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線上支付公司Klarna,在短短15年內獲得銀湖(Silver Lake)、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貝萊德(BlackRock)等巨型投資機構及企業相繼融資,光是去(2020)年,Klarna就獲得投資人注資6.5億美元(約182.31億新台幣),市值攀升將近一倍,一舉攻破100億美元大關,達106億美元(約2,973億新台幣)。
今(2021)年3月,Klarna宣布股權融資,獲得10億美元(約280.47億新台幣)的資金,讓公司估值飆升至310億美元(約8,694.63億新台幣),晉升歐洲估值最高、全球估值第二的私有金融科技企業。
這間金融支付獨角獸公司成立於2005年,由塞巴斯蒂安.西米亞特科夫斯基(Sebastian Siemiatkowski)、維克多.雅各布森(Victor Jacobsson)和尼古拉斯.阿德伯斯(Niklas Adalberth)3人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創立。
延伸閱讀:來自斯德哥爾摩的支付工具:Klarna
仰仗風險評分系統,1秒判讀新客信用
Klarna是一家以提供線上金融服務為主的公司, 首創「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電子商務支付模式 ,允許消費者只要在商家出貨一段時間內繳費即可,不需在送出訂單時立即付款。換言之,消費者可以先取得貨品,並在滿意的情況下,再到Klarna繳費,如對貨品不滿意或沒收到貨品,則可以退貨或是取消交易。
Klarna的使用流程為消費者在線上下單後,Klarna會出現在與其合作商家的支付選項中,選擇Klarna後就會轉到其頁面,並要求消費者輸入個人資料,包含身分證字號、姓名、住址、電話、生日等購買商品所需資料,Klarna會依照不同市場,有不同的資料要求。接著,Klarna的風險評分系統將根據消費者填寫的資料,在一秒鐘內,即時判斷是否接受這筆交易,並立即回覆給網路商家及消費者。
只要Klarna確認接受此筆交易,則該筆交易的關係就立刻 從「網路商家–消費者」轉變為「網路商家–Klarna–消費者」 ,也就是說,在Klarna核准其交易後,網路商家只需支付一定金額的服務費,就可以把剩下的風險及收款相關的事項都一並交由Klarna處理。
對Klarna來說,流程中最重要的就是 風險評分系統的正確性 ,以確保放款賣貨的違約率,控制在公司可接受的範圍內。因此,Klarna建立一套能夠對交易風險自動化分析的模組,稱為「 Data Driven Financial Services 」,以保持判斷消費者違約率的精確度,並在眾多的交易資料中,不斷地優化分析模組,以持續提升風險判斷的精準度,且維持在一秒鐘之內,利用有限的資訊做出交易風險的判斷。
因此,Klarna在其創辦的北歐國家,始終保持很低的違約率(不超過個位數)。2010年,進入德國市場時,首次突破兩位數的違約率,爾後Klarna陸續為每個國家量身定做其適合的風險模型,Klarna之後也宣稱已將違約率皆降低至所有交易額的1%以下。
儘管如此,面對第一次線上消費、沒有過去交易資料的消費者,Klarna的風險評分系統仍有許多空間需要精進,以提高預測消費者違約率的精準度。
Klarna信用風險管理團隊負責人Matthew Risley表示,「 最難的是如何在第一次見到客戶時做出正確的判斷,然而在進入新市場時,我們會盡其所能做出最全面的預測 。」
H&M、Nike也愛!長保違約率1%以下
因為Klarna的出現,有效縮短商家的收款時間,並大幅減少消費者線上購物的風險。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5萬家零售商與其合作,包含H&M、IKEA、Expedia集團、Spotify、MediaMarkt、Samsung、ASOS、Nike和AliExpress等大型企業均使用Klarna的線上或店內電子支付解決方案。
近兩年,因為新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消費者減少出門,轉向線上購物的人數大幅躍升,Klarna的業務也因此快速成長,全球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200萬人,每天下載量達5.5萬次。去(2020)年,Klarna營業淨利高達4.66億美元(約129.73億新台幣),商品交易總額達220億美元(約6,124.40億新台幣),較2019年分別年增36%和44%。
Klarna的崛起,也帶動世界各國開始盛行「先買後付(BNPL)」新興支付方式,提供類似服務的廠商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亞洲最早的先買後付服務出現在2000年,日商恩沛公司推出「 AFTEE後支付 」,每月用戶達300萬以上,年交易總額約2,300億日元(約592.05億新台幣);2014年,澳洲Afterpay亦以BNPL為公司主要業務,主要提供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和英國服務。之後,Paidy、Hoolah、Pace、Atome等新創公司皆相繼加入BNPL市場,開始在亞洲市場中嶄露頭角,而老牌的支付服務供應商PayPal,亦在去(2020)年8月宣布推出BNPL服務,以滿足大量消費者的需求。
近兩年,台灣也開始引進BNPL概念的支付服務,從前(2019)年開始,日商恩沛就陸續與PChome、東森購物等台灣電商平台合作,將「AFTEE後支付」引入台灣,讓消費者能以無卡分期付款的方式網購商品。去(2020)年底,蝦皮購物亦推出「蝦拼晚點付」,以BNPL的概念推出先買後付、額度最高3萬元,且能申辦最高3個月分期付款的服務,供消費者使用。
作為歐洲BNPL領頭羊的Klarna,除了保持其北歐地區的領導地位,將鞏固其事業觸角所及的歐洲、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的市場地位,並擬將新募集的資金用來拓展全球業務,以及研發新的產品與服務。
Klarna的共同創辦人Niklas Adalberth表示:「 我們將可以抵消所有的風險,讓在線支付和使用像Google一樣簡單 。」
責任編輯:文潔琳、蕭閔云