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Whiteboard)是掛在牆上的書寫設備,相較粉筆書寫的黑板來說,使用白板筆記錄,更易擦拭且不易產生粉灰。在數位化技術發展下,白板也悄悄地展開了科技革命。
以往白板是方便會議主持人在台上摘要整理、呈現圖表的工具,即便與會者能上台互動交流,但多數時間仍屬於接收訊息的一方。且在沒有任何聯網功能的情況,白板無法讓我們遠距溝通,對比線上視訊會議軟體普及、人手一台筆記型電腦的現代,傳統白板相對陽春,處於1.0時代。
科技大廠關注到這些功能優化需求,包括微軟、Google、三星皆紛紛致力將白板數位化,接上網路、打造具備互動功能的電子化「白板2.0」,解決各式應用場景痛點。
當白板不再只是講者單向「傳道」的工具,課堂上,老師們就能透過電腦投映的畫面,設計出更有趣味的授課內容。像是把「大富翁」融入數學課,每個方格內都有不同題目要學生解答,老師每次教學都能調整內容難易度,而學生也因骰子的隨機性無法死背答案,必須真正靈活解題來闖關學習。
一塊電子白板,如何強化企業韌性?
2015年微軟發布Windows 10時,一併推出Surface家族的新成員——「Surface Hub」,目的是賦予工作場景更多創造力,但當時台灣電子白板市場尚未成熟,並未引進來台。
到了後疫情時代的2021年,台灣企業正經歷「不得不變」的數位轉型與辦公革命,微軟趁勢引進「Surface Hub 2S」登台。這個被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形容能「強化企業韌性」的設備,將如何發揮它的優勢?
過去老闆與員工開會時,多只能集中在會議室進行,若透過視訊溝通,遇上了設備相容性限制,難以即時完善調校,時常需要額外以文字或電話聯繫確認、更正內容,無形中成了組職順暢運作的阻力。
微軟從硬體上強化,為Surface Hub 2S增添了麥克風與喇叭、攝影機、移動架跟電池等設計,亦整合了Microsoft Teams的遠距會議、Microsoft Whiteboard的共同協作功能,主辦人能以 email 方式邀約外部人員加入即時會議,不論遠距或現場團隊都能進行多對多的文件共編、協作討論,讓會議成員溝通不受限,打破時空限制、共創共編,這就是白板3.0的時代。
活化辦公,隨時隨地都能高效討論
Surface Hub 2S有著一塊遠遠就能看見的50吋可觸控大螢幕、無線網路功能、裝置電池座的移動架設計,展現疫情後辦公場景的新型態需求:一個隨處移動的智慧會議室。
於此,Surface Hub 2S讓會議隨處都能進行,也強化了企業組織的數位轉型能量,化作一個更機動性、圖像化的決策戰情室,讓團隊隨時掌握關鍵數據,洞察後疫情時代新商機。
至於未來的工作模式會再如何進化?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近期熱門的語音社交App Clubhouse發表了他的看法。據《富比士》(Forbes)引述,祖克柏認為在未來5~10年內,無關乎疫情發展, Facebook半數員工將走向永久性遠距工作模式,他也希望能將AR ( 擴增實境)和VR(虛擬實境)技術應用在所有遠距工作。
科技推動下,過去的各種工作框架將被打破,當工作者套上AR/VR裝置並連上雲端,眼見所及都會是我們的白板、隨時都能遠距共同協作,會議討論的每個細節成為大數據的一部分,無須再擔心難被記錄。儘管現在還難以想像,但在這些技術先鋒者的藍圖中,沒有邊界的工作模式將不再只是電影場景。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