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台灣朋友見到我,都說非常想念華為的手機(笑)。華為的PC過去在台灣沒有太多宣傳,我們現在要加大發力!」華為技術台灣總代理訊崴技術總經理雍海說道。
「華為禁令」生效後,華為手機陷入「斷糧」狀態,早在2020年底時,已經開始停止供貨給台灣各大通路。如今走進華為設立在三創的門市,所剩手機寥寥無幾,賣一支就少一支,賣完即下架。
沈寂近一年,華為在昨(23)日在「華為禁令」事發後,首度在台灣露面召開記者會,發表新筆電,並透露未來針對台灣市場的佈局規劃。沒了手機,接下來的路怎麼走?
手機斷糧仍推折疊新機,不放棄台灣市場
根據市調機構Gartner最新統計,在2020年第四季,華為共計手機出貨3,431.57萬台,市占率為8.9%,已經跌到第五名,和去年同期相比,出貨量減少了41.1%。
即便面對「斷糧」,華為仍在22日發表了新一代折疊手機Mate X2,採用自家絕版處理器麒麟9000,可以見得,仍舊沒有放棄手機市場, 「雖然總部會策略性『封貨』,重新對市場做選擇,但台灣在積極爭取中,我們並沒有放棄台灣。」
早在禁令生效前,華為就提出了「1+8+N」的策略:「1」是指手機,「8」則是八大產品線(PC、平板、TV、音響、眼鏡、手錶、車機、耳機),「N」為各種應用場景。
簡單來說,就是華為早想以手機為核心,建立起自家生態系,而現在沒了手機,華為便注入更大的力道在其他八大產品線上。在這一場台灣久違的記者會上,主角就是筆電。
台灣三大目標:產品轉型、通路重整、品牌重塑
早在2018年時,華為已經在台灣推出第一台筆電Matebook X。而後,再引進了高階的Matebook X Pro、中階的Matebook D 系列,直到23日,再發表Matebook 14。
但是,華為筆電在台灣的市占並不高。內部透露,在2020年華為筆電單月市占率約為3%。反觀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新興市場,如今華為市佔已經超過15%。
「今年PC在台灣最重要的策略,是要完善產品線佈局,這樣才會讓消費者覺得你是一個認真的玩家!」 除此之外,雍海也表示,將推出PC周邊產品,但卡在今年仍產能不足,供貨變數仍很大。
華為這一次針對Matebook 14的合作通路,鎖定為燦坤。
雍海透露,過去華為的通路佈局是以手機產品為主,但現在沒有手機,而轉為更多產品型態後,所有通路、行銷及展店策略都將做出相應的調整,未來會加大跟3C、資訊通路的合作。
面對2021年,華為在台灣的目標,除了產品、應用系統/生態系的轉型,以及重新梳理通路外,最後則是讓消費者重新認識品牌,「台灣普遍消費者對華為的認知是『拍照真好』,對其他產品印象還是比較薄弱,我們要再努力!」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