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團隊想吃金融市場的大餅,但你的商業模式沒有問題嗎?
新創團隊想吃金融市場的大餅,但你的商業模式沒有問題嗎?

跨過了疫情籠罩的2020年,2021年可能仍然是Pre-後疫情時代,在這樣的狀況下,無現金支付、多元服務應用場景、數位金融服務都成為金融市場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在這樣的趨勢下,金融科技新創當然更加具備揮灑空間。以曾於2017年入選Fintech 全球100強的Tappay(喬睿科技)為例,由於Tappay串接了線上商家與消費者間的免跳轉金流界接服務,不僅完善了使用者數位支付服務的體驗,也協助電商平台及電商服務業者有效降低轉單率。

在併購市場,國際信用卡組織Visa以53億美金(約合1,590億新台幣)併購金融科技新創Plaid,無非是看好開放銀行及開放金融資料的趨勢。Plaid所提供的技術服務,最大賣點是協助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可以連結使用者的銀行帳號。這跟Tappay提供的服務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Plaid等於是銀行與軟體公司間的橋樑,可以串接銀行資料,讓第三方軟體公司根據資料提供其他服務。

而在募資市場,根據全球早期資金調研機構Crunchbase統計,過去十年金融科技新創所獲得資金,光是在2018年及2019年,全球總投資金額分別高達570億美元及430億美元。(出處:工商時報,疫軍突起 金融科技商機俏,陳碧芬撰,2020年6月8日)

shutterstock_raise funds_1364481020.jpg
圖/ INDz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純網銀年後陸續到位!黃天牧給業者三大提醒:別小看社群的力量

創業前先搞懂法律問題

但在這樣的商機之下,有金融新創公司以提供保單比較、投保建議給客戶,再將客戶轉介給合作的保險業務員,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卻也被金管會保險局認為可能有違法之虞,正立案調查中(出處:工商時報,指定信用卡刷保費 回饋視同放佣,彭禎伶撰,2021年1月8日)。

由於我國金融環境面臨長期管制,因此不管是技術面或商業模式都面臨許多的無效率問題,而有金融科技新創可以解決的市場痛點,但在解決這樣的市場痛點之前,也要注意法規遵循及法律風險控制問題。

如果你心中的創業點子中是以「貨幣服務」或是「保險服務」、「證券投資服務」為核心概念,那麼就要注意,雖然你的點子可能很新創、很科技,但還是有很大可能受到現行法規的限制,需要取得相關許可或執照,否則銀行法、證券交易法、保險法、期貨交易法等等都是有刑事責任的。

shutterstock_763006420_law_boss.jpg
圖/ shutterstock

1. 如何進行最初步的確認?

在不知道是不是需要與律師討論商業模式前,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快速辨別,我的新創點子是否屬於金融管制範圍?那就是如果你的創業點子中包含「證券」、「期貨」、「支付」、「匯款」、「保險」、「借貸」、「貨幣」等等,那麼就會建議要與律師討論商業模式的合法性問題。

舉例來說,如果違反銀行法第29條或被認定違反同法29-1條,你家沒有開銀行,卻「收受存款」、「受託經理信託資金」、「辦理國內外匯兌業務」,或者「以借款、收受投資、使加入為股東或其他名義,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之人收受款項或吸收資金,而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利息、股息或其他報酬者」。那麼恭喜你,除了負責人要對該事業所造成的債務負連帶清償責任外,依照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規定還可能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金。如果你的事業一不小心十分獨角獸,生意大好,賺的錢超過新台幣一億元以上,還直接跳到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千五百萬元以上五億元以下罰金。

趨勢科技
圖/ 趨勢科技

延伸閱讀:街口託付寶又踩紅線!上市首日吸金1.5億元,金管會示警:未核准有風險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是什麼意思?就是無法緩刑、無法易科罰金,萬一被判決有罪確定,是一定要被抓去關的。無照不得經營該金融特許行業的法規,在證券交易法、期貨交易法、保險法中都有類似規定。簡單來說,金融行業屬於高度特許管制行業,無照經營伴隨而來的常是重罪,因此務必與熟悉此領域的律師確認商業模式的合法性與法律遵循事項。

2. 單純提供技術服務給金融業者就一定沒問題嗎

如果你有非常厲害的技術,例如擅長用數據分析提供保險公司精算保費費率、比巴菲特還神的選股軟體、一秒完成的跨國支付金流系統、可以協助保險業稽核病歷的區塊鍊技術等等,也許你可以考慮的不是自己開保險公司或自己開銀行,而是提供保險業或金融業相關技術服務,這樣也可以大幅降低違法風險,並且不一定需要取得相關行業的證照執照。

但是,金融新創還是需要面對金融法規高度管制的課題。並非單純提供技術服務就可以完全不用進行前期法規風險評估。例如銀行法第125條第2項就規定,如果你是經營金融機構間資金移轉帳務清算的金融資訊服務事業,那麼仍然要經過主管機關許可,才能營業,否則也是違反前面所提的125條第1項,仍然會面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和併科高額罰金。

律師法官法院法律_law_shutterstock_697157029Resize 1280.jpg
圖/ Shutterstock

所以就算只是金融資訊服務事業,你的服務對象只是銀行,不涉及對一般大眾收受資金等等,還是有可能需要取得主管機關許可才能營業。只要你的創業點子和貨幣、金融、保險有關,就去諮詢律師吧!

3. 還有哪些領域是金融新創能做的?

金融科技領域中,新創及科技面最能著墨的莫過於支付服務和衍生出來的相關整合服務,以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金融獨角獸-美國Stripe公司為例,他們業務並不是單純改善支付服務,或是提供支付服務給現行銀行或電子支付機構而已,而是自行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務給中小型企業,甚至協助中小型企業註冊公司、開設銀行帳號等等一條龍服務。可以說是站在金融支付服務的浪頭上,直接整合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

另外如果你關注貸款方面,也會發現這是世界各國管制密度相對較低的金融事業領域,因此在商業信貸、消費信貸方面都有相關金融新創事業也獲得高額估值,例如美國的Judo Bank、Sofi等等。

其他關於金融基礎設施、支付後台、群眾募資、散戶投資、跨境金流等等也都是金融新創能著墨,但是需要高度注意相關法規遵循事項的商業模式,之後也會慢慢向大家介紹目前全球級金融新創的發展狀況以及在台灣可能的法律遵循方向。

責任編輯:郭昱彣、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