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求職信藏病毒!鴻海、中油接連被駭,企業該怎麼防範?資安專家一次解答
一封求職信藏病毒!鴻海、中油接連被駭,企業該怎麼防範?資安專家一次解答

「我們是Fancy Bear,即將在X月X日攻擊你們的伺服主機,除非匯款20個比特幣到指定錢包,否則你的客戶服務將完全中斷。 我的名氣歡迎去Google搜查看看,先前紐西蘭交易所遭受的攻擊(編按:導致四天股市交易中斷)就是我做的,給你一週時間準備,跟損失的企業商譽跟客戶信任相比,這個金額其實很便宜。」—Fancy bear

勒索.jpg
一封真實勒索信,從一個名為Fancy Bear的駭客組織發出。
圖/ 安碁

這是一封真實的駭客攻擊威脅信件,10月寄給一間台灣屬一屬二大型跨國集團,結局是這番攻擊預告被資安專家們擋下,但這封信背後顯示的,是跨國駭客集團的囂張,及網路攻擊事件的頻繁。

近期美國能源局、核子安全局遭駭,鴻海北美廠區也遭勒索病毒入侵,台灣境內包括仁寶、研華、中油先後傳中毒,網友間風傳駭客勒索信,都是指定受害者要在期限內支付比特幣,才能解毒。

比特幣因為交易隱密,不易被追蹤,全球企業拼雲端化,更使得駭客攻擊機率增加,在科技大廠事件頻傳下,資安重要性浮上檯面,為何愈來愈多大型企業被駭?究竟如何中毒的?誰交付「贖金」呢?《數位時代》透過訪談資安專家安碁資訊技術副總黃瓊瑩及資安長顧寶裕,將駭客勒索事件科普知識一次分享。

黃瓊瑩.jpg
安碁技術副總黃瓊瑩。
圖/ 安碁
顧寶裕 安碁
安碁資安長顧寶裕。
圖/ 王郁倫攝影

Q:為何大型企業常報導遭駭?他們不是在資源上,對資安防護意識上,都比中小企業更高嗎?

顧:這種大規模感染病毒事件,過去駭客是亂槍打鳥,到處攻擊,對方中毒後就會要求錢,偏向小型攻擊,但現在駭客多半組成大型團體組織,有分工,針對大企業動輒要求百萬美金贖金,因為更有效率賺更多。

Q:中勒索病毒的管道有哪些?

黃:中勒索軟體大致可以分四類。
1. 網站突破:最常見是「無主主機」,在很多大企業單位,很多沒在用的主機系統忘記下線
2. 具備上傳功能網站:比方政府各部會有民眾陳情功能,可以夾檔申報,這很容易被網頁木馬(Webshell)木馬程式攻擊,防毒軟體完全偵測不到,有些網站我們一查可以抓到100多個木馬程式
3. 控制AD(集中式目錄管理服務)帳密外洩
4. 很多資訊系統管理者,會到處登入不同電腦做主機維修,但很可能該電腦是被感染的,密碼就遭竊。

Q:可否讓我們理解,在防毒軟體或防火牆下,到底科技大廠怎麼中毒的?

顧:員工電腦跟網站是主要弱點,尤其員工工作上必須收信,點了就會連結到外網,比方駭客會寄發「免費抽獎/演唱會門票」之類的信,員工點進去,病毒就會進入企業網路摸索收集資料,探知哪些人是做業務的,然後寄發業務相關郵件給員工。
駭客都是有計畫的,他會先丟釣魚郵件,看員工會不會開啟,或從周邊裝置如隨身碟下手放毒,一旦侵入企業內網再埋伏搜索,很可能會花幾個月功夫;也有可能是給員工一個釣魚網站網址,或者掃描企業網站,找弱點,對他們來說,花一番功夫也沒關係,因為報酬很豐厚。

企業的資訊部門一定也會重兵防守,所以很多時候是發給企業員工釣魚郵件,慢慢感染同事電腦,再從內部網路鑽到漏洞,藉此側錄AD主機的帳號密碼,一旦拿到帳密,就能成功感染AD主機。

釣魚郵件難「零中毒率」,員工開信應提高警覺

Q:那麼訓練員工不要亂開信有用嗎?企業中毒後,會究責開釣魚信的員工嗎?

黃:我們10年做過100萬次釣魚郵件內部測試,沒有遇過中毒率零的,顯示這真的很難,但內部釣魚信測試只是要讓員工提高警覺性,不能保證不出問題。

曾經有一個案例是,醫院的人資部門收到一封來自雅虎信箱的求職信,很誠懇的內容,自我介紹工作經驗並附上履歷檔案,後來發現該檔案夾後門。人資工作就是徵才,究責這個很難,不可能要求人資不開履歷信,這也是駭客很用心的地方,難道你要人資「用肉眼掃毒」嗎?

另一個詐騙很簡單叫變臉郵件詐騙(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 BEC),駭客模仿供應商來往信件,郵件地址只有差一個字,比方O打成0,銀行行員看跟往常往來信格式一樣,沒有看清楚,例行匯款就匯出去了,行員必須提高警覺。

駭客Hacker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仁寶、中油資安接連中標!緯創的「白帽駭客」自製釣魚郵件,釣出上當員工

Q:駭客如何威脅企業付款?。為何會一下子大規模中毒,可否說明真實可能的現況?

顧:國際上有很多活躍的駭客組織,比方已經退休的MAZE,這些駭客集團有做分工,組織化,他們知道要廠商肯付錢,必須讓廠商「短期內大規模中毒」,否則難以迫使企業支付,企業會肯付錢是因為「需要快速恢復原狀。」

舉個例子,比方兩個小時內讓一萬台電腦中9000台電腦中毒,要一台一台修太耗時,企業老闆無法處理時,就可能會支付。這是駭客希望施壓壓力。

因此關鍵是短期內,大規模中毒,那麼關鍵就是就是透過「派送技術」,比方防毒軟體會更新病毒碼,他們最常攻擊AD伺服器/資產管理伺服器/防毒軟體中控台,一旦這些主機中毒,就跟更新病毒碼一樣,會派送病毒給所有企業內電腦,造成大規模中毒。

Q:中毒後會有什麼勒索模式?有些駭客威脅曝光企業機密?

顧:病毒有很多種,有些是有後門,可以加密企業資料時備份一份在駭客端,駭客會威脅不給錢就公佈企業資料,或地下網站再賣一次,但駭客必須有資料儲存容量,另一種最直接是加密企業硬碟內資料,不把資料拿走。

駭客也講究信用跟評價?企業真的會付錢嗎?

Q:真的有企業會付款嗎?

顧:你不會知道企業到底有沒有付錢,有時候你看新聞,外匯公司當機兩週後,突然就恢復正常了,但企業付款也不會講,真的支付也不會是公司名義支付,很多會透過第三方白手套支付,或者透過第三方跟駭客討價還價。
目前聽過的駭客拿到錢,都會給鑰匙,企業拿到鑰匙,9000台電腦同時複製金鑰,半小時內就會恢復所有資料。

Q:駭客這麼有「誠信」,拿錢會真的給金鑰?付款給駭客,會不會讓他食髓知味,再來攻擊?

顧:幾乎都不會發生(拿錢不給鑰匙),因為這樣一來,駭客圈都會知道這個人沒信用,且受駭客戶也會去到處講:中毒千萬別給XXX錢,因為XXX不會給鑰匙。

根據過去經驗,付款都能拿到鑰匙,駭客的信用是在的,但這是為了存活/繼續生活的手段,所以被駭者才會支付,甚至廠商都是透過白手套公司去打折討價還價,做一些協議,要求未來不再攻擊。

通常勒索完,已經給錢了,主機解密後還留有病毒,這真的沒辦法知道,當然企業必須立刻內部加強資安部署,但駭客拿錢後,目前還沒聽過哪家公司被打兩次。

駭客_Hacking_shutterstock_180687500.png
駭客做事也需要講「信用」?
圖/ shutterstock_

延伸閱讀:鴻海北美廠遭駭客病毒勒索!被要求比特幣當贖金,官方:一毛都沒付

Q:可否給企業防駭幾個建議?

黃:建議AD最高管理者不能出門,權限要分層,或做很多設計SOP流程,否則只要一點被突破,最高管理者帳密就會曝光。
其次網段要切割,跟內部串連要做一些功能分工,不能暢行無阻,否則最高權限被瓦解後,駭客建立立足點後,就中毒了。
另外遠端連線或外部連線,國外協力廠商來更新軟體,網路芳鄰上傳下載檔案,都很容易中毒,若在家辦公,員工家裡電腦有污染或資訊服務託管業者中毒,連回公司主機也可能讓企業中毒。

未來趨勢:水電力等關鍵基礎設施做資安

Q:企業中毒後怎辦?

黃:廠商如何清理加強防護有兩點,一是復原、二是調查。

但兩者是矛盾的,復原後就不好調查證據,調查中如何復原。復原後,怎知道感染源頭清除了沒?所以企業要緊急應變,有步驟,統一指揮,才不會亂,不會把調查證據被抹掉。其次要先把把惡意程式清理乾淨,才復原。復原後,若源頭沒找到,會又被感染。所以這要有強有力指揮。

我給企業關鍵一句話:查找原因,弱點補起來。這考驗管理能力,主機管理能否即時,中毒後是否可以侷限只在這台電腦,不要蔓延,我們不可能零危險,但資安監控中心(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SOC)是可以監控抓病毒。

Q:資安趨勢是什麼?水電公司也開始防毒?

顧:資料顯示OT(營運技術系統)攻擊事件增加中,比方伊朗駭客去攻打以色列淨水廠,希望控制加藥系統造成大規模中毒事件,這屬於國家級攻擊,關鍵基礎設施如金融醫療或民生水電若遭駭,會引發後果,所以國家也開始重視,行政院已經要求8大關鍵基礎設施要建立情資分享平台(ISAC)。

水電等基礎設施的機器設備,跟資安監控的電腦不同比方西門子或施耐德控制系統,與一般資訊系統不同,走封閉設備,學習攻擊的駭客少,有的話多半是國家級駭客。

不過,現在工廠管理電腦也開始用Windows,會連線,也常會導致IT(資訊技術)中毒,讓機器也不能運轉,導致生產停頓,工業控制系統(如煉油塔/發電機鍋爐)跟IT重疊度高,我們也要讓IT不會導致OT(營運技術)當機,現在觀察是工廠端資安教育訓練比較缺乏,廠區應變能力低,OT的資安人才也較少。

台灣券商在紐西蘭交易所被攻擊後,也收到很多威脅信。現在金管會也要求銀行保險業每年作DDoS演練,演練目的要測試電信業者ISP流量清洗力:比方中華電信要幫忙做第一波流量清洗,擋住網路攻擊。或測試內容服務網路(CDN)雲端,驗證耐不耐打,以及銀行內部資安設備測試。

過去OT資安是政府部會專案在做,慢慢民營業者也開始談,高科技園區及工廠慢慢看到有需要,2021年我們也會展開工廠攻防演練,加強OT對資安重視。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