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上海廠正式啟用後,特斯拉一躍成為中國最大電動車品牌,馬斯克更連連讚好中國人聰明勤奮,然而隨著中美關係持續交惡,中國以國家安全為由,下令限制軍方人員以及國有企業的員工使用特斯拉。
搭載多個鏡頭持續錄影,中國懷疑特斯拉有竊密疑慮
看見路上奔馳而去的特斯拉,你是否擔心過這輛配備多個鏡頭,能夠連接網路的電動車,有被有心人士利用的風險?《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祭出這項管制措施,是基於先前一次針對特斯拉電動車的資安審查。
有中國官員指出,特斯拉電動車配備的鏡頭可以持續紀錄影像畫面,以及拍攝影像時的時間地點,並能夠連接車主手機取得聯絡人等資訊,他們擔心部份資料可能會被傳回美國。
電動車已經不只單純是動力系統轉化為電池為主的車輛,也往往配備聯網功能、無線更新服務,甚至是自駕功能。
2019年的特斯拉自駕日上,馬斯克曾表示,「光達只是在白費功夫,任何仰賴光達的人都註定失敗。」馬斯克對光達的屏棄態度,也導致特斯拉搭載了比一般電動車更多的攝影鏡頭。
根據特斯拉的官網資料,為支援Autopilot自駕系統,特斯拉旗下車款都配備8個鏡頭,以掌握250公尺內360度的視覺影像,並輔以12個超音波感測器、1個前置雷達。這些鏡頭紀錄下的資訊也都會回傳至特斯拉,成為改善自駕系統的依據。
中國已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場,馬斯克澄清「從事間諜行為公司就會被關閉」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已是特斯拉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2020年在當地銷出14.7萬輛車,佔據整體交車量的4分之1以上,Model 3也是去年也是中國銷售最佳的車款,光上海廠出品的Model 3就賣出13.7萬輛。
中國已是特斯拉出貨量成長的重要動能,維德布什證券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更預測,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重要性將逐漸加深,預估2022年時特斯拉的總出貨量,將有40%仰賴中國。
《路透社》指出,在爆發遭到中國政府懷疑有間諜風險後,馬斯克於上週末舉辦的中國發展論壇上宣言,特斯拉絕不會為美國或任何國家收集資訊,否則公司將會被關閉。
「我們對任何資訊都非常保密。」馬斯克在論壇上表示,「假如特斯拉在中國或任何地方從事間諜行為,我們會關閉公司。」這番話也不禁讓人聯想起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接受《BBC》採訪時,也曾強調絕不從事間諜活動否則將關閉公司。
時機湊巧的是,在特斯拉爆出遭受中國政府管制的消息時,中美阿拉斯加會晤才不歡而散,也引發外界聯想。而馬斯克也在論壇上呼籲中美之間應建立信任關係。
電動車資安疑慮成議題,日韓擬今年修訂相關法規
即使先撇除中國對特斯拉可能從事間諜活動的疑慮,電動車儼然已是有著4個輪子、搭載大量鏡頭的電腦,其資安問題的確也該受到重視。
實際上,去年7月聯合國就祭出新規定,要求日本、韓國、歐盟等地的車廠必須保證聯網汽車的資訊安全,並確保供應商落實資安措施,避免產品遭受有心人士網路攻擊。
日本及韓國都計畫在2021年推出聯網汽車的資安法規,而歐盟則計畫於2022年制定相應規範。
顧問公司麥肯錫合夥人剛博特.斯科夫(Gundbert Scherf)指出,因為汽車變得越來越先進、複雜、脆弱,因此汽車產業正受到越加嚴格的監管。他們預計汽車產業花費在資安上的費用將在未來10年成長一倍,在2030年達到97億美元的規模。
今年3月初,建立MIH開放電動車平台的鴻海,也倡議成立電動車產業資安聯盟,成員包括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VMware總經理陳學智、鴻海研究院院長劉揚偉等25位科技界巨擘,要讓台灣能夠在電動車產業的資安議題上,成為領先者。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