和虛擬的界限

去年9月,一位叫做庫拉姆·納瓦茲·甘達普爾(Khurram Nawaz Gandapur)的巴基斯坦政客在Twitter上分享了一段視訊,視訊中,在一架客機正在降落,跑道上突然出現了一輛油罐車,千鈞一發之際,客機及時拉升,避免了一場災難。

圖
圖/ 愛范兒

庫拉姆·納瓦茲·甘達普爾(Khurram Nawaz Gandapur)對機長的英勇表現表達了由衷的敬意:

一架原本會遭遇嚴重災難的飛機,在飛行員處變不驚的處理下奇蹟般地脫險了。

正當人們以為又一個「薩利機長」般的英雄誕生時,卻發現了一些不妥。原來他分享的這段視訊並非真實發生,而是來自《GTA5》遊戲,發現自己擺烏龍後,庫拉姆·納瓦茲·甘達普爾(Khurram Nawaz Gandapur) 很快也刪除了這條Twitter。

這也引發了一個討論:「遊戲已經可以逼真到讓人分不清真實和虛擬嗎?」儘管這種情況很少出現,但某些遊戲畫面恍惚之間也會讓人產生錯覺,而不斷成熟的技術正在模糊真實和虛擬的界限。

比如這兩年被玩家們津津樂道的光線追蹤技術,突破了光影無法實時渲染的瓶頸,借助演算法來處理、構建出更逼真的光影效果,無論是太陽光和水面的折射,還是雲層移動而變化的陰影,都更趨近於真實,可以讓遊戲畫面的逼真程度媲美電影大片。

圖
圖/ 愛范兒

從3D、4K、高幀率、光線追蹤技術,到數得清毛孔和髮絲的人臉建模,這一切都讓我們距離真實的遊戲世界越來越近,但只有這些是無法和真實世界的體驗相提並論的。

上面這些都只是視覺層面的體驗,要構建《一級玩家》裡那樣的虛擬世界,各種觸覺的反饋和交互不可或缺。儘管如今遊戲畫面幾乎可亂真,但在遊戲中旅遊同樣會失去很多樂趣。

其實《Xbox易行指南》在官網上一篇文章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當你走下飛機時,你會感受到;
當你第二天早晨醒來,打開臥室的窗戶時,你會感受到;
當你第一次走進陌生城市的黃昏時,你會感受到;
當你達到一個新的地方,那種新鮮感會從全方位注入你體內;
這與你輕鬆決定的景點無關,也不僅僅是目的地的累加;
不過,這正是我們旅行的原因。

當以上這些感受都能在虛擬世界體驗到的那一天,在遊戲中旅遊或許才會真正流行起來。不過這樣不妨礙我們現在就進入遊戲感受別樣的旅行體驗,剩下的只能交給時間了,就像我們之前在《為了追求一個更真實的遊戲世界,我們還缺乏什麼?》一文中曾說過的:

也許在那個技術更為領先的未來,遊戲會無限趨近於現實,但又無關乎現實。

責任編輯:林芳如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Xbox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