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華航、長榮都撐不住,只有這家賺到錢!一張圖看6大國航寒冬下的成績單
【圖解】華航、長榮都撐不住,只有這家賺到錢!一張圖看6大國航寒冬下的成績單

除了在防疫上交出亮眼成績單,國際普遍受到重創的航空產業中,台灣六家國籍航空公司,靠著靈活的變通的策略,至今未傳出倒閉或裁員的消息。

受到疫情衝擊將滿周年,各家航空公司營運狀況究竟為何?根據交通部民航局最新統計,今年前三季,六家國籍航空累積虧損金額達85億元,僅有立榮航空公司賺錢,其中又以長榮航空虧損最多,若第四季大環境不見好轉,交通局預估,全年六家國籍航空虧損恐突破百億。

《數位時代》透過一張圖表,回顧台灣航空業,過去一年在疫情下的表現。

航空雙雄第三季大虧,超前部署後疫情時代貨運商機

先從航空雙雄看起,華航第三季虧損7億793萬元,累計前三季虧損20.2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華航第二季受惠貨運,繳出獲利24.59億元的好成績, 是所有國籍航空中,唯一「由盈轉虧」的業者。

長榮第三季虧損18億795億元,創2009年第四季以來單季最高, 也是第三季虧損金額最多的業者 ;累計前三季虧36.42億元,每股虧損 0.75 元,幾乎快要虧掉去年一整年的獲利。累計航空雙雄今年前三季共虧掉近 57 億元。

相較於其他業者,華航、長榮本身有較多的廣體客機、貨機,可以搶賺貨運生意,第三季之所以沒能受惠於貨運,跟疫情的走向有關係。目前國際疫情已成常態,許多非緊急的醫療物資、貨品也早就超前部署,改由運費較低的海運來運輸,不像第二季時,因為疫情在歐美急速升溫,有許多緊急的醫療物資、科技零組件,需要透過航運緊急送達。

此外,華航先前也指出,根據華航說明,主因是各國因為疫情持續實施邊境管制與嚴格檢疫措施,讓客運需求進一步降低,導致許多航班取消,總計今年前三季,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72.23%。董事長謝世謙日前也透露,第三季貨運運能有些微下降。

除了客運進一步的衝擊,其實華航集團旗下,還有航集團旗下還有華信、台灣虎航、華膳等子公司,像是台虎為廉價航空,經營短程國際線,機隊都是單走道的窄體客機,本身貨艙就小,載不了太多貨物,用客艙載貨也不符合成本,更沒有純貨運機隊,很難吃到貨運生意,華膳空廚也因為客運量降低受衝擊,嚴格來說,華航靠著貨運本業勉強獲利,第三季主要受到子公司影響呈現小虧。

華航
華航預計在第四季還會引進第一架777F貨機,強化貨運競爭優勢。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未能延續氣勢,華航第3季虧損7億!貨運營收年底能再翻漲一波嗎?

然而,兩大航也早已針對後疫情時代部署,華航本身旗下有18架 747-400 全貨機,規模是全球第六大的航空貨運公司,這款機型的優點是載運量大,也靈活運用客機腹艙載貨,提升貨運運能,更預計在第四季還會引進第一架777F貨機,強化貨運競爭優勢。

至於長榮航空,目前旗下共有五架全貨機,長榮航董事長林寶水日前表示,客機已調整經營策略,轉為類貨機使用。看好後疫情時代民生物資出貨、產能恢復的趨勢,貿易戰與產業供應鏈的變化與遷徙,將影響空運布局,九月分正式拍板,跟美國波音公司(Boeing)達成協議,要將尚未交機的的7架787-10型客機,改成三架777F型全貨機、四架787-9型客機。

客運復甦目前看來短期內仍無望,展望未來,第四季因為有雙11、感恩節、聖誕節等購物節慶,是航空業傳統的旺季,預計會有龐大的跨境貨物寄送需求,空運有機會一路旺到明年農曆年。

延伸閱讀:長榮上半年慘虧18億,貨運營收卻增加7成!夾縫求生轉單多買3架貨機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間新冠疫苗測試屢屢傳出好消息,妥善配送疫苗,將是全球抗疫的關鍵。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先前預估,若要將疫苗配送給全球人口,需要約8000架次波音747貨機,才能滿足需求,若疫苗能順利問世,旗下擁有龐大波音 747 貨機機隊的華航,有望因此受惠。

長榮航空
長榮航總經理孫嘉明,曾在七月法說會中表示,「內部正評估添購新貨機、擴大客機改貨機。」
圖/ 長榮航空

星宇累計虧損34億!新航線照開、新機引進計畫也不變

今年才剛成立就碰上疫情亂流的星宇航空,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根據交通部民航局數據,星宇第三季虧損6億7451萬元,累計前三季虧損19億8,729萬元,在六家國籍航空中,虧損金額排第三。

星宇情況較為特殊,因為才剛成立不久,旗下只有四架窄體的A321neo客機,員工也僅有一千多人, 從營運起到今年九月,累計虧損金額達到34億8,699萬元。 主要原因在於,星宇將大量的資金用於公司支付訂購新型A350-XWB客機、興建運籌中心、保稅倉庫、維修廠棚等基礎建設支出。

星宇航空
星宇接下來無論是交機的13架A321neo機隊,還是將於2021年初落成啟用的星宇航空運籌中心等,各項軟、硬體建置都會依原訂進度穩健進行、如期到位。
圖/ 星宇航空

不過,無論是星宇航空的發言人聶國維、董事長張國煒,都曾多次對媒體表示,初期的虧損都屬於預期內。朝陽科大飛行與民航人員技術系籌備主任盧衍良也曾分析,一家新成立的航空公司,在開航的前5~10年注定燒錢虧損,不必期待有盈餘,因此,業者通常會備妥5~10年營運的資金。

面對疫情特殊狀況,星宇也靈活改變策略,陸續復飛澳門、檳城航線,利用客機腹艙載貨策略,搶吃貨運商機。近期也宣布增開曼谷、大阪、東京、吉隆坡等航線。

「在全球疫情未能控制的情況下,策略改變是必要的手段,」星宇航空執行長翟健華強調,星宇航空的願景不會因此改變,接下來無論是交機的13架A321neo機隊,還是將於2021年初落成啟用的星宇航空運籌中心等,各項軟、硬體建置都會依原訂進度穩健進行、如期到位。

延伸閱讀:星宇加開航吉隆坡航線、推台北-台南微旅行套裝!為何超前佈署後疫情航空市場?

唯一廉航「台灣虎航」,搶賺國旅、貨運生意求生

華航旗下的「台灣虎航」,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低成本航空,主要經營短程國際線,機隊都是單走道的窄體客機,疫情下,廉價航空受到衝擊,又比一般航空更大。

今年第三季虧損3億8200萬元,累計前三季虧損9億5114萬元,虧損金額排第四。虎航並沒有坐以待斃,反而更積極的拓展財源,看見離島旅遊熱潮,將飛機濕租給同集團的華信,還跟旅遊體驗電商平台KKday,合作「航空體驗營」、「偽出國」等行程。

【KKday獨家販售】台灣虎航 航空體驗營(圖_台灣虎航提供).jpg
台虎成為國內首家,使用單走道客機執行客艙載貨的航空公司,並積極爭取「包機」生意。
圖/ 台灣虎航

同時,也向民航局提交客艙載貨的申請,也在5月拿到許可,成為國內首家,使用單走道客機執行客艙載貨的航空公司,並積極爭取「包機」生意。

受惠於國旅大爆發,立榮成唯一賺錢航空公司

華航、長榮旗下的子公司華信、立榮,則因受惠國旅大爆發,受到的衝擊稍微小一些,第三季兩家航空公司都有獲利,其中立榮航空則是唯一累計前三季獲利。

華信航空主要經營國內、兩岸,以及部分國際航線,今年第三季獲利6,690多萬元,累計前三季虧損2億7,212萬餘元。

六月份開始,因政府推出振興補助等方案,國旅受惠大爆發,華信航空在這波旅遊潮中扛下重擔,負責離島以及國內航線運輸,因為人潮大爆量,暑假期間,華信還曾跟同集團的台灣虎航濕租A320客機,今年11月,也向華航濕租1架波音738飛機,飛金門航線。

立榮航空
立榮航空是國內六家國籍航空中,唯一有賺錢的業者。
圖/ 立榮航空

華信表示,暑假期間載客平均都有85%以上,又以澎湖、金門、台東最熱門。會出現虧損,主要是其經營的兩岸航線仍無法復飛,加上國內航線使用E190噴射客機執飛,營運成本較高所致。

立榮航空主要經營國內、兩岸,以及部分國際航線,累計前三獲利3億7,700餘萬元, 是國內六家國籍航空中,唯一有賺錢的業者。 主要原因同樣是受惠於國旅爆發,比華信更有優勢的地方在於,立榮國內線全部採用效率高、成本低的ATR72-600型客機執飛,成本節省下,繳出賺錢的亮眼成績單。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奪下證券界奧斯卡《金彝獎》: 元大證券改寫「行動投資體驗」打造新一代行動下單APP

元大證券「投資先生 APP」獲第18屆金彝獎肯定,不僅成為市場公認的創新典範,也象徵元大證券已將數位服務從工具升級為支撐「投資人體驗」的數位基礎設施。

在下單APP已成證券業經營「標配」、交易介面越做越像的今天,要在市場上創造競爭力並不容易。 然而,元大證券的投資先生 APP 卻交出一份極具說服力的成績單 ,不僅累計下載突破 560 萬次、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 萬人,穩坐全台新一代行動下單平台, 在近日剛公佈得獎名單的 「第 18 屆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金彝獎」中,更一舉奪下「傑出金融創新獎」殊榮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在人人都有下單APP的時代,它到底如何打造差異化,獲得投資者與評審的肯定?「我們認為,這次得獎的關鍵並不是來自單一功能,而是評審看見了完整而連貫的行動投資體驗」元大證券表示。

投資先生 APP 在2025年全新改版後,成功串起投資旅程的每一個節點,從線上開戶、市場資訊取得、交易下單,到帳務查詢與投後管理,讓使用者可以在單一 APP 裡完成大多數投資決策所需的關鍵流程,減少在不同 APP 之間來回切換的時間與不方便,有更多時間可以去瞭解市場資訊、優化投資組合與投資成效。

從客戶痛點出發的改版藍圖,讓投資旅程更順暢

元大證券指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源自於團隊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洞察。 自 2018 年上線以來,元大證券便持續蒐集使用數據與用戶回饋,逐步梳理出投資人在行動投資旅程中常遇到的關鍵痛點。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首先,是過往臨櫃開戶流程繁瑣又花時間。其次,許多投資人同時擁有多項金融資產,每一種資產都有各自對應的 APP,常常要在不同 APP間反覆切換,難以快速掌握整體資產狀況。第三,APP 介面採固定版型,投資人每次都得層層點選才能找到所需資訊,操作體驗難以提升。第四,市場波動快速,但投資人又難以時時刻刻緊盯盤面變化,一個不留意就可能錯過絕佳的進出場時間。最後,在時間有限、資訊繁雜的情況下,許多投資人沒有足夠時間深入研究商品,只能依賴親友建議做決策,投資過程缺乏個人化引導與專業支持。

這些長期困擾投資人的問題,為投資先生 APP 的改版計畫指出了明確方向: 不僅逐一拆解這些痛點,更要串起各個投資節點,打造出一條更順暢的行動投資動線。 正因如此,投資先生 APP 2.0 推出5大創新設計,並依照投資人的實際操作流程,將這些創新整合成更直覺的投資路徑,讓使用者能夠一步接著一步操作,投資流程自然更連貫、順暢。

創新1、一戶五開》讓開戶變快、變簡單、也變更安全

在投資旅程的第一站,元大證券推出「一戶五開」創新服務,整併證券、複委託、財富管理、銀行台幣扣款與外幣扣款5大帳戶的開戶流程,使用者只要一次申請、一次驗證,就可以同步開立這5大帳戶。過程中,亦結合 OCR 與銀行資料共享機制,自動帶入部份資料,讓使用者從原本近 60 個欄位的填寫量,一口氣降低至剩下五分之一,整體開戶時間也縮短至 約 5 分鐘

元大證券強調,「一戶五開」服務不只是把流程變快、為投資者重新定義開戶體驗,更重要的是,同步降低詐騙風險,藉由將身分與資料比對前置化的做法,在開戶端就能攔截高風險樣態的交易,而統一的驗證軌跡也能降低人為錯誤與資料偽造的可能。

創新2、客製化投資首頁》打造個人專屬投資儀表板

完成開戶後,進入日常使用階段,投資先生 APP 推出「客製化投資首頁」的創新設計,以卡片式模組架構,一次整合台股、ETF排行、研究報告、行事曆等16種功能模組,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增減模組,並透過拖曳方式調整順序,打造個人專屬的投資儀表板 ,讓 APP 不再只是資訊堆疊,而是更貼近每位投資人決策節奏的個人化入口。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創新3、智能貼標》把個人化體驗從介面設計升級到內容推薦

在個人化體驗上,投資先生 APP 不只提供客製化投資首頁,還進一步導入「智能貼標」機制,讓個人化服務從介面配置走向內容推薦。元大證券透過數據分析 自動辨識用戶的投資屬性並建立標籤 ,據此進行個人化訊息推播,提升內容相關性與觸及率。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這項設計的價值在於,它能隨著投資人所在的投資階段動態調整內容,不論是新手需要基礎知識,或是進階投資人關注市場機會,都能收到更對時、對題的資訊。

創新4、智能條件單》不必盯盤也能照策略走

當投資人準備進場時,投資先生 APP 的「智能條件單」便成為策略執行的重要助力。此功能同時支援台股、美股與期貨交易,讓投資人透過自動化條件設定,提高策略落地率並強化風險控管。

目前智能條件單共提供六大應用情境,並支援長達 90 天監控,滿足不同類型投資人的需求,也獲得許多投資人高度肯定。以台股為例,智能條件單至今已累積逾 10 萬名使用者、創造超過新台幣 700 億元的成交金額,顯示 自動化策略工具 已成為越來越多投資人的日常操作利器。

創新5、元大集團資產總覽》14 類資產一次看清

最後,在投資後的資產管理階段,投資先生 APP 運用集團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打造更完整的資產全貌檢視能力,讓投資人能在單一介面一次 總覽多元金融商品

元大證券串接元大金控集團內各子公司共 14 類資產,免去過往跨 APP查詢資訊的麻煩,使用者僅需完成一次身分驗證,即可跨平台查詢證券、銀行、期貨、投信與人壽的資產,至今已寫下每月使用人次逾 2 萬次的好成績。

元大證券
圖/ 元大證券

展望未來,元大證券將持續以「投資體驗先行」作為產品迭代的核心原則,讓既有的服務主軸走得更穩定、更順暢,也更貼近日常使用情境。同時也會持續關注新興技術的發展,於技術成熟且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謹慎引進,讓數位服務真正成為投資旅程中的穩健助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