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博會去年因疫情停辦,睽違一年,第10屆台灣文博會今(6)日終於正式登場!一連10天的展期,在率先華山文創園區開跑。
文化部部長李永得表示,這一屆文博會產值上看10億、將創下歷史新高。《數位時代》搶先直擊,此次名為「SUPERMICROS 數據廟」的展會,究竟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地方?
何謂「數據廟」?為何能創下史上最高10億產值?
「我們把台灣看作一個巨大的『資料庫』,從裡面發現土地文化、海洋文化、群山文化⋯⋯各式各樣的文化,再結合科技應用,創造出一個很大的展會!」文博會總策展人林昆穎解釋道。
在率先開展的華山文創園區中,共計有6大展館、6大主題,松山文創園區及花博爭艷館也將於4月21日跟著開展。
但是,這一屆文博會在李永得眼中卻顯的格外不同,將創下文博會史上最高產值,「第一年文博會產值是1.6億,2019年是6.5億,我有非常大的信心,今年突破10億沒問題!」

他解釋,一來,文化創意產業過去總是被指難產生規模性的「經濟效益」,但今年在策展時特意強調「商策合一」,文博會和電商平台合作,讓觀眾可以24小時上線,看到700個參展的文創商品。
再者,這一次也扎扎實實的和台灣地方政府合作,特別設立了「嘉義館」和「花蓮館」,放大當地的有趣的風土民情,讓觀眾對熟悉的城市產生更大的興趣。此外,食物是最沒有界限、各國都能溝通的「共同語言」,這一次也和看見台灣基金會一起舉辦美食論壇,透過美食策展在行銷台灣本土食物。
點完光明燈給籤詩,還有⋯⋯
最大主題館「相信律」利用沉浸式的體驗設計,喚起觀眾在人生中各種「相信的瞬間」。在展館中,每半小時會有一組演員就地進行演出,加深與觀眾的互動。

至於工藝館「微物集會」,則是透過真真實實的物件,讓物件跟物件、物件跟人對話,證明工藝的存在價值。



橫跨17個台灣景點,揭密戲棚後台真實樣貌
地方總論館「北回朝聖路」,則是由17個台灣景點組成。從貓比人多的澎湖虎井嶼,再到台灣海峽黑湖、海拔最高的玉山主峰,一路再到嘉義的東石漁港,處處都用頗具意境的藝術裝置呈現。
嘉義縣館「照起工」則相當有意思,發想是因嘉義鹿草一個傳統儀式——余慈爺公聖誕而起,當地每一年會搭200~300個戲台幫其慶生,現場也搭建了一個戲台,而觀眾則將進入台灣傳統戲劇的彩樓後台一探究竟,該展區也融合了嘉義縣18個鄉鎮不同的元素在其中。



最後則是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以花蓮的大自然為切入點,透過風聲、浪聲、雨聲與環境設計,打造一個山、海、天合一的環境,透過花蓮有的大理石、鵝卵石等等,感受花蓮的另一面。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