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微軟新創加速器第二期Demo Day於日前圓滿落幕,現場吸引許多產官學研重量級人士到場,包括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胡貝蒂副處長、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王世方等人皆蒞臨現場,針對微軟新創加速器為台灣新創所提供的協助,表達高度地支持與肯定。
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指出,過去二年,微軟新創加速器共培育了32家新創團隊,應用面向涵蓋金融、醫療、製造、零售、電商等各大產業,獲得創投企業資金挹注共約新台幣3.8億元,創造出共計61個專案合作,累計超過 5.3 億元以上的商機,其中更有7家新創公司已經成為微軟全球合作夥伴。「這還不包括簽訂MOU(備忘錄)等訂單,」孫基康驕傲的說。
以「協助新創成功」為目標 形塑微軟新創加速器兩大特色
從微軟新創加速器繳出的成績單來看,微軟協助新創團隊創造的銷售商機,比募資規模還要大,這其實相當不容易,卻也正好反應出,微軟當初成立新創加速器時所強調的精神:讓微軟為新創所用、全力協助新創成功。
台灣微軟專家技術部總經理暨微軟新創加速器執行長胡德民表示,新創和加速器的合作內容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協助新創尋找工作空間,第二階段是提供企業營運上所需要的課程,第三階段為與企業對接。目前大部分的孵化器或加速器以及新創公司的合作,多停留在第一和第二階段,而微軟看到與在努力的則是第三階段。
特色1》動員全公司力量 協助新創完善解決方案
在成立目標與定位不同的前提下,微軟新創加速器形塑出兩大不同於其他加速器的特色。第一、將新創視為合作夥伴,動員公司由上到下所有資源,協助新創完善解決方案。由於微軟長期服務企業客戶,非常瞭解客戶需求,可以結合微軟自身資源,從各個不同角度去補強新創不足之處,讓新創的解決方案能夠被企業接受。
也因此,在新創加速器的初選入圍階段,微軟主要部門的高層主管都會參與,親自瞭解新創的解決方案,並評估可能的市場機會。當新創團隊進入新創加速器後,微軟的技術、資安、物聯網、AI研發等不同部門員工都會參與,協助新創將解決方案變得更完整。同時提供一系列針對性的訓練,讓新創具備經營企業商機的能力,甚至還會引導新創釐清商業模式,進行合理訂價。最後再經由微軟業務同仁的保駕護航,打造出一套真正可以幫助新創實現企業商機對接的有效方法。
特色2》協助新創縮短銷售週期 提高市場存活率
第二個特色是,站在協助新創成功的基石上,提高新創團隊的存活率。過去數十年,微軟在與企業客戶合作的過程中,建立了相當緊密的信賴關係,由微軟帶領新創去對接企業,是新創開發企業客戶一個很好的開始。此外,在推薦與媒合解決方案之餘,微軟更關心新創如何成功取得企業客戶的合作案。
如同前述所提,微軟成立新創加速器的目標就是「協助新創成功」,而衡量成功與否最直接的指標,就在於微軟能夠協助新創接下多少案子。這並不是為新創上幾堂課就能實現的目標,需要微軟相關同仁持續地投入心力,在新創和企業客戶間不斷溝通。在一路走來的過程中,微軟也淬練出一些最佳實踐,更清楚自身可以為新創提供哪些協助。
舉例來說,企業在導入解決方案時,一定會要求POC,但是新創資金有限,當POC期間太長時,很容易影響正常營運,如何說服企業縮短POC期間,甚至協助新創與企業明確定義POC範圍,這就是微軟所能努力的方向。胡德民更進一步透露,之前曾經透過外貿協會引薦新創加速器中某個團隊的解決方案,該企業因為有外貿協會和微軟的居間協調,甚至連POC都不做就直接導入。
「微軟縮短了新創解決方案的銷售週期,讓新創能夠提高在市場上存活下來的機率,而這正好也是近年來政府推動台灣新創發展的目標,」胡德民說。另外,孫基康補充指出,過去兩年與新創的合作,不只是對新創和企業客戶有幫助,台灣微軟其實也獲益良多,當內部的各部門同仁,及外部相關的支援體系,一起為了協助新創成功的目標而努力,彼此就好像一個團隊、一個生態系統般,孫基康用「Really work as one team, really work as one Eco system」來形容這個過程,台灣微軟在這個過程中不只學習到創新,也凝聚更強大的向心力。
Demo Day之後 才是微軟與新創合作的開始
「Demo Day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胡德民感性地強調,微軟把新創團隊視為長久合作的伙伴,這種合作關係將會持續進行下去,不會受限於結業。
對於已經從新創加速器畢業的新創團隊們,微軟期許能將他們推進成為微軟全球合作夥伴,跟著微軟遍及全球各地的業務團隊們,一起進攻全球市場。至於尚未加入微軟新創加速器的團隊們,孫基康和胡德民則希望與他們相約2021年第三期微軟新創加速器,不只持續深耕製造、醫療、零售、金融等產業,更將以過去兩年的經驗為基礎,擴大入選團隊的規模,讓台灣有潛力的新創團隊能夠被更多企業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