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的裂痕持續擴大,如今似乎也使美國企業成為受害者。由於中國監管部門遲遲不願放行,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廠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宣佈放棄從投資公司KKR手中,收購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Kokusai Electric的計畫。
2019年7月時,應用材料便首度宣佈收購Kokusai的計畫,然而在台、以、韓、美、日、歐洲等過陸續許可批准後,中國審核了近9個月時間卻遲遲不願點頭,甚至收購截止日期都已經三度延長,收購價也從原先計畫的22億美元攀升至35億美元。
應用材料在聲明中表示,由於未收到中國監管機構的即時核准,他們宣佈中止這項收購計畫,並將給予KKR 1.54億美元的解約金,同時強調「縱然我們對無法完成交易感到失望,但應用材料的前景仍然一片大好。」
等上近兩年、不惜提高收購價,為何應用材料想要收購Kokusai?
Kokusai原先屬於日立公司,並在2017年被KKR收購。這間被日本同業認為22億美元太貴的企業,為何讓應用材料等上近2兩年才放棄,甚至今年初願意加價至35億美元收購?
金融媒體《Seeking Alpha》評論,應用材料盯上的主要是Kokusai在化學氣相沈積(LPCVD)設備上高達27%的市占率。目前應用材料在這塊市場僅有5%份額,假如成功將Kokusai納入麾下,並能一舉成為LPCVD市場的第二大玩家,拉近與日本半導體設備商TEL的差距。
同時Kokusai在氧化(oxidation)、擴散(diffusion)製程設備上有著主導地位,應用材料也能藉這次收購領先TEL,並擴大在記憶體廠商中的市場份額,有助於抗衡台灣半導體設備商泛林集團。
再加上,應用材料近年在半導體設備市場的佔有率成長陷入停滯,2020年帳面上的市場佔有率為17.2%,這個數字與7年前相同。若去除會計操作導致的成長,甚至2017至2019年間市占率呈現緩步下滑,他們亟需藉由這次收購,帶動公司繼續成長。
才批准一起半導體收購案,為什麼中國要阻擋應用材料?
然而天不從人願,中國不點頭導致這樁收購案最終告吹,但為什麼一間美國公司收購日本公司,卻需要中國同意?
主要是各國都對併購、反壟斷等有著相應的法律規範,會要求在當地市場經營的企業進行收購需要經過審核。根據2020年度財報,中國是應用材料僅次於台灣的第二大市場,營收占比達到31%,按照慣例會擁有審核的權力。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這次收購案受到阻擋,被認為是中美齟齬所導致,但在卡住應用材料收購案的同時,去年中國卻許可全球第7大IC設計公司邁威爾科技收購網通晶片商Inphi。
這是因為在中美關係趨於惡劣後,中國正力圖發展半導體產業,而半導體設備便是中國的其中一個發展焦點,然而中國半導體設備商才剛起步,且與應用材料有著競爭關係,倘若核准這起收購案,對中國半導體設備商的發展不利。
目前中國半導體設備商在全球市場的占比仍然非常小,如中微半導體、北方華創等整體而言各只有0.5%的市占率,且北方華創等廠商也經營氧化(oxidation)、擴散(diffusion)等製程設備市場,如果讓應用材料收購Kokusai,可能影響到這些中國廠商的未來發展。
不過歸根究底,仍是中美日益惡化的關係,導致中國升起必須半導體自製的危機感,這次案例也為接下來半導體產業的收購案能否獲得中國放行,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
資料來源:Nikkei Asia、Seeking Alpha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