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台產險靠一台行車紀錄器,轉型理賠智慧化!為何說自駕技術會衝擊保險業?
明台產險靠一台行車紀錄器,轉型理賠智慧化!為何說自駕技術會衝擊保險業?

談到保險,多數人可能會想到複雜的保單條款,以及申請理賠東奔西跑,種種煩人的負面經驗,這樣的情況或許很快會出現變化。科技改變了人們生活、商業運作的方式,保險公司用科技來做生意、提供客人服務,不只是趨勢,而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以產險來說,最大宗的商品是「汽車保險」,兩三年前,很多業者都投入「UBI車險」領域,這類保險需要取得保戶的行車數據,但是在過去,這些資料取得的完整性、客觀性一直存在不少疑慮。

小辭典: UBI車險(Usage-Based Insurance,使用基礎計費保險)

透過一段時間的駕車數據分析,只要駕駛行為優良,就能降低或減免保費,不再是以靜態的車主年齡、性別及肇事紀錄等項目,進行費率計算的新型態保險模式。

此外,隨著自動駕駛技術、電動車的普及,未來理賠肇事的責任該如何釐清,也成為產業一大挑戰,明台產險用一台行車紀錄器,迎接交通革命的新挑戰。

車禍發生自動上傳影像,還能糾正危險駕駛行為

保險公司取得數據的來源有很多種,明台產險總經理陳嘉文分析,第一種是直接從汽車原廠取得,例如南山產險跟Gogoro的合作,在客戶的同意下,從Gogoro本身的電網取得騎乘數據,不過台灣國產車數量少,一般進口車的數據都會送回海外原廠,以汽車產險來說,這類模式在台灣推行難度較高。

第二種,是由保險公司提供蒐集數據的設備,讓車主安裝在車上,但這類模式消費者的意願通常最低,因為很少人會為了保險,特地安裝一台機器在車上,此外資料蒐集的正確性、隱私問題,也會讓消費者打上問號。

因此,明台產險選擇了第三種方式,將蒐集資料的功能,與行車紀錄器結合。

他們跟專注在車聯網軟體開發的新創創星物聯合作,推出「車聯御守UBI汽車綜合保險」,這是一款結合行車紀錄器的UBI車險,這台行車紀錄器很特別,上面配有許多創星物聯開發的新科技,讓理賠處理流程,出現了新的突破。

陳嘉文說,過去車禍發生時,車主要在電話上跟理賠人員描述很久,才能掌握車禍概況。而創星物聯研發的KARDI 4G 行車紀錄器,結合了高精地圖、機器視覺等技術,在車禍發生時會主動偵測,並自動上傳事故前後15秒的關鍵影像,即時回傳給明台產險作為佐證,理賠人員看影像就能大致掌握狀況,車主不需要解釋事故如何發生的,以及所在的地理位置。

陳嘉文_明台產險總經理
明台產險總經理陳嘉文說,多數車主本來就有裝行車紀錄器,以此作為UBI保險的硬體工具,車主本身的使用習慣,完全不會被改變,接受度較高。
圖/ 攝影 / 蔡仁譯

延伸閱讀:「30分鐘到場」變成線上化!南山產物把理賠流程打掉重練,為何逆勢不做APP?

車主可以立刻跟客服人員語音連線,搭配遠端視訊車輛勘估系統,將車輛外觀受損部位照片與影像上傳,理賠速度除了可以加快,也因為有了更全面的素材當作證據,後續理賠爭議也會降低。

此外,如果駕駛人開車都很安全守規矩,還有機會得到保費優惠。創星物聯總經理林俊彥說,行車紀錄器每一秒鐘可以蒐集的數據總類多達500種,類別包括車況原始數據、路況辨識、行為辨識三大類。

這款行車紀錄器本身就具備邊緣運算能力,可以把數據中的行為特徵萃取出來,回傳到雲端後,會再透過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演算法,把資料分類,歸納出車主的風險等級,並給予相對應的費率優惠。

行車紀錄器蒐集的數據除了用於理賠,還能有其他用途。因為配有機器視覺能力,當車主有超速、急加速、急煞車…等風險駕車行為時,能馬上透過聲音、畫面閃爍等方式,警示駕駛人避免意外發生,根據創星物聯實測,在接受到安全提示的5秒內,61.9%的駕駛會改善駕駛行為。

林俊彥舉例,透過車主駕駛行為特徵分析,還可以做到零件維修保養的週期預測;車內鏡頭能夠過影像辨識,辨別車主是否疲勞駕駛、分心駕駛等;對外鏡頭則能偵測車道偏移、施工道路、交通錐、散落物等駕駛風險,提前做出警示。

重新設計保費計價模式,半年金管會就說Yes

明台產險為什麼會想到把車險,跟行車紀錄器結合呢?

根據交通部自用小客車使用情形調查,台灣車主安裝行車紀錄器的比例,高達76%,遠高於全球平均的20%,陳嘉文說,多數車主本來就有裝行車紀錄器,若投保產險,只是把硬體換成與創星物聯特別設計的行車紀錄器,車主本身的使用習慣,完全不會被改變,接受度較高。

這套模式雖然方便,最大的問題在於,行程記錄器的成本該由誰負擔?陳嘉文分析,「車聯御守UBI汽車綜合保險」的成本,來自硬體、網路通訊、系統平台三大塊,不可能把成本全部要消費者負擔,過高的費用沒有誘因;叫保險公司負擔,也會影響利潤。

明台產險
創星物聯研發的KARDI 4G 行車紀錄器,結合了高精地圖、機器視覺等技術,在車禍發生時會主動偵測,並自動上傳事故前後15秒的關鍵影像給明台產險。
圖/ 攝影 / 蔡仁譯

延伸閱讀:推薦車險、優化安全警示!電動車數據寫入區塊鏈,客製化金融黏住消費者

於是明台產險找上金管會,希望能申請改變保險商品的計價設計方式,把軟硬體的成本費用,內含在保險費當中,用長期攤付的方式計價,在經過半年的溝通與審查後,金管會就點頭答應通過。

台灣共有800萬輛汽車,但出廠時沒有連網裝置的舊車,仍佔了整體比例8成以上,林俊彥自豪地說,這項技術已經商轉,目前在台灣市場上,還沒有看到明顯的競爭者;陳嘉文認為,這項合作可以降低賠款率,還可以提高客戶續保意願。

自動駕駛將讓產險公司受衝擊,怎解?

隨著聯網車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林俊彥認為,這將對保險產業造成一定的衝擊。舉例來說,現在的車禍,只需要釐清肇事責任始於甲方或是乙方就可以,未來的世界,責任可能是車廠所提供的自動駕駛系統,情況更加複雜,這類爭論可能造成保險公司麻煩。

汽車生產商掌握了行車電腦數據、鏡頭影像數據、感測器的辨識數據,具有絕對優勢,與產險公司及保戶在事故發生時,某個程度上而言立場是對立的。

創星物聯總經理林俊彥
隨著聯網車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林俊彥認為,這將對保險產業造成一定的衝擊。
圖/ 攝影 / 蔡仁譯

「這種局面會在接下來的10~20年間持續影響產業。」林俊彥解釋,因為自動駕駛依程度分為Level 1~Level 5等級,在實現所有車輛Level 5的自動駕駛之前,估計傳統車輛、自動駕駛車輛,人類駕駛與機器駕駛會並存10幾到20年。

「我們的角色,其實是在幫助產險公司舉證,」創星物聯所提供的服務,可以提高產險公司的舉證能力,林俊彥認為,舉證能力越高、科技整合能力越好的產險公司,能持續具有優勢,反之會因為理賠損失造成經營上的劣勢。

下一步趨勢:智慧保險

陳嘉文認為,保險科技對產業發展其實帶來很多好處,以這次「車聯御守UBI汽車綜合保險」產品為例,透過科技的幫忙,有機會讓事故發生機率降低,整體保費也會變便宜。

而展望趨勢下一步,陳嘉文認為「智慧保險」將會興起。傳統的保險,有非常多複雜的條款,很少有保戶會花時間看完,就算看了也不一定全都能理解,此外,發生事故需要申請理賠時,理賠人員跟消費者的認知,也時常發生出入,就有可能進一步引發糾紛。

智慧保險的意思,是可以讓理賠流程變得高度自動化,舉例來說,投保旅遊不便險,如果遇上班機延誤,航班的資訊可以透過區塊鏈等技術,自動啟動理賠流程,釐清保戶是否符合理賠資格,以及理賠金額是多少,不再需要透過理賠人員認定。

「理賠簡便化,在未來非常關鍵。」陳嘉文說。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