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數位真跡」畫賣19億元,NFT是賺錢新管道還是大泡沫?
一幅「數位真跡」畫賣19億元,NFT是賺錢新管道還是大泡沫?
2021.05.11 | 區塊鏈

無論是數位藝術、迷因(Meme),甚至是一則貼文,拜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貨幣)所賜,如今都能擁有自己的價格,這項技術正成為藝術家們在數位世界獲取財富的新興管道,為他們的作品創造經濟效益。

NFT,可以理解為一張「數位世界的所有權證明書」,和比特幣一樣基於區塊鏈技術,有著無法被竄改的特性。只不過,每一枚比特幣都擁有相同的價值,而NFT的價值各自取決於創作者的定價,或拍賣中的最高出價。

NFT在2021年迎來爆炸性成長,追蹤網站NonFungible資料顯示,邁入2021年後,光是一個月內NFT的交易額就高達2億美元,相對2020全年NFT交易額只有2.5億美元。今年3月,數位藝術家Beeple一幅數位集錦畫《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便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NFT形式賣出6,934.6萬美元(約新台幣19億元),成為售價第3高的在世藝術家之作品。

這股NFT風潮似乎令人費解,收藏家們竟然願意為可以在網路上免費觀看、取得的數位藝術品,支付無比昂貴的天價。事實上,許多人的確認為NFT只是一場現代版「鬱金香狂熱」,絕大部分作品終將一文不值。

但藝術家們渴望擺脫數位藝術品難以兌現的現狀,由於可以免費獲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複製成無數份,以往數位世界並沒有原版、真跡的概念;而NFT為數位藝術增添了稀有價值,更可能讓收藏家願意掏出腰包,為「擁有」作品支付金額。

從第一篇推文到NBA比賽片段都能賣

只不過,相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畫作、球鞋等物品,數位藝術的價值又更難以界定;有的收藏家指出,他們只是希望藉此支持藝術家付出的心血,在這塊新興藝術領域能夠獲得合理回報。

乘著這股NFT浪潮的,可不只有藝術家。NBA便成立名為「NBA Top Shot」的平台,透過NFT販售球員在賽事中的精彩時刻,去年10月推出以來交易金額超過3.9億美元。推特創辦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也以NFT拍賣起他的第一條推文,最終更以29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

但NFT還遠遠稱不上完美,若要藉此販售作品,不僅須熟稔於這項新興技術,還得花費40至200美元不等的成本,這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是個門檻,甚至還有數位藝術被他人擅自以NFT出售的案例,這些被擅自烙印上NFT的藝術創作該如何處置?應該用什麼作為NFT衡量價值的標準?或許都還有待商榷。

且如同比特幣長年為人詬病的耗能問題,NFT同樣需要龐大運算能力,紐約大學視覺藝術管理教授艾米.維特克(Amy Whitaker)指出,區塊鏈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雖然有些支持者認為這說法過於誇大。

許多企業也正試圖以類似NFT的概念創造許多可能性。台灣區塊鏈新創Bitmark便將類似技術結合進音樂版權管理,讓音樂人可以更便利地管理歌曲授權,並獲得版稅;也有基於NFT的社群平台讓創作者可以獲得部分平台所有權,使他們在平台上的創作獲得報酬,與Facebook或Instagram的模式截然不同,旨在打造一個健康、繁榮的數位原生創意市場。

責任編輯:郭昱彣、張庭銉

關鍵字: #數位貨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