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台灣市場2020年純電動車領牌數1.2萬輛,雖然僅占整體新車領牌數的2.4%,但銷售量已較2019年同期成長1倍,絲毫未受疫情衝擊,顯現國內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好感度持續增溫中。
電動車擁有功能強大的行車電腦,隨時能將搜集到的數據上傳雲端,這些數據如果被妥善應用,有望產生更大創新應用價值。
近年台灣金融市場興起的UBI車險(Usage-Based Insurance,使用基礎計費保險 ,就是結合行車科技的產物。其依據車主用車狀況,分析時間內駕車相關數據,投保駕駛只要行為優良,就能降低或減免保費,不再以車主年齡、性別及肇事紀錄等項目計算費率。
傳統UBI車險的缺點是,車子必須額外安裝一台車機(OBD)來監測、搜集行車數據;但是車機資料遭竄改的風險較大,車主甚至可能拆下車機、修改內部程式,使得資料可信度易遭主管機關質疑。
2020年,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後稱數數發中心)開發出「電動車車聯網區塊鏈金融平台」,這是台灣目前唯一結合電動車數據的金融產品,車上無須安裝車機,只需透過特斯拉(Tesla)本身的充電網路,就可以搜集行車資料,並將資料儲存於區塊鏈,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測試。
數數發中心區塊鏈技術發展科技術組長楊俊書解釋,該平台採國泰金自研區塊鏈技術,透過區塊鏈不可竄改特性,確保資料可信度,「希望日後車主的行為模式,對應到保險方案時,不要有糾紛。」
搜集特斯拉行車資料,客製3大車險服務
在電動車金融平台上,國泰金可依據鏈上車主的行車資料,串連國泰產險、國泰世華銀行的保險與金融業務,並且基於駕駛行為模型,開發出3大應用情境:
首先是推薦車險商品。 交叉比對駕駛數據及出險理賠案,歸納出不同駕駛行為和風險的關聯性,並在駕駛人頻繁出現相同行車習慣時,推薦相對應的保險方案。
其次為安全提醒。 以營業用車隊為例,值勤期間可透過不同路段的風險統計,當駕駛開GPS導航時,就能事先提醒風險情形,建議相對安全的路段。
提醒服務除了用於保險,楊俊書認為,當車聯網讓所有機器都能彼此溝通,還可以衍生許多新形態服務。例如,當胎壓感測器異常,車子就會發送訊號給修車廠並提醒駕駛檢修,避免意外事故;車主也能直接在汽車App上,透過API(應用程式介面)串接金融機構的金流服務,將費用轉給修車廠。
第三是優化理賠流程。 電動車搜集駕駛行為時,未來可導入連線機制,保戶一旦遭遇風險事故,可快速擷取事故畫面,並即時連線報案。
為測試這個平台的架構是否可行,國泰金必須先取得可信的行車資料,因而找上專門安裝台灣特斯拉充電站的「宅電」( ChargeSmith ) 合作,於2020年6月徵得4位特斯拉車主,進行第一次概念驗證(PoC)。
楊俊書指出,特斯拉是台灣第一大電動車品牌,高達8成車主都使用宅電的充電App,電動車社群非常完整。車主使用宅電App前,可以選擇是否分享行車資料;充電時,則會將相關駕駛行為數據(包括開車時間、時段、時速、里程數、煞車機率等),經過加密後,上傳到區塊鏈。
概念性驗證於2020年9月結束,在資料傳輸方式的可靠性經確認後,國泰金團隊目前正在盤點,若要將行車數據和保險結合,產險端還需要哪些數據,再與宅電做溝通。「產險很需要車主的行為分析,UBI的保險型式,還要一段時間做訓練。」
「長遠規畫是希望將平台對外開放,與同業共享資料。」楊俊書舉例說,假設國泰產險掌握較多保時捷電動車的行車資訊,經過去識別化處理後,就可以把最終統計數據分享給同業,這在過去往往是最困難的。
從車貸、保險到維修,擁有一輛電動車,也將能體驗到多元金融服務。看見電動車日漸智能化,看準這股趨勢的業者,已經在起跑的路上。
責任編輯:郭昱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