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鏡頭打開,10兆元線上教學商機來了!企業講師、大學教授第一線實戰心聲

線上教育、遠距教學隨著疫情迎來爆發,碎片化、即時性等優勢讓其成為少數逆勢成長的產業。不過,身處教育第一線的企業講師與大學教授,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根據媒體《eEearning Industry》的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線上學習市場為1,070億美元(約新台幣3.2兆元),到2025年有望成長至3,250億美元(約新台幣9.75兆元)。

受到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影響,加速全球線上教學市場的進程,10兆元台幣的龐大商機有望提前到來。英文學習平台VoiceTube、學生線上家教媒合Snapask、線上教學平台Hahow、遊戲學習平台PaGamO都在疫情期間傳出佳報,迎來流量或學生數量的新高。

在疫情衝擊下,企業講師面臨案量減少轉攻線上,或是因學校傳出確診案例被迫停課的大學教授,面對一路叫好的線上學習,他們有些不同的意見,來聽聽第一線教育情況。

企業講師加快「線上化」腳步,防疫外還有三大好處

在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內訓的課程被迫取消,人資只好轉往求助線上學習平台,企業講師也被迫「上線」。線上學習平台Hahow(好學校)就表示,企業內訓的客戶數從去年底至今年三月以來,已成長3倍,單月有超過100位老師詢問開課。

前晶華麗晶酒店集團顧問、學堂講座共同創辦人,現為講師的方植永就分享道:「一些重心在中國的講師,課程也都被取消,最多有聽說掉了整整90%,影響相當大。」方植永自己也有一些課程被迫延後、取消,「線上課程本來就是一定要做的,只是現在要加快腳步。」

超級店長學_方植永+洪毓璞+齊立文_2019-03-11_賀大新攝影_7249.JPG
現職為講師的方植永認為,疫情加速了教學線上化的腳步,但仍不會完全取代線下課程。
圖/ 經理人

過去習慣面對面授課的講師,在走向線上化的路上遭遇到不少困難,從拍攝手法、拍攝器材、內容、品質各方面都必須重新調適,講師必須選擇自行學習,或是委由專業的課程製作團隊來協助產製內容。

課程內容自然也必須調整,「實體課程5-8小時,要變成錄影15分鐘,或直播90分鐘的內容,所有的操作手法都要改變。」方植永進一步說明,過去授課時可以用桌遊、小組討論等多樣的雙向互動方式,線上學習則比較單向。

方植永也點出轉往線上教學的三大好處: 收入、宣傳與國際市場

由於講師的特性類似於接案人員,休假、生病、沒案子收入就會銳減,線上教學有望帶來穩定被動收入。此外,對於講師來說,擁有線上課程也方便客戶(企業、個人)有不同的管道可以事先了解教學方式與內容,以及有機會因為線上學習平台的國際擴張,打到更廣大的客群,「所以我覺得線上課程非做不可,但比例大概會是7:3。」

7成是線下、3成是線上,似乎與想像中不太一樣,方植永笑著解釋:「就像五月天的演唱會有藍光DVD,現場感受的能量還是完全不一樣啊。」

線上與否不是重點,大學教授:學生需理解學習動機

除了企業課程之外,傳統的大學教育也受到疫情影響。3月30日深夜,一名台灣師範大學的學生確認感染武漢肺炎,4月9日再度傳出新一例確診案例,達到停課標準,台灣師範大學全校停止實體課程,改成遠距線上教學。

遠距教學_上課_學習
受到疫情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改成遠距線上教學。
圖/ shutterstock

全體師生在一天內被迫要適應想像中的未來生活,系所助教們紛紛開始找尋適合的線上教學平台,不只要讓學生知道去哪學,還要讓老師「會用」這些工具。

但實施兩週以來,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系主任徐敏雄的感想有點複雜,劈頭就說自己的感受可能跟其他人「不太一樣」,「老師的確要學習一些新的操作跟技巧,但是科技的問題都好解決,重點還是在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

徐敏雄提到,學生線上上課時,不一定都會把鏡頭打開,沒有辦法直接與學生互動,似乎是老師一個人在演獨角戲,「缺少一種被聆聽的感覺。」過去在課堂上能觀察學生的表情與反應,來調整教學方式與步調,轉往線上後卻缺少了類似的實體線索。更別說需要討論、實作,甚至是訪談的課程內容,現在都被迫改成「提案分享」。

再加上線上教學,為了要知道沒開鏡頭的學生們是否專心,甚至是否在電腦前聽課,徐敏雄也會點名學生來回答題目,「有時候他們可能30秒才會回應,因為有人丟訊息跟他說:他被點到了。」

徐敏雄並不是生氣學生不專心,而是他認為師生中應該存在最基礎的信任關係,「學生要知道為什麼要來學習、理解自己的學習動機,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然線不線上都沒有用啊。」

延伸閱讀:Zoom被禁了該改用哪款工具?教師實測10款視訊軟體

責任編輯:陳映璇

關鍵字: #武漢肺炎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